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瓊
內容摘要:語文是一門最貼近生活的學科,她內容豐富,最富有情趣,語文課理應成為學生最感興趣的課。但是,由于深受應試教育影響,語文教學變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識灌輸,語文課堂失去了應有的生機與活力,學生的語文學習更談不上有什么快樂可言。面對生動豐富的語文,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學生去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快樂享受。
關鍵詞:語文學習
快樂
快樂語文是一種全新的理念,而不是一種模式,所以,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來實現“語文學習快樂化”這一目標。
一、創設快樂情境,讓學生充滿學習語文的快樂期待
要實現快樂語文課堂,首先語文教師要是一個快樂人,要善于創設快樂情境,讓學生對學習語文充滿快樂的期待。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身心是否健康,心情是否愉快,思想是否端正,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語文教師在走進教室之前,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要以自己陽光的心態去影響并感染學生。語文教師要努力創設愉快情境,讓學生覺得語文課堂中有許多“朋友”可交,有許多活動可玩,有許多知識可學,語文學習有趣好玩,語文課堂輕松快樂,語文教師和藹可親……讓學生充滿學習語文的快樂期待。語文課上我常用的快樂情境主要有以下幾種:
1、故事性情境。故事總是吸引著孩子們的。孩子愛聽故事,各種和課文有關的奇聞逸事往往會使學生興致勃勃的進入課文中學習。這其中常見的就是作家的小故事,其影響常不限于課內,有時還會激起學生課外的閱讀興趣,自己去尋找作家的作品來閱讀。如在教學課文《死海不死》時,我給學生講述一個有關死海的故事,這就迅速引起學生對死海不死之謎的學習興趣。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習需要適時穿插一些簡短故事,能增加教學誘因,強化學生感受,有趣的故事情節能使學生情緒迅速調動起來,讓學生更愛語文課,更愛學習語文。
2、音樂性情境。利用音樂使學生進入課文情境,體會感情,感受意境。音樂與文學本就都屬于藝術,有許多相通之處。兩者互有長短,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完全可以在有的時侯利用音樂的長處與文字的優勢,讓學生更好的去體會文本,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更多妙趣。
例如在教學《月光曲》時,課前播放貝多芬的著名鋼琴曲《月光曲》,學生們凝神屏息地聽著,他們的興奮點都集中在這美妙的琴聲上。這時,老師望著學生用莊重而舒緩的語調說:“同學們,一百多年前,德國有個偉大的音樂家,叫貝多芬。他曾經這樣說過‘我的音樂只應該為勞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他的一生譜寫了許多曲子。我們現在聽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片刻,老師把音量放小,接著說:“《月光曲》是怎樣譜寫出來的呢?”美妙的琴聲和教師動情的講述,叩響了學生的情感之弦,營造了一個和諧的,富有暗示性的美好情境,也為課文定下了情感的基調,取得了好的導課效果,讓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充滿期待。
3、游戲性情境。學生愛動愛玩,且最愛玩游戲,語文課上的小游戲激起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4、激勵性情境。創造激勵性情境,能更好地使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因為真正的愉快自于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學中要因材施教,盡量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來抵消學習中的緊張和疲勞。此外課堂上教師一個贊許的微笑、一句激勵的評語,都會滲入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充滿學習語文的快樂。
二、運用幽默語言。讓學生陶醉在語文學習的快樂體驗中
幽默的語言可以使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幽默的氣氛可以使學生精神放松,使課堂氣氛和諧;幽默感強的老師可以使學生感到和藹可親。一個具有幽默感的語文老師一定更受學生的歡迎,他的語文課一定更多智慧,更多趣味,學生的注意力一定會更集中,學習一定會更有效果。語文教師如果能通過一些機警的妙言、警句、格言,以及生動有趣的描述或評論制造出幽默的效果,配以眼神、表情的變化,適時的做出一些比較夸張的動作,會使學生印象更深刻,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從而陶醉在語文學習的快樂體驗中。在教學《背影》一文時,有的同學在處理新生字詞過程中,舉手提問:“老師,‘蹣跚一詞的意思我有些不理解,既然腿腳走路緩慢,為什么還會搖擺?”面對這么簡單、機械的提問,我靈機一動,大聲回答說:“這位同學在學習生字詞時,能認真思考,開動腦筋,值得表揚。其實,大家想想,腿腳走路緩慢,為什么就不會搖擺呢?鴨子走路的姿勢是怎樣的?”提問的同學會心的笑了。接著,我又因勢利導幽默地說:“作者朱自清也真是的,為啥說自己的父親走路像鴨子似的蹣跚,而不說像虎豹一樣身手矯健,雄赳赳、氣昂昂呢?既然腿腳已經蹣跚了,為什么還花那么多的筆墨寫父親吃力的爬過月臺的狼狽樣呢,這有什么作用或目的?”隨著提問的出現,學生思路活躍了,課堂氣氛活潑了,就在輕松、幽默的情境中,他們既掌握了知識,又受到了鼓勵,聽課更帶勁了,不知不覺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語文課堂上巧妙地運用富有感染力的幽默藝術的語言,能帶給學生更多快樂的體驗,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開展有效提問。讓語文課堂更多精彩更有趣
課堂提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某種教學提示,引領學生主動、積極、有效地參與學習活動,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一種方式。它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是有效課堂的核心。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催生學生智慧,觸動學生靈魂,點燃學生創新火花,讓語文課堂更多精彩更有趣。我認為有效提問要注意三點:
1、注意層次。課堂教學全過程中都可用到提問,但提問是有時間層次的。一般說來,大概有:開講時提問引入新課,將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系起來;過渡或轉折時提問,將教材結構和知識系統聯系起來;小結歸納時提問,將理解和記憶結合起來;在關鍵處提問,將興趣和知識重難點結合起來;總結規律時提問,將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的培養結合起來。在具體講授過程中,不宜邊講邊問,邊問邊講,一問到底。
2、注意停頓。教師提問后,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學生只有經過充分思考,才能回答所提問題。提問結束即要學生回答,學生來不及思考,既達不到提問的目的,又容易形成畏懼心理。
3、注意整體。提問僅僅是教學方法之一,它只有同其他教法有機配合,才能顯示整體功能。哪些地方需要提問,提問什么,怎樣問,抽那類學生答問,什么時間提問,等等,都應同其他教法結合起來通盤考慮,事先設計好。
有效的提問,巧設的疑問一定會讓語文課上有更多的智慧生成,更多的精彩展現。
四、實施激勵性評價。讓語文課堂充滿溫情陽光
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僅在傳授,更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倡導對學生進行發展性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嘗到學習語文的甜頭,讓語文課成為學生每天生活中無比向往的精神享受。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語文教學更要注重藝術的使用激勵性評價。在語文教學中適時真切地使用一些贊美、激勵、啟發性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刺激學生中樞神經,強化學生的行為,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充滿溫情和陽光。
1、語文課堂激勵性評價應尊重學生
語文課堂上,真正的激勵應該是對事實的肯定,對精神的喚醒,對行動的鼓舞。真實的評價需要教師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狀態,給予實事求是地分析,恰如其分地描述;肯定該肯定的,尊重學生自己的感悟與理解,引導該引導的,對出現的錯誤進行價值引導。這樣才能體現對學生的真正尊重。
2、語文課堂激勵性評價應有時效性
人都有喜歡聽別人贊揚自己的話,孩子的這種心理更加急切,語文課堂上的贊賞、激勵性的評價,有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上進心。如果教師及時適時肯定孩子回答中的閃光點,說得激情滿懷,且語言真誠、語調親切,讓學生感到你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贊賞,那么,孩子會愛上語文課,愛上語文學習。
3、語文課堂激勵性評價應認真傾聽學生
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要仔細傾聽孩子們的發言,對于孩子們的發言與表現要適時適當而且正確地給予表揚和鼓勵,不能錯用亂用。我覺得語文課堂上的激勵性評價可以這樣去做:在學生缺乏信心時:“老師最喜歡舉手的同學,不要害怕出錯,因為你舉手就說明你是聰明的孩子”;在學生取得成功時:“說的真好,你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在學生迷茫時:“還有不同的嗎?展示你的不同,展示你的精彩”;在學生答錯時:“真好,你讀得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只是有一個字你讀錯了”。教師的這些動情的話語,真正讓語文課堂充滿溫情和陽光。
總之,語文教師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激情、詩意和快樂,讓我們的學生開心、快樂的學習語文。讓我們隨著課改的步伐,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課堂教學藝術,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個學生,真正為孩子們創造出一個積極向上、自由自主、開心快樂的語文課堂空間,讓語文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快樂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