孫淑亮
“營改增”下的會計處理及其對財務影響探析
孫淑亮
我國營改增工作正在有序的進行中,作為結構性減稅的稅制改革政策,其對所涉及行業有著極大的影響。本文就營改增工作的推進,對相關企業會計處理和財務管理工作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并對營改增涉及企業在當前環境下應采取的措施進行淺述,以供讀者參考。
營改增;會計處理;財務管理;措施
營業稅改增值稅(下文簡稱“營改增”)是我國政府為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避免重復收稅、推進產業升級,而在稅制變遷歷史上進行的最大規模的一次變革。自2011年營改增試點工作的開始到2016年我國已將交通運輸業、部分現代服務業、郵政電信業、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等大部分行業納入營改增的范圍。新增11%和6%兩檔稅率以適應行業稅制改革的具體要求??梢哉f,我國營改增工作正進行到政府工作和相關企業具體情況相適應的步驟。
(一)會計科目的改變
會計科目是根據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需要進行設置的,所以企業在學習和執行營改增工作的第一步應該是保留原有的營業稅科目,增加設置“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同時設置進項稅額、銷項稅額、已繳稅金等三級科目,涉及產品或服務出口的企業還要設置出口退稅等科目。只有企業將增值稅的相關會計科目根據企業具體情況設置完整之后,在發生增值稅相關交易時,相關記錄計量工作才能順利進行。
(二)稅收征收率的變化
我國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后,為適應各行業不同的發展需求,在增值稅稅率方面除原有的標準稅率17%和低稅率13%外,新增了11%和6%兩種低稅率。稅率的增加無論是對營改增行業還是對原增值稅納稅人,在取得增值稅發票時都要對發票開具單位的情況進行了解,以確定其稅率選擇的會計處理正確與否,是否存在增值稅發票稅率選擇與其規模和行業不符的情況,這關系到增值稅納稅人的進項稅額,進而影響企業稅負,切實影響企業利益。
(三)計稅方式會計處理的變化
增值稅的稅收計量方式相比營業稅而言,更加復雜。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一個稅收期間需要不間斷地計量企業發生的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并在納稅時以銷項稅額扣減掉進項稅額的差額作為增值稅的應納稅額。另外,企業在作為營業稅納稅人時只存在需要繳稅和無收入不需要繳稅的情況,而轉變為增值稅納稅人后,除了繳稅和進銷持平不需繳稅的情況外,還有可能出現進項大于銷項或出口退稅等情況,致使會計處理更加復雜。
(一)營改增對財務納稅籌劃工作影響
營業稅的納稅人取得營業收入即有繳納營業稅的義務,其稅收籌劃工作的意義并不是很大。但隨營改增的實施其也相應變更為增值稅納稅人后,企業通過規劃材料的購入、固定資產的購入等費用支出的時間和方式,將之分割為不同的納稅期間,可以控制進項稅額來抵減預期本期的銷項稅額,將一個納稅期間的稅負穩定到一個平穩的平均線上。
以購入固定資產為例,企業如果選擇直接購入,按會計準則和增值稅稅法的具體要求,第一年可以將固定資產60%的進項稅抵扣掉,大宗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可能將第一年的銷項稅抵減掉大部分,企業當期稅負壓力驟降,第二年抵扣掉40%時企業就適應了低稅負的經營模式,第三年企業在固定資產方面沒有可以抵扣的進項稅后,稅負激增,企業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財務狀況很容易受到影響。如果多宗固定資產同時對稅負進行此般影響,很有可能造成企業財務風險。由此可以看出,進行納稅籌劃在企業變更為增值稅納稅人之后在財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營改增對財務成本管理的影響
成本管理工作是財務管理工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營業稅的納稅人來講,成本控制在比較籠統的概念中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將生產或服務的費用降到最低,這樣企業才會通過成本的縮減獲得更高的利潤。但營改增以后企業要考慮的將遠比這復雜得多。
以房地產企業進購一項用于建筑的甲材料為例,一家一般納稅人開價11000元,另一家小規模納稅人開價10000元,在二者都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時候,如何進行選擇?如果營改增之后依然以營業稅納稅人的納稅觀進行選擇,那么定要后者了,但結合材料差價和其對稅負的影響,前者花費的材料款帶來的進項稅額為1870元,后者帶來的進項稅額為300元,進項稅相差1570元,而材料價款相差1000元,在成本控制全局考慮,價格更高的前者成為企業的優選。由此而言營改增工作對于企業而言,不僅是稅的變革,更是成本觀念的轉變。
(一)調整產品服務定價機制
增值稅的特點是環環相扣,自原材料開始到產成品,直至被消耗,每一個環節只要存在企業間的流轉,都會產生增值稅。與營業稅不同的是,增值稅是價外稅,交易行為產生的稅負由購買方承擔。營改增企業在享受稅制變革優惠的同時,要考慮到其下游購買方的利益沖突,在營改增之前綜合企業具體情況、市場供需情況和企業產品價稅綜合到一起對購買者的影響等,制定全新的定價機制,并在營改增政策開展之后立刻啟用,將營改增工作帶給企業的優惠分享給下游購買企業。其中現代服務業的小規模納稅人最為顯著,稅率由5%下降到3%,降低了兩個百分點,讓利出來一個百分點,用以增加企業市場競爭力,更好的開拓市場,才是一個企業明智的抉擇。
(二)組織好納稅籌劃工作
與營業稅不同的是,增值稅稅額的繳納與增值稅發票的進項和銷項直接掛鉤,適當的調節企業的采購計劃可以將企業增值稅進項稅額分配到不同的納稅期間,控制各期間的進項稅額,與預期中的銷項稅額進行抵扣,將之穩定到企業的控制范圍之中。以企業需要一項固定資產為例,直接購買或是融資租賃的選擇就可以直接影響企業稅負。采用直接購買方式,企業可以在購買當期直接扣掉60%的進項稅,剩余40%分散到日后各期;而采用融資租賃方式增加企業固定資產,在每個月或者約定時間段內付租賃費用時,可以獲得增值稅發票,且租賃期內每個月或者時間段內的進項稅額都一致,比起稅負的突然增減,這樣穩定的稅收籌劃不但有利于降低企業財務風險,更方便企業管理者進行決策。
(三)加強成本費用控制
在增值稅納稅人的成本控制工作中有一個名詞叫“價格折讓臨界點”,營改增企業為控制本期生產或者服務的成本也要將該項核算方式引入到財務部門?!皟r格折讓臨界點”公式為:

其中A和B分別為小規模納稅人報價和一般納稅人報價。以上文中房地產業購進甲材料為例,上文是通過相對較復雜的運算得到的結果證明購入一般納稅人的材料對企業更為有利,在采用“價格折讓臨界點”進行運算時就會發現,相關采購問題的計算并沒有那么復雜,通過公式計算其價格折讓臨界點為80.03%,而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報價比為90.91%,高于折讓臨界點,所以選擇一般納稅人供應商進行采購更為有利;反之選擇小規模納稅人更為有利。
營改增工作在我國的開展是我國政府經過慎重考慮后才實施的,涉及的相關企業必須要在認知到相關政策對企業會計處理和財務管理影響的基礎上,積極學習增值稅納稅的相關知識,樹立增值稅納稅觀念,并利用增值稅的差額征收做好企業的納稅籌劃,穩定企業的稅負支出,保證企業的穩定發展。
[1]李案.淺談“營改增”會計處理及其對企業財務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6,(04).
[2]方翔.淺議“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中國集體經濟,2016,(12).
[3]可東風“.營改增”下增值稅會計處理問題及對策探析[J].時代金融,2016,(09).
(作者單位:惠州商貿旅游高級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