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利(MA Xin-li), 馬德春(MA De-chun), 丁 璐(DING Lu), 吳淑華(WU Shu-hua)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吉林 長春 130041)
?
重癥監護病房留置導尿管患者泌尿道感染的危險因素及病原體分析
馬新利(MA Xin-li), 馬德春(MA De-chun), 丁璐(DING Lu), 吳淑華(WU Shu-hua)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吉林 長春130041)
目的探討重癥監護病房(ICU)留置導尿管患者發生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CAUTI)的危險因素及感染病原體分布。方法回顧性調查2014年1—12月某院綜合ICU收治的留置導尿管患者,調查患者基本情況、導尿管使用情況及CAUTI發病情況,分析CAUTI發生的危險因素及病原體分布。結果共調查留置導尿管患者778例,52例患者發生CAUTI,發病率為6.68%。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女性、年齡≥60歲、入住ICU時間≥7 d、留置導尿管時間≥3 d、有慢性基礎疾病、使用抗菌藥物兩種及以上是CAUTI發生的危險因素。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入住ICU時間≥7 d和留置導尿管時間≥3 d是發生CAUTI的獨立危險因素,OR及95%CI分別為30.64(19.71~64.97)、38.69(21.38~74.03)。CAUTI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蘭陰性(G-)菌為主(59.04 %),其中大腸埃希菌占26.51%。結論留置導尿管患者發生CAUTI與多種因素有關,應結合患者病情盡量減少患者入住ICU時間及其留置導尿管時間,結合病原學檢查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留置導尿管; 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 重癥監護病房; 危險因素; 病原體
留置導尿管是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常需接受的診療操作之一,由此引起的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也是常見的醫院感染類型之一[1]。為探討ICU留置導尿管患者發生CAUTI的危險因素,為針對性采取預防與控制措施提供依據,本研究回顧性調查某院ICU留置導尿管患者導尿管使用及其CAUTI情況,現報告如下。
1.1研究資料回顧性調查2014年1—12月某三級甲等醫院綜合ICU收治的留置導尿管患者的病歷資料,調查內容包括患者年齡、性別、入住ICU時間、導尿管留置時間、有無基礎疾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等。排除入住ICU之前已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患者。
1.2診斷標準CAUTI的診斷[2]:患者近期(一周內)有留置導尿管史,有或無臨床表現(下腹觸痛、腎區叩痛,伴或不伴發熱),尿常規檢查:白細胞(男性≥5個/高倍視野,女性≥10個/高倍視野);并且培養革蘭陽性球菌菌落數≥104CFU/mL,或革蘭陰性桿菌菌落數≥105CFU/mL。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基本情況2014年1—12月共調查ICU留置導尿管患者778例,其中男性396例,女性382例,年齡17~92歲,平均年齡56.21歲,778例患者入住ICU時間均≥3 d,平均入住ICU時間為10.9 d;發生CAUTI 52例,CAUTI發病率為6.68%。
2.2單因素分析將患者不同性別、年齡、入住ICU時間、留置導尿管時間、有無慢性基礎疾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的CAUTI發病率進行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留置導尿管患者發生CAUTI的單因素分析
2.3多因素分析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最終得出差異有顯著性的相關因素有2項,即入住ICU時間≥7 d和留置導尿管時間≥3 d。入住ICU時間≥7 d,OR及95%CI為30.64(19.71~64.97)(χ2=79.32,P<0.05);留置導尿管時間≥3 d,OR及95%CI為38.69(21.38~74.03)(χ2=65.92,P<0.05)。該回歸模型中決定系數Cox & Snell R Square值為0.49,判對率為80.47%。
2.4CAUTI患者病原菌分布52例CAUTI患者送檢尿標本分離病原菌83株,其中革蘭陰性(G-)菌49株,占59.04%;革蘭陽性(G+)菌24株,占28.91 %;真菌10株,占 12.05%。見表2。

表2 52例CAUTI患者病原菌分布
本研究中778例留置導尿管患者發生CAUTI 52例,發病率為6.68 %,低于相關報道[3-4]。結果顯示,CAUTI患者感染病原菌以G-菌為主,占59.04%,G+菌占28.91%,真菌占12.05%,與相關報道一致[5]。
ICU留置導尿管患者發生CAUTI的危險因素為性別、年齡、入住ICU時間、留置導尿管時間、基礎疾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等。本研究中留置導尿管患者CAUTI發病率女性(9.16%)高于男性(4.29%),主要與女性患者的尿道較男性短,且與肛門的距離近,容易感染細菌有關。此外,老年女性絕經期后激素水平明顯衰退,使尿道黏膜發生蛻變,膀胱黏膜易附著細菌,引起泌尿道感染[6]。年齡是留置導尿管患者發生CAUTI的重要危險因素,年齡≥60歲的患者CAUTI發病率為19.71%,高于年齡<60歲的患者(1.93%),主要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泌尿系統生理防御及免疫力逐漸減退,再者老年患者活動相對較少、多合并基礎疾病、長期住院治療以及長期間斷性應用廣譜抗菌藥物等多種因素的存在,導致老年人常是危重病的多發群體,也是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受害者[7]。與王小明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劉軍[9]的研究表明泌尿道逆行感染的發病率與導尿管留置時間有關,并且隨著留置導尿管時間的延長,CAUTI發病率也在增加。泌尿道內長期留置導尿管使中性粒細胞的抗菌能力減弱,膀胱對細菌的防御能力受到破壞,尿液沖刷細菌的作用受到影響,容易滋生細菌從而引發感染[10]。因此應嚴格評估留置導尿管指征,及時拔管。如患者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基礎性疾病,其免疫力低下,長期留置導尿管時CAUTI的發病率也會增加。ICU患者細菌感染發病率比普通病房患者高4~5倍,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可導致細菌耐藥性增加,特別是第三代頭孢菌素的廣泛使用,導致多重耐藥菌株的出現[11]。本研究顯示,使用單一抗菌藥物的留置導尿管患者CAUTI發病率為3.35%,使用兩種及以上抗菌藥物的患者CAUTI發病率為12.96%,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可增加留置導尿管患者的CAUTI發病率,因此,臨床醫生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及病原學檢查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醫務人員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應嚴格執行CAUTI的預防與控制措施:(1)置管前嚴格掌握留置導尿管的適應證,根據患者的病情評估是否需要留置導尿管,尤其是女性、高齡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2)每日評估留置導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時盡早拔除導尿管,盡可能縮短留置導尿管時間,指導清醒患者進行自主排尿功能鍛煉,使膀胱功能盡早恢復,從而縮短留置導尿管時間;(3)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根據患者病情選用合理、有效的抗菌藥物,從而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
[1]嵇曉紅, 賀金梅, 黃婷, 等.PDCA循環在導尿管相關性泌尿道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3, 12(3):190-192, 195.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S].北京, 2001.
[3]王雅妹, 王莉, 葉海燕.重癥監護室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24):187-188.
[4]尹冬梅, 王娟, 薛梅彥, 等.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在ICU的應用及效果研究[J].安徽醫藥, 2013, 17(3):464-466.
[5]Gould CV, Umscherd CA, Agarwal RR, et al. Guideline for prevention of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2009[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10, 31(4): 319-326.
[6]周實華, 泰克芝, 馮海艷, 等.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耐藥性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0, 20(1):127-128.
[7]方業香, 徐鳳玲, 李志琴.ICU留置導尿患者尿路感染危險因素及病原學分析[J].安徽醫藥, 2014, 18(12):2411-2412.
[8]王小明, 張永根, 廖潔.留置導尿危重癥患者真菌性尿路感染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2, 30(1):55-56.
[9]劉軍.泌尿外科院內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其護理對策[J].安徽醫藥, 2012, 16(9):1377-1378.
[10] Efilmez T, Aridogan IA,Yachia D, et al. Comparison of nitinol urethral stent infection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tract infection[J]. J Endourol, 2006, 20(4): 272-277.
[11] 殷翠香, 李澤文, 史瑀, 等.ICU導尿管相關性泌尿道感染病原體分布及耐藥性[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4, 13(4):252-253.
(本文編輯:陳玉華)
Risk factors and pathogen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s
(The Second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Jilin 130041, China)
2015-10-10
馬新利(1979-),女(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危急重癥護理研究。
吳淑華E-mail:75594266@qq.com
R181.3+2
B
1671-9638(2016)08-0615-03
DOI:10.3969/j.issn.1671-9638.2016.08.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