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鑫劉英郭正印閆素婷李鐵川
洛陽市2004-2015年人間布魯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朱鑫①劉英①郭正印①閆素婷①李鐵川①
目的:分析2004 - 2015年洛陽市布病流行特征,為科學防控提供依據。方法:通過網絡直報和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收集布病防控資料,進行描述性流行病學分析。結果:從2004年(0.97/10萬)到2015年(10.66/10萬),洛陽市人間布病發病率持續上升,共報告病例2723例,發病地區不斷擴大,從8個縣區到15個縣區全覆蓋,布病發病以30~60歲男性農民為主,臨床表現和感染途徑日趨多樣化,布病發病上升與畜間布病疫情密切相關。結論:應強化畜間布病疫情監測和傳染源管理為主的綜合性防控措施,控制布病流行。
布魯氏菌病; 流行病學
First-author’s address:Luoyang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Luoyang 47102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2.015
布魯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桿菌侵入機體引起的人獸共患的傳染性、變態反應性疾病,是國家法定的乙類傳染病,畜間布病為二類動物疫病[1]。染病的家畜是人間布病的主要傳染源,人由于接觸患病的牲畜及其產品或污染物而感染布病,人感染布病的主要途徑為經皮膚黏膜直接接觸感染,但經消化道引起的食源性感染和經呼吸道吸入被污染的飛沫、塵埃感染也時有發生[2]。布病不僅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同時影響畜牧業、旅游業、國際貿易和經濟發展。洛陽市曾為以羊種菌流行為主的農業型疫區,上世紀后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進入新世紀后,疫情再度回升,持續擴散,疾病負擔嚴重,防控形勢嚴峻[3]。了解布病流行特征,為有效防控布病提供科學依據,筆者對2004-2015年洛陽市人間布病疫情進行了分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4-2015年通過中國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上報的布病確診病例,收集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的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醫療機構診療資料,畜牧業發展資料來源于洛陽市統計年鑒。
1.2患者診斷依據 參照衛生部頒布的《布魯氏菌病診斷標準》(WS269-2007)執行:(1)有流行病學接觸史;(2)臨床癥狀和體征符合布魯氏菌病的特點;(3)布氏菌血清凝集試驗陽性[4]。
1.3實驗室診斷方法 采取患者肘靜脈抽血3 mL,分離血清,對樣品進行虎紅平板初篩實驗檢查,初篩陽性病例用試管凝集實驗方法檢測布病滴度,血清滴度1∶100出現(++)或以上的凝集判為陽性,結合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定為確診病例上報網絡直報系統,并進行流行病學個案調查。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1.5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流行特征
2.1.1 時間分布 2004-2015年洛陽市共通過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報告人間布病病例2723例,均為實驗室診斷病例。2004年報告布病62例,報告發病率0.97/10萬( 62/639.1752萬);2008年前病例報告較少,年發病少于100例;2009年后疫情快速上升,2009年123例,2010年116例,2011年155例,2012年205例,2013年443例,2014年670例,2015年報告701例,報告發病率10.66/10萬(701/657.5984萬),疫情呈逐年持續增長態勢,各年間發病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14 256.44,P<0.05)。全年12個月均有病例報告,1月75例,2月97例,3月215例,4月334例,5月349例,6月369例,7月352例,8月328例,9月196例,10月138例,11月145例,12月125例。以4-8月為多,月報告均超過300例,累計報告1732例,占63.60%。
2.1.2 地區分布 2004年15個縣區中僅8個有病例報告,至2015年15個縣區均有報告,9個縣顯著高于6個城市區。宜陽縣為本市布病老疫區,累計報告761例,占全市的27.94%,自2009年以來疫情快速擴散,嵩縣(347例)、偃師市(311例)、伊川縣(288例)、汝陽縣(262例)、洛寧縣(180例)、欒川縣(151例)、新安縣(121例)、孟津縣(112例)疫情增長較快,洛龍區(85例)、澗西區(40例)、吉利區(37例)、廛河區(14例)、老城區(8例)、西工區(6例),城市區分布明顯比縣少。
2.1.3 人群分布與感染途徑 2723例患者中,男1997例,女726例,性別比為2.75∶1。從發病年齡看,各年齡組均有發病,最小1歲,最大87歲,平均48.6歲,發病主要集中在30~60歲年齡組,占77.40%。從職業分布看,農民2167例占79.58%,牧民329例占12.08%,兩組者合計占91.66%。與既往本市布病以成年男性農民養羊感染為主一致,但近年來城市居民、學生、散居兒童等發病逐漸增多,經流行病學調查,從原來的單純飼養擴展到養殖、販賣、宰殺、皮毛加工、餐飲加工等多個行業,布病感染方式未有明顯變化,感染者均有直接或間接羊只接觸史,感染途徑日趨多樣化,因食用肉、奶感染時有發生[5]。
2.2臨床特征與診斷 所有病例均有低熱,肌肉、關節疼痛等布病典型癥狀,文獻[6]報道急性期布病關節炎占76.09%,慢性期布病關節炎占55.84%。但由于布病非常見病,臨床醫生認識較少,確診依靠疾控中心實驗室,2723例患者由各級疾控中心診斷的為2358例占86.60%。由于診斷的延遲,臨床誤診、漏診經常發生,復發也較常見,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痛苦[6-7]。近年來,布病重型化的趨勢愈加明顯,脊柱炎等合并癥多有發生,少見布病性胸鎖關節炎,布魯氏菌病關節炎誤診為股骨頭壞死的病例時有發生[8-11]。
2.3危險因素
2.3.1 畜牧業發展與人間布病疫情 布病為動物源性傳染病,人與人之間不傳染[12]。筆者收集了洛陽市2000年以來的畜牧業發展資料,與人間布病疫情進行分析,采用雙變量相關分析(r=-0.424,P>0.05),年末羊只存欄總量與人間布病發病不存在相關性,見圖1。2000-2005年畜牧業迅速發展,2005年羊存欄量高達141.02萬只,但此期間人間布病并無顯著變化;2007-2013年,畜牧業發展較為穩定,年末羊存欄量維持在75萬只左右,但人間病例數持續上升,推測可能為陽性動物數增加有關,也與羊只短期、頻繁流動有關。

圖1 洛陽市人間布病與畜牧業發展關系
2.3.2 畜間布病疫情與人間布病疫情 洛陽市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于2013-2014年開展了對動物布病的監測,以患者為線索追根溯源,由患者發現病羊,進而淘汰。2013年累計檢測羊9621只,陽性828只(8.61%);2014年檢測2576只,陽性395只(15.33%),畜間布病陽性率與人間布病疫情上升趨勢一致,進行雙變量相關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1.0,P<0.05),畜間布病疫情與人間布病疫情有相關性,部分縣區監測數據見表1。
3.1洛陽市布病疫情卷土重來,呈現分復雜化的趨勢 洛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境內大部地處伏牛山區,適合農牧業發展,歷史上河南省為布病重點疫區[3]。20世紀60-70年代曾有嚴重流行,通過多方努力,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疫情曾得到有效控制。1996年后,隨著防控工作的放松及國內重點疫區布病疫情的全面回升,傳染源管理工作的失控,本市及周邊地區陸續出現散發病例,且發病人數有逐年增多的趨勢,與全國趨勢一致[13-15]。布病主要集中在2-7月,即春夏季節,高峰期在5月,這與其他布病高發區時間分布一致,也與Li等[16]的研究一致。患者多在家畜繁殖、生長旺季感染,這與季節放牧、羔羊接生等高發季節有關[17]。布病疫情漸趨活躍,再度卷土重來,并有復雜化的趨勢,主要表現在:疫情上升速度快,2015年疫情是2004年疫情的10倍;地域擴大,傳統的高發區宜陽縣依然高發,過去的低發區甚至歷史上從無病例發生的地區也有病例發生;雖然仍以成年男性農牧民職業接觸感染為主,但是其他人群發病日趨增多,食源性趨勢愈加明顯[18]。由于布病非本地常見病,隨著病例增多,誤診、漏診,慢性化、重癥化的現象也逐漸增多,疾病負擔嚴重,必須認真重視,強化防控措施。

表1 洛陽市2013-2014年部分縣區動物布病監測情況
3.2羊肉價格持續上升是人間布病疫情增長的最主要因素 洛陽市布病的傳染源主要為病羊,因此病羊的數量和分布決定了人間疫情的走勢。由圖1可知,2006年以來洛陽市羊只飼養數量并無明顯增加,與人間布病疫情增長不符,可能與統計年鑒僅統計規模養殖場飼養量有關。而洛陽市雖然為畜牧業發達地區,但從布病發生主要在農民而非牧民,可見本市布病疫情集中在羊的散養戶中,多以羊只養殖作為副業增加家庭收入,這與表1的結果一致。司智陟等[19]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自2002年以來羊肉價格經過了2002-2005年、2005-2008年及2008-2013年等3個波峰,羊肉價格持續上漲,并且第3個波峰還會進一步延長到2018年,羊肉價格持續上升帶動了畜牧業的發展,導致牲畜交易頻繁,流動性大,易造成傳染源擴散。與豬、牛、禽類的跨境運輸、交易、屠宰需強制檢疫不同,羊的流通和上市采取的是主動申報制,對于以散養為主,以快速致富為目標的地區來說,更增加了布病發病風險,預計本市人間布病疫情仍存在上升空間。
3.3應強化畜間布病疫情監測和傳染源管理為主的綜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 針對快速上升的布病疫情,洛陽市采取了高危人群宣傳教育加強防護,醫務人員培訓早發現,檢測能力提升早診斷,規范治療防止慢性化等綜合措施[20]。并與畜牧部門聯防聯控,采取以患者為線索,從患者找病羊,主動淘汰病羊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這些措施對于傳染病防控的第1關控制傳染源來說,仍存在滯后性,只有強化畜間布病監測,采取強制檢疫,傳染源早發現、早淘汰的綜合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人間布病疫情。
[1]楊曉華,朱鑫,郭正印,等.2012-2014年洛陽市城區布魯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6,27(2):142-145.
[2]楊麗,畢振旺,寇增強.山東2005-2012年布魯氏菌病流行病學特征[J].中國公共衛生,2015,31(1):14-17.
[3]王燕麗,李蓬,郝宗宇.2008-2012年河南省人間布魯桿菌病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8):288-289.
[4]衛生部.WS 269-2007布魯氏菌病診斷標準[S].北京:衛生部,2007.
[5]郭正印,呂家銳,郝宗宇,等.71例復發性布魯氏菌病的流行病學與臨床調查報告[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3,28 (2):57-59.
[6]姜順求.布魯氏菌病防治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241.
[7]李艷艷,馬建新.淺談布魯氏菌病健康教育的幾個要點[J].中國醫學創新,2011,8(8):145.
[8]王文卿,郭正印,閆素婷,等.111例布魯氏菌病性脊柱炎的調查報告[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5,30(3):88-89.
[9]杜玉峰,李冬梅,任學東,等.布氏桿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現[J].中國醫學創新,2012,9(9):72-73.
[10]郭正印,閆素婷.3例布魯氏菌病性胸鎖關節炎調查報告[J].河南預防醫學,2013,24(6):497-498.
[11]朱鑫,郭正印,李鐵川,等.5例布魯氏菌病關節炎誤診為股骨頭壞死調查報告[J].河南預防醫學,2015,26(2):186-187.
[12]劉麗波,馮軍.20例布魯氏菌病診治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1):120-121.
[13]郭正印,郝繼浩,閻素婷.66例血培養陽性布魯氏菌病臨床及流行病學調查報告[J].河南預防醫學,2011,22(5):
Analysis of 2004-2015 Epidemic Features of Brucellosis in Luoyang/ZHU Xin,LIU Ying,GUO Zheng-yi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2):059-062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and trend of brucellosis in Luoyang area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thod:The data of brucellosis epidemic from 2004 to 2015 in Luoyang and related monitoring data were collected,epidemiological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Result:A total of 2723 cases of brucellosis were reported in 2004-2015,the incidence rate was raising from 0.97/100 000 to 10.66/100 000,the coverage area distributed from 8 counties to all 15 counties,the incidence rate in male farmers of 30 to 60 years old was the first,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the route of transmission were multiplex,the mainly reason was associated with animal brucellosis.Conclusion:Strengthen the surveillance in animals and carry out the comprehensive methods are the key to control brucellosis.
Brucellosis;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①河南省洛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河南 洛陽 471023
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