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少育
淺析環境成本計量的方法
——以金橋火力發電廠為例
洪少育
本文對環境成本計量方法進行了探討,介紹預防性支出法、市場價值法、機會成本法和人力資本法四種計量方法,并以金橋火力發電廠作為研究案例,分別用上述計量方法對案例的預防成本、運行成本和補償成本進行計量,用以驗證上述計量方法在火力發電行業的適用性。最后,本文指出我國環境成本計量方法的缺陷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對策,希望能夠為我國環境成本計量的理論和實踐提供一定的借鑒。
環境成本;會計計量;環境治理
環境成本計量方法主要是為了核算企業的環境成本。環境成本可以分為以下四類:預防成本、運行成本、補償成本。本文分別針對這三類環境成本提出了計量方法:預防性支出法、市場價值法、機會成本法和人力資本法。其中,市場價值法是以污染對社會造成損失為計量基礎,機會成本法和人力資本法是以清除污染后果、補救賠償損害的成本作為計量基礎的,預防性支出法的計量基礎則是預防污染發生的費用。
(一)預防性支出法
預防性支出法是指企業已知某些生產經營活動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時,計量在生產前會采取有效預防和治理方法的成本。預防性支出法在所有計量方法中對環境的污染最小,可是,如果對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還未研究出治理的新技術,那么只能采用其他的方法來補償,譬如人力資本法便是很好的選擇。另外,預防成本是可能所有支付的成本中最小的成本,預防成本的支付會減少甚至消除運行成本、補償成本和或有成本的發生。
(二)市場價值法
市場價值法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把環境質量當做一項生產要素,利用市場價格估算因環境質量變化而增加或損失的經濟利益。當環境質量發生改變時,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生產效率也會因此產生變化,進而影響企業的生產量和利潤。市場價值法是以污染帶來損害的價值為計量基礎,對環境產生多大程度的污染便需支付多少成本,因此該方法最符合經濟學理論。此方法計量的是生產經營活動造成的現存的影響,但一些生產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具有遞延性,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遞延性污染產生的成本容易被忽略。
(三)機會成本法
機會成本不是企業發生的直接費用,而是企業的經濟活動給環境帶來損失,造成其他人對自然資源使用機會的放棄,企業需要承擔這些損失,此即機會成本。在企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不能確切地量化時,機會成本法就成了評估自然資源價值、計量環境成本的有效方法。機會成本法可以約束企業行為,優化資源配置。機會成本法適用于土壤、水資源等自然資源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
(四)人力資本法
企業造成的環境污染會縮短人的壽命和降低人的勞動能力,兩者都會給人帶來經濟損失,企業需對受害者給予補償,衡量這種補償費用的方法就是人力資本法。其中企業對受害者支付的費用為補償成本。人力資本法是計量對人身體傷害的唯一方法。它可以促進企業采取措施避免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人力資本法適用于企業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的情況。
(一)案例背景介紹
金橋火力發電廠2004年開始建造一期工程2× 300MW供熱機組,年發電量達到30億度。因為該廠建立的時間較短,初建立時就比較符合環保標準,對環保設備的投資不遺余力。此發電廠建造的環保設備主要包括中水處理系統、脫硫系統、除塵系統。作為內蒙古第一座30萬千瓦熱電聯產企業,其建造的一系列環保設備較好承擔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但是,企業并未對環境成本單獨計量,鑒于此筆者擬為該廠建立環境成本計量方法體系。
(二)金橋火力發電廠的環境成本
1.預防成本
金橋火力發電廠的中水處理系統在建設之初投入大,但每年可節省水費達1000多萬元,對黃河水的用水量每年能節約540萬噸。該系統的購買成本和安裝費用總計450萬元,預計使用時間25年。對于預計殘值和預計清理費用的估測,鑒于該廠是第一次建造中水處理系統,故而沒有以往的數據可供參考,為便于計算,假設預計殘值和預計清理費用相等。從系統建好之后的第二個月開始計提折舊,按照年限平均法,年折舊額為18萬元。因此,該系統每年的預防成本為18萬元。脫硫系統購買設備的成本為13500萬元,建筑工程費為1150萬元,安裝工程費為1000萬元。預計此系統可使用30年,年折舊額為521.67萬元。因此,脫硫系統每年支出的預防成本為521.67萬元。金橋火力發電廠的除塵系統采用高效布袋除塵器,除塵率高達99.8%以上,是全國第一家在300MW機組工程里建設的布袋除塵器。布袋除塵器的購買和安裝成本合計為4000萬元,可使用25年;煙囪的購買和安裝成本為900萬元,預計使用時間為30年。年折舊額為190萬元。因此,除塵系統的預防成本為190萬元。
此外,金橋火力發電廠撥有專項資金研發環保問題,購買消音器等配套設備而支付的費用也應當屬于預防成本,其他成本合計為141.07萬元。綜上所述,金橋火力發電廠的預防成本共計870.74萬元。
2.運行成本
金橋火力發電廠的運行成本由中水處理系統、脫硫系統、除塵系統及環境檢測費構成。中水處理系統每年節約的水費1000萬,系統運作員工薪酬為14.4萬元。每年設備維護費用按初始總投資的2%計提(其他系統維持2%計提比例),即為9萬元。中水處理系統的原料成本及維護成本合計為-976.6萬。脫硫系統生成的副產物是CaSO4,SO2減少的2.2萬噸排放量產生石膏可獲得收益187萬,石灰石購買成本206.25萬。按一年360天計算,脫硫系統的電費為2203.2萬。脫硫系統在運行員工薪酬為26.4萬元。每年提取維護費313萬,脫硫系統的運行成本為2561.85萬元。除塵系統運行員工薪酬為9.6萬,除塵系統的維護費98萬,除塵系統每年的原料成本和維護費用總計107.6萬元。此外,金橋火力發電廠的環境檢測費為每年49萬。因此,金橋火力發電廠的運行成本總計為1741.85萬元。
3.補償成本
補償成本是為了彌補企業污染給環境和人帶來影響而支付的費用。給環境帶來影響的補償成本用機會成本法計算,給人身體帶來傷害而補償的費用采取人力資本法計算。
要計算對環境的污染成本,需先計算出各種廢氣的排放量,再采用國家規定的污染當量法計算排污費。此排污費就是廢氣污染環境的補償成本。金橋發電廠廢氣排污費如表1:

表1 廢氣排污費計算表
金橋發電廠對工作環境靠近污染源的職工予以保護性的補償,同時補償因環境污染而患病的居民,每年支付的成本約為88萬元。此外,金橋火力發電廠很注重綠化面積的維護,每年花費4萬元在綠地建設。因此,金橋火力發電廠補償成本合計為503.48萬元。
(三)環境成本計量方法分析
從上文數據可以看出:用市場價值法核算運行成本簡便易行,且其絕對金額占總成本比重最大;預防性支出法以預防費用為計量基礎,其對環境的損害程度較其他方法最低,故可著重考量;案例中人力資本法的數據來源較為單一且金額較低,其數據可得性與真實性堪憂,要想將該成本計量法普遍運用于實際,仍需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機會成本法以污染可能產生的后果為計量基礎,但是污染發生與產生污染后果之間往往會有時間間隔,機會成本法欠缺時間成本的考慮,有一定的不科學性。
金橋火力發電廠環境成本計量尚未提出明確方法,現行做法是將其分散在“生產成本”、“管理費用”等科目中,并未單獨開設“環境成本”科目,對環境成本的計量也僅考慮貨幣成本,未考慮環境的遞延成本。從會計利潤和經濟后果的角度來看,不適當的成本計量方法會打擊該廠甚至整個行業環保積極性。為此,本文擬從以下方面優化我國企業的環境成本計量:
第一,需在企業開設“環境成本”科目,二級科目可分為“預防成本”、“運行成本”、“補償成本”三類,計量方法可按本文提及的四種方法,并在實務中進行完善。環境成本的單獨計量有助于企業發現環境污染問題的存在,并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
第二,優化企業環境成本結構。除預防成本外,其他成本是以污染造成的損害和污染的清除為計量基礎,從環境角度來講,預防成本沒有造成環境的損害,是最清潔的一種方式;從經濟方面來看,預防成本是可能發生的最小成本。因此,企業可以采取措施優化內部成本結構,例如購置一套脫硝系統降低廢氣氮氧化物含量,降低補償成本。
[1]方剛.環境成本計量的文獻綜述.經濟研究導刊,2014(6):286-288.
[2]馮巧根.從KD紙業公司看企業環境成本管理.會計研究,2011(10):88-95.
[3]劉麗敏,楊秀羅.完全成本會計確認和計量環境成本的案例分析.會計之友,2015(7):21-23.
[4]吳德軍,唐國平.環境會計與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國會計學會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2011年年會綜述.會計研究,2012 (1):93-96.
[5]許家林.環境會計:理論與實務的發展與創新.會計研究:2009(10):36-43.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