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偉
供應鏈視角下機械制造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
李長偉
本文從供應鏈的角度出發,將營運資金劃分為經營活動的營運資金和理財活動的營運資金,進一步將經營活動的營運資金按渠道進行劃分,分為采購活動營運資金、生產活動營運資金和銷售活動營運資金,并據此對我國機械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進行分析研究。
營運資金;供應鏈;機械制造業;周轉期
營運資金管理一直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點,營運資金的流動性較強,它的循環周轉與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形成了廣泛的聯系。因此,健全的營運資金管理體系是保證企業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但現有對營運資金管理的研究多基于傳統的分類方式對營運資金的具體項目進行研究,從整體上對營運資金管理手段進行探索的文獻較少。
對于我國機械制造業而言,營運資金的管理更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投資拉動型的傳統機械行業,受宏觀經濟形勢和國家政策影響較為嚴重,企業下游需求不足,行業產品產能過剩,許多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出現下降的趨勢。如何做好整體營運資金的管控,是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從供應鏈的角度出發,對我國機械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進行研究分析。
企業的營業活動中,不僅包括產品生產、銷售等經營活動,還包括剩余資金的利用、金融產品投資等理財行為。我們據此可以把營運資金劃分為經營活動的營運資金和理財活動的營運資金。對于機械制造企業而言,經營活動包括鋼材、配件、動力裝置等原材料的采購,機械設備的生產加工,以及對外銷售、支付職工工資和相關稅費等一系列業務行為,在此渠道循環周轉的營運資金我們將其歸類為經營活動的營運資金;企業的理財活動與生產經營并不直接相關,企業可以通過購買金融產品、發行股票或債券、向金融機構貸款等來融通資金,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分布于此渠道的營運資金我們將其劃分為理財活動的營運資金。
企業經營活動中采購、生產、銷售等流程與供應鏈各環節相對應,從這一角度出發,我們將經營活動中的營運資金進一步劃分為釆購渠道的營運資金、生產渠道的營運資金以及營銷渠道的營運資金。這種分類方式將營運資金按企業經營活動的渠道劃分,屬于供應鏈思想與財務管理理論的創新性結合。
由于本文從供應鏈視角出發,具體分析每個環節上營運資金的占用水平和整體上營運資金的流轉效率,故本文選取營運資金周轉率或營運資金周轉期作為考核指標。由于每一環節營運資金周轉率的加總不等于整體營運資金周轉率,而各環節營運資金周轉期之和等于整體上經營活動周轉期,同時,周轉期指標也能夠直觀表示營運資金在每一渠道循環周轉的快慢?;谝陨蟽煞矫婵紤],本文選擇周轉期作為營運資金管理的評價指標。
其中,按渠道劃分的營運資金占用額定義如下:

表1 各渠道營運資金占用額
在本文的研究中,選取2011年至2013年在滬市、深市掛牌交易的所有機械制造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為保證樣本公司具備統一的行業特征,本文中機械制造業是指證監會行業分類標準下“機械、設備、儀表業”所屬子項目“通用設備制造業”和“專用設備制造業”。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準確性,按照以下原則對樣本公司進行篩選剔除:
(1)剔除數據異常的公司;
(2)剔除新上市或退市的公司,保證研究結果的一致性;
(3)剔除審計意見為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的上市公司,因為這些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信息可能不具備真實性;
(4)剔除相關計算數據缺失的公司。
最終,經過數據的統一篩選與處理,選取了167家機械制造業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本文樣本公司相關的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CCER數據庫和國泰安數據庫(CSMAR)。
營運資金按渠道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
根據圖1可以看出,采購渠道營運資金占用的絕對數正在逐年上升,說明行業整體對供應商占款的情形正在加劇,可能原因是行業整體上銷售回款困難,企業產品不能快速變現,因此加劇了對材料供應商的延期支付。分布在生產渠道的營運資金較為穩定,變動幅度較小且呈現下滑趨勢。營銷渠道占用的資金增長幅度較大,在2012年增幅高達51.64%,說明我國機械制造業近兩年銷售情況惡化,營運資金占用量過高。

圖1 機械制造業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績效描述性統計
本文利用Excel和STATA13.0軟件對相關上市公司的相關財務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出我國機械制造業上市公司2011年至2013年各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指標,以此對供應鏈視角下營運資金管理績效進行分析。機械制造業公司各渠道營運資金周轉期指標的描述性統計如表2、表3、表4所示。
從對采購渠道營運資金的描述性統計來看,2011年采購渠道平均周轉期為-41天,最大值為65.6天,偏離平均水平2.6倍,最小值偏離平均水平7.5倍;2012年平均周轉期為-53.8天,最小值偏離平均水平5.7倍,最大值偏離平均水平2.7倍;2013年平均周轉期為-62.6天,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偏離平均值2.3倍、4.4倍??梢娮钚≈档钠x更多,說明采購渠道營運資金管理差的企業與平均水平相差更大。

表2 采購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統計表 單位:天
從表4中能夠看出,生產渠道2011年平均周轉期為29.4天,最大值為238.3天,偏離平均水平7.1倍,最小值偏離平均水平12.5倍;2012年平均周轉期為35.1天,最大值偏離平均水平8.7倍,最小值偏離平均水平11.3倍;2013年平均周轉期為38.2天,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偏離平均值8倍、8.7倍,與采購渠道相比,機械制造企業生產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相差更大。

表3 生產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統計表 單位:天

表4 營銷渠道營運資金管理績效統計表 單位:天
從對營銷渠道營運資金的描述性統計來看,營運資金2011年平均周轉期為95.7天,最大值為289.6天,偏離平均水平2倍,最小值偏離平均水平2.8倍;2012年平均周轉期為123.4天,最大值偏離平均水平1.9倍,最小值偏離平均水平2.2倍;2013年平均周轉期為123.9天,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偏離平均值1.9倍、2.1倍,從偏離程度可以看出企業間營銷渠道營運資金的管理水平相差并不巨大。
從表2、表3和表4可以看出,我國機械制造上市公司各個渠道的營運資金周轉期逐年增加。進一步說明我國機械制造業近兩年銷售情況惡化,營運資金占用量過高。
綜合以上分析結果,我國機械制造業企業在采購和生產兩個渠道營運資金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對比采購和生產渠道,營銷渠道管理績效水平相對集中,差異較小。導致這種現象的因素可能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因為在生產和采購環節,涉及到企業的生產流程和采購的議價能力,部分規模大、實力突出的企業在這方面更具明顯優勢,造成了采購、生產渠道管理績效相差巨大的局面;其二可能因為許多企業更加注重改善營銷渠道的資金管理,將大部分精力放在產品銷售環節,而忽視了對采購環節和生產環節的管理。因為從供應鏈的角度看來,某一環節的落后可能導致企業整體上營運資金周轉不暢,企業應該合理、均勻的配置管理人員并明確管理重心,避免某一渠道的管理績效遠遠落后于行業平均水準的情況。
[1]王竹泉,馬廣林.分銷渠道控制:跨區分銷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重心[J].會計研究,2005,(6):28~33.
[2]王竹泉,逄詠梅,孫建強.國內外營運資金管理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會計研究,2007,2(2011):7.
[3]張紅俠.基于供應鏈的營運資金管理[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6):36-37.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