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奇軍 李丹 俞麗寧波市鄞州區第二醫院心內科,浙江寧波 315100
105例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
張奇軍李丹俞麗
寧波市鄞州區第二醫院心內科,浙江寧波315100
目的分析房顫住院患者的臨床特征,探索提高抗凝治療的方法。方法選擇2015年6~10月之間所有我院心內科住院的房顫患者,對其性別、年齡、伴隨疾病、華法林使用及抗血小板藥物使用情況進行分析。結果我院心內科所有房顫的住院患者共105例,其中男48例(45.7%),女57例(54.3%),平均年齡(77.0±7.7)歲,平均住院天數(10.57±4.90)d。結論房顫住院患者基本為高齡老年患者,且伴有多種疾病,具有栓塞的高危風險。為了能讓房顫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受益,應加強抗凝治療。
心房顫動;抗凝;解決方案;華法林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1yze the c1inica1 feature of hospita1ized patients with atria1 fibri11ation and investigate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agu1ation treatment.Methods Patients with atria1 fibri11ation who were hospita1ized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1ogy in our hospita1 from June to October 2015 were se1ected and the gender,age,concomitant diseases,app1ication of warfarin and the app1ication situation of antip1ate1et drug were ana1yzed.Results In the tota1 number of 105 patients with atria1 fibri11ation who were hospita1ized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1ogy in our hospita1,48 patients were ma1e(45.7%)and 57 patients were fema1e(54.3%).The average age was(77.0±7.7)years o1d and the average 1ength of stay was(10.57±4.90)days.Conclusion The hospita1ized patients with atria1 fibri11ation were basica11y e1-der ones with mu1tip1e concomitant diseases,which is of high risk of embo1ism.Coagu1ation treatment shou1d be enhanced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patients with atria1 fibri11ation to the most.
[Key words]Atria1 fibri11ation;Coagu1ation;So1ution;Warfarin
心房顫動(以下簡稱房顫)是心內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為常見的心律失常,在老年人群中尤為常見,常導致發生腦卒中及體循環栓塞事件[1]。有研究證據表明,血栓栓塞事件風險高的房顫患者進行規范化抗凝治療可以顯著改善患者預后,但我國大多數房顫患者并未行抗凝治療,而以抗血小板為主[2]。即使應用華法林的患者中,其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未監測或INR保持在無效的低水平。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臨床醫生、患者及家屬對于血栓栓塞性并發癥危害性認識不足以及對傳統抗凝藥物華法林致出血風險增加過度擔憂及INR監測的不方便[3]。實際上,嚴格遵照相關指南、正確掌握適應證、動態評估栓塞及出血風險、嚴密監測凝血功能,房顫患者抗凝治療的獲益遠超過其風險。基層醫院的房顫住院患者有獨有的特征,掌握這些臨床特征,有助于我們針對性的制定抗凝方案[4,5]。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6~10月間,所有我院心內科住院的房顫患者105例,入院后詳細采集病史,行心電圖、胸片或胸部CT、心超,全部行肝腎功能及NT-proBNP等檢查,共105例,排除合并腫瘤及意識不清患者。房顫風險CHA2DS2-VASc≥2分。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心悸、脈搏紊亂、頭暈、暈厥、疲乏氣短、呼吸困難等。
1.2研究方法
采用查詢病歷及存檔病歷的方式,對住院病歷進行全面篩選,選取出院診斷為房顫的病例,病案室抽取調閱病歷,共收集調查病歷資料112份,將多次入院者計為1例,按入選及排除標準篩選,進入統計有效病例數為105例,分析患者的性別、年齡分布、住院天數、基礎疾病及抗凝藥物等。
1.3統計學處理
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性別
105例房顫住院患者中,男48例(45.7%),女57例(54.3%),男女之比0.84:1。
2.2年齡
105例房顫住院患者年齡65~88歲,平均(77.0± 7.7)歲;其中<64歲8例(7.62%);65~74歲23例(21.90%);≥75歲74例(70.48%)。75歲以上所占比例最多。
2.3住院天數
105例房顫住院患者的住院天數7~18 d,平均(10.57±4.90)d。
2.4與房顫相關疾病的情況
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收縮功能障礙,腦卒中/TIA/血栓栓塞史,心、血管疾病均為房顫發病的基礎疾病。見封三圖5、表1。

表1 房顫相關疾病情況(n=105)
2.5抗凝藥物(華法林)及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片及氯吡格雷片)應用情況
2015年6~10月之間,我院心內科所有房顫住院患者共105例,其中21例(20.0%)使用華法林,66例(62.9%)使用抗血小板藥物,18例(17.1%)未使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藥物。
2.6心功能分級情況
105例住院的房顫患者中,按照NYHA心功能分級,其中11例(10.48%)未發生心功能不全,使用藥物后,心功能Ⅰ、Ⅱ、Ⅲ、Ⅳ級分別為1例(0.95%)、7例(6.67%)、72例(68.57%)、14例(13.33%)。見封三圖6。
心房顫動僅僅只是一種心律失常,其基本上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在臨床工作中對房顫的病因診斷往往比較困難。因此,對心房顫動發生的原因及臨床特征進行分析有利于指導臨床治療[6-8]。
老年人房顫并發腦卒中的30 d病死率達24%,且存活者多遺留身體殘疾[1]。50~59歲房顫患者腦卒中的年發生率為1.5%,80~89歲為23.5%[9]。我國對平均年齡70歲的房顫患者調查結果顯示,缺血性腦卒中患病率為5.3%[10],住院房顫患者中腦卒中患病率24.8%,80歲及以上達32.9%[11];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中國高齡人群房顫患病率高達7.6%,高齡是影響房顫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房顫住院患者平均年齡(77.0±7.7)歲,基本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92.4%。≥75歲74例 (70.48%),75歲以上所占比例最多,男女之比0.84:1,平均住院天數(10.57±4.90)d。
同時房顫往往合并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心衰及其他腦血管等疾病,病情復雜,基本上為腦卒中的高危患者。本研究通過對105例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發現,心房顫動患者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壓(占70.5%),占較大比重,可以說是主要誘發心房顫動的原因。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進行的房顫住院病例調查顯示,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房顫相關疾病,發病率40.3%[12]。本組病例中高血壓病患病率高于上述文獻比率,考慮與本組為老年人有關。高血壓可引起左室、左房壓力增高,心肌結構發生改變,導致左心房肌電生理性不穩定,心房內多發性折返,出現房顫,故高血壓病為老年房顫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3-15]。
由于房顫患者尤其是高齡患者多種疾病并存,使用抗凝治療,往往可能并發出血,導致在臨床上抗凝、抗栓治療不足。雖然我們已經在努力或盡量地對房顫患者進行抗凝治療,但從我們的數據來看,結果并不滿意,只有20.0%的患者使用華法林,而62.9%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藥物,甚至還有17.1%的患者未使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藥物[16-19]。且按照NYHA心功能分級,其中11例(10.48%)未發生心功能不全,使用藥物后,心功能Ⅰ、Ⅱ、Ⅲ、Ⅳ級分別為1例(0.95%)、7例(6.67%)、72例(68.57%)、14例(13.33%)。
如何改變這一局面,使得能用華法林抗凝的房顫患者盡量使用,并保證抗凝安全,能使房顫患者獲取最大受益。首先,我們需要成立專業的房顫抗凝管理團隊。“專業的團隊、專人負責”是房顫抗凝管理的核心。其作用是①在患者住院期間,嚴格按照相關指南規范治療,根據CHA2DS2-VASc及HAS-BLED對血栓栓塞及出血風險加以評估,加強對抗凝強度和穩定性的檢測;②在患者住院期間,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房顫方面的患教,使患方能建立的抗凝意識,明確抗凝的風險獲益;考慮房顫住院患者基本為高齡,理解能力差,故需家屬同時進行房顫方面的患教,特別是能簡單應用即時通訊工具的家屬。同時對患方進行即時通訊工具的使用進行培訓。第二使用即時通訊工具。即時通訊工具的使用,是提升患方抗凝治療意愿的關鍵一環。考慮我院房顫住院患者基本為來自農村,且其高齡,有時不能耐受稍長時間的交通,不方便每次監測INR后到醫院門診咨詢。目前我們正在嘗試使用杏樹林的病歷夾的隨訪功能,作為醫患雙方溝通的媒介。該病歷夾能通過微信在固定的時間節點進行主動隨訪,提醒患方及時復查INR,同時患方可以通過拍照或直接輸入INR值的方式,直接咨詢我們的房顫抗凝管理團隊。不方便來醫院門診的患者可在當地醫院門診復查INR后,通過微信聯系我們的專業團隊,并接受劑量調整意見。如遇特殊事件(如INR值異常升高或持續不升),我們則可通知患者及時到醫院就診,并記錄每次就診時間、INR值以及華法林用量。第三應該推動普及INR監測。基層醫院INR監測不方便,是導致房顫患者抗凝治療不足的重要原因。如果抗凝治療人群能像測快速血糖一樣,監測INR,但應用POCT(point-of-eare test,現場即時監測)監測INR的人數很少。應用POCT只需患者的一滴指血,即刻就能報告結果,操作方便、快速、準確,有利于抗凝的系統管理或自我管理,并能提高患者抗凝治療的依從性、優效性和安全性。
總之,房顫住院患者基本為高齡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其中以高血壓最為多見,其次為冠心病,具有栓塞的高危風險,為了能讓房顫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受益,應加強抗凝治療。
[1]Hy1ek E,Go A,Chang Y,et a1.Effect of intensity of ora1 anticoagu1ation on stroke severity and morta1ity in atria1 fibri11ation[J].N Eng J Med,2003,349(64):1019-1026.
[2]Wo1f P,Abbott R,Kanne1 W.Atria1 fibri11ation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stroke:The Framingham Study[J]. Stroke,1991,223:983-988.
[3]馬長生,周玉杰,馬煜,等.北京地區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率及影響因素的隨訪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1):165-167.
[4]胡大一,孫藝紅,周自強,等.中國人非瓣膜性心房顫動腦卒中危險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3,42(11):157-161.
[5]戎立輝,任欽.心房顫動患者院內發生腦栓塞的臨床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4,26(12):1488-1499.
[6]蔡錄.心房顫動420例臨床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5,28(1):30-31.
[7]藍縣武,李自成,張愛東,等.心房顫動的非藥物治療策略[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3,29(12):883-887.
[8]張秀錦,李小鷹.老年心房顫動患者抗凝治療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09,11(3):183-1851
[9]張紹深.阿司匹林與華法林在心房纖顫中預防血栓形成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0,8(14):125-126.
[10]賀業健.120例老年人心房顫動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9(33):92-93.
[11]孫安志,王曉輝.老年心房顫動103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4,43(10):1376-1377.
[12]李小鷹.老年心房顫動患者應用華法林的出血風險、影響因素與預防方法[J].中華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39(3):285-288.
[13]Camm AJ,Kirehhof P,Lip GY,et a1.Guide1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1 fibri11ation: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1 fibri11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1ogy[J].Eur Heart J,2010,31(19):2369-2429.
[14]郭曉華,張宇,許國軍,等.烏魯木齊市1310例住院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2014,53(5):371-372.
[15]馬長生.老年心房顫動患者的華法令抗凝治療[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雜志,2006,8(10):649-650.
[16]吳志國,郭麗.老年心房纖顫患者37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4,16(6):62.
[17]Fuster V,Ryden LE,Asinger RW,et a1.ACC/AHA/ESC guide1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1 fibri11atio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11ege of Cardio1-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1ines an d the Europe Society of Cardio1ogy Comm ittee for Practice Guide1ines and Po1icy COILencase[J]. Eur Heart J,2001,22:1852-1923.
[18]張澎.心房顫動抗凝治療的現狀[J].長城心臟快訊,2005,2(5):1-3.
[19]Wijfe1s MC,Kirchhof CJ,Dor1and R,et a1.Atria1 fibri11ation befets atria1 fibri11arion:a study in awake chronica11y instrumented goats[J].Circu1ation,1995,92(7):1954-1968.
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 of 105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ZHANG QijunLI DanYU Li
Department of Cardio1ogy,Yinzhou Second Hospita1 of Ningbo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Ningbo315100,China
R541.75
B
1673-9701(2016)16-0069-03
浙江省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2011A610033)
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