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用 郭蕓君 王良成
4G移動通信創新實驗中心建設
丁學用 郭蕓君 王良成
以培養卓越工程師為目標,培養產學研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分析了4G移動通信創新實驗中心建設的必要性及所發揮的作用,由三亞學院和中國移動海南公司三亞分公司合作創辦了一個綜合通信應用平臺。以校企合作的方式,把企業技術人才培養核心體系融入到學校學生培養工作中,培養符合通信行業需求的高素質通信網絡人才。在校企聯合實習實訓、青年教師培訓、學生參加全國比賽和教師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海上航運和海上旅游將得到快速發展,大量國際游輪和貨運船舶將會在海南所管轄的南海海域航行和停泊,隨之帶來的安全保障問題變得日益緊迫。而這一切都必須由安全可靠的海洋移動通信來保障。三亞學院作為我國最南端的高等院校,中國移動海南公司三亞分公司作為我國最南端的專業通信企業,有義務、有責任、也有能力為海南地區移動通信的研究和服務作出貢獻。
4G移動通信創新實驗中心的建設是通信技術發展趨勢的需要,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人員能力提升的需要,培訓體系和內容的需要,更是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社會信息化發展的需要。4G移動通信創新實驗中心是三亞學院和中國移動海南公司三亞分公司合作創辦的一個綜合通信應用平臺,也是海南省最先進的綜合通信實驗室。2014年,三亞學院和中國移動海南公司三亞分公司合作,雙方根據各自優勢,組織力量并投入相應資源,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申報獲批了一項三亞市重點實驗室資助項目——4G移動通信創新實驗中心,把企業技術人才培養核心體系融入到學校學生培養工作中,共同建設“聯合共建專業”,培養符合通信行業需求的高素質通信網絡人才。
4G移動通信創新實驗中心采用區域化功能設計,移動通信區建設TD-SCDMA移動通信系統,功能擴展區考慮學校將來引入光傳輸、數據通信、IMS等其他教學系統。這些系統間可互聯互通,并可訪問學校現有的校園網絡。從而滿足通信實驗中心將來的可擴展性,以及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通信技術發展趨勢的需要
從通信網絡的發展歷程來看,1875年貝爾發明第一臺電話機以來,通信系統經歷了從模擬到數字、從固定到移動的飛躍式發展。同時,計算機網絡的興起,使得通信網絡和計算機網絡極大融合。面向未來,通信網固網方面會逐步趨于扁平化、IP 化、傳統的程控交換技術逐步將退出歷時舞臺;移動通信方面,3G 移動通信已經出現TDSCDMA、WCDMA、CDMA2000三種制式,在 4G 時代,移動通信將逐步趨同與TD-LTE和LTE-FDD兩種制式。由我國自主提出的 TD-SCDMA 技術,已經擁有了全球最大的運營網絡。可以說,在3G時代,我國是在跟上歐美等發達國家,在4G時代,我國將趕超歐美國家。
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根據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面向工業界、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現代通信專業教育改革應該加大在基礎教育中的工程實踐力度,要以理論和實踐結合為目標,提升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配合我國教育強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國家發展戰略。為此,學校應將投資重點首先放在改善和提高學生的教學、實踐環境上,特別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現代通信實驗中心建設。要結合產業背景和市場需求特點,以完善知識結構、強化綜合能力、提高工程素質和面向實際工作崗位技能導向為培養核心,通過不斷豐富學生實驗室環境,增加工程內涵、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強化學生素質,進一步加強通信專業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培養面向未來、高素質、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卓越工程師,從而也調動教師教學與科研的積極性。
人員能力提升的需要
通過4G移動通信實驗中心的建設,企業可以把通信網絡現網的運行狀態還原到校園,使學生、老師在實驗室內通過信息的交換與處理,切身實地的了解、掌握現代通信技術,了解、掌握設備的使用、配置、測試、組網、優化等。為從事通信行業的人才,建立良好的、實用的實驗平臺。同時,通過對設備進行開發,移動通信實驗中心還能為學生、老師提供開發實踐、科學研究的平臺,學校可以基于該平臺進行二次開發、學術研究,從而提升學生、老師的動手能力及創新思維,從而促進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升教師隊伍的科研學術水平,真正實現產、學、研拉通。此中心平臺的建立也為中國移動公司海南公司的人員培訓、實訓及技術應用開發提供了平臺。通過移動通信實驗中心建設,企業會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培訓服務,在培養學生學習典型職業工作過程的同時,樹立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正確的擇業觀,為學生的長足發展奠定基礎。最后,建立移動通信實驗中心也就是建立了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橋梁,企業可以讓員工到學校來再學習再提高,達到人才的持續培養與提高。學校也可以將學生派到企業,參加企業的生產實踐或頂崗實習,提前對行業進行深入了解。
培訓體系和內容的需要
建設移動通信實驗中心,要考慮學校學生的就業特點以及通信市場的人才需要,有針對性的培養專業人才。同時,還要考慮后續的網絡延伸與拓展,避免重復建設。從實驗中心的定義來看,一定要在該實驗中心內引入一套端到端的通信實驗系統,讓學生站在終端側和網絡側,看懂通信系統的本質。如果建設基于固網的程控交換系統,該系統已經明顯過時,很多高校的教科書中已經不再介紹,而且,目前國內固網用戶在逐年按幾百萬用戶流失,投資意義不大。
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通過與校方建設通信實驗室,加快建設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體系,抓好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組織實施,加強核心和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推進TD-SCDMA業務創新、網絡優化和產業鏈完善,加快TD-LTE研發和產業化,推動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帶動院方教學質量和水平的同時,對本地通信人才培養和儲備、降低人員培養成本均有顯著幫助,有利于全面提升經濟社會信息化水平。
培養體系建設
學院和企業根據學校特點,打造學生用書和教師用書兩套支撐體系。學生用書包含供學生學習系統知識用的學習教材、指導學生上機實踐的上機實踐指導書、幫助學生獨立進行問題分析處理的故障處理手冊等全方位學習材料;教師用書包含了供教師學習授課用的授課教材、指導教師如何完成課程講授的授課講義、幫助教師指導學生完成上機實踐的上機實踐指導書,為教師解決所有后顧之憂,保證學生學習質量。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直接反映通信行業的主流技術和最新發展,在教學組織形式、實踐環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方面強化企業和社會環境下的綜合工程實踐訓練,強調人才培養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將工程教育理念貫穿整個共建專業的教學環節,注重學生工程意識、現場解決實際問題和應用設計能力的培養,課程體系與能力訓練建設為教學改革主線。
講師培養
通過校企合作,與學校共同打造專業講師隊伍,通過專業文化素質培養、工程師素質培養、TTT培養三個環節的嚴格培養和考核,培養出不但熟悉操作過程而且精通原理,并且能夠教學生學會的高素質雙師型講師,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同時,為老師們科研項目的申請以及順利完成提供了條件。
專業授課深度支持
中國移動海南公司三亞分公司堅持與學校緊密合作的原則,在學校專業課程授課過程中提供全方位的實時支持,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和輸出合格的專業人才。對于學生的培養,重點按照2個方向來進行,分別是網絡優化和網絡規劃,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興趣進行選擇。使培養的學生知識結構合理、專業素質過硬、設計水平高超、綜合能力突出。使培養的學生具有扎實的數理科學和工程科學基礎,掌握信息與通信工程設計思想和方法,同時具有較強的文理結合與多學科交叉的工程意識,以及優秀的工程項目組織與領導能力。不斷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型學習,切實增強學生解決復雜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
實習實訓、頂崗實習
在人才培養方面始終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堅持“一切面向實戰”的原則,為了讓學生真正達到“一切面向實戰”,學生需要在學校學習過程中利用學校內實習平臺,完成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利用假期及學習完成后的整段時間到技術廠商在國內的實際網絡項目進行在崗學習,完成職業崗位素質的學習和鍛煉,然后到企業實際工作崗位進行職業素質和職業習慣的學習和養成,為今后進入職業崗位奠定堅實基礎。
就業擇業
為合作院校學生不定期進行職業發展和擇業技巧的專業交流和輔導,幫助學生建立符合自身情況的擇業就業觀,在學生畢業時利用人力資源聯盟及技術廠商企業人才庫的強大就業平臺為學生提供多種就業選擇,提高就業質量。建立學校、用人單位、行業部門和教學部門共同參與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通信企業、技術廠商定期組織用人單位和行業部門對培訓的人才進行綜合評價,收集用人單位和行業部門對人才培訓的建議和意見,并組織學校專業教師共同對培養體系進行優化。
在國家通用標準的指導下、在通信行業標準的規定下,根據三亞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優勢與特色,靈活調整培養細節形成具有三亞學院特色的培養標準。實驗中心功能設計圖如圖1所示。

圖1 實驗中心功能設計圖

圖2 建好的4G移動通信創新實驗中心
4G移動通信創新實驗中心選用:現網主流設備、運營商工程測試設備,配套相關軟件平臺、教學輔助平臺、仿真平臺、測試平臺,經過系統化、網絡化集成,在學校實驗室內搭建一個目前海南省最先進、功能齊全的現代通信實驗網絡,為學生、老師及移動通信公司提供產品開發、實驗實踐及項目研究的平臺。
實驗中心建設之初,根據實驗中心成員的專業特點對各成員的任務進行了明確分配,主要包括:調研、搜集資料及整理資料;4G移動通信創新實驗中心功能實現調查;4G移動通信創新實驗中心可進行的實習實訓項目調查;4G移動通信創新實驗中心實驗指導書的寫作;與中國移動海南公司三亞分公司進行的聯合實習實訓;組織學生參加“大唐杯”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技術大賽;根據個人特點為青年教師量身定做培養計劃,派老師出去進行進修學習等,撰寫了學術論文及研究報告等。
根據實驗中心成員的任務分工,通過與中國移動海南公司三亞分公司的密切配合,實驗中心建設分階段逐步推進,主要完成以下內容:
(1)實驗室場地的選取,教學間和設備間的規劃,中國移動海南公司三亞分公司提供設備間的所有設備,教學間的電腦桌椅等申請學校購買;
(2)與中國移動海南公司三亞分公司進行聯合實習實訓,并組織學生參加“大唐杯”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技術大賽;
(3)根據個人特點為青年教師量身定做培養計劃,派老師們出去進行進修學習;
(4)設置實驗項目,書寫實驗指導書,利用實驗室條件,開展相關實驗課。
4G移動通信創新實驗中心如圖2所示。
4G移動通信創新實驗中心分為教學間和設備間,其中設備間的所有投資有中國移動海南公司三亞分公司提供,教學間投資由校方進行提供。整體實驗室面積約150m2左右,可同時滿足30~40名學生的同時教學。在該實驗室內,設備間與工作臺隔離,采用隔音設計。設備間包括核心網及網管、RNC、NodeB及配套設施等設備。
目前4G移動通信創新實驗中心的建設工作已經完成并開始投入使用,并于2015年與中國移動海南公司三亞分公司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聯合實習實訓,取得了良好效果,并計劃以后每年都進行一次校企聯合實習實訓。根據個人特點為青年教師量身定做了培養計劃,有三位教師出去參加了培訓學習。同時,利用該實驗室組織學生參加了2014“大唐杯”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技術大賽,獲得一組省二等獎和兩組省三等獎的好成績。同時,該實驗中心成員利用實驗室條件申報完成省級科研項目4項,三亞市科信局項目5項,校級1項,并發表科研論文10篇,其中EI收錄2篇。
4G移動通信創新實驗中心的建設極大提高了團隊成員對科研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也進一步拓寬了成員的研究領域。實驗中心成員在項目研究中得到了鍛煉,今后將認真總結經驗,找出研究中的不足,讓4G移動通信創新實驗中心更好地為學生和老師們提供服務。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6.06.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