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向春
2016年1月25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在訪問印度期間與印度總理莫迪共同出席聯合記者會,宣布雙方已就法國向印度出售36架“陣風”戰斗機達成政府問協議。在此后的2個月間,兩國軍政官員頻繁互動與交流,就價格等具體事宜積極展開進一步磋商。該項交易引起了國際軍貿界的廣泛關注,從中也折射出法印之間日漸密切的軍事關系。
“陣風”中標原因分析
戰機性能與技術引進考量
“陣風”軍貿交易可追溯至印度國防部2007年8月啟動的“中型多功能戰斗機”招標采辦項目。當時參與競標的除了“陣風”戰機之外,還包括美國波音公司的F/A-18E/F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16、俄羅斯米格飛機股份公司的“米格-35”、瑞典薩伯集團的“鷹獅”以及歐洲戰斗機公司的“臺風”戰機。
“陣風”最終能夠獲得印度的青睞,性能出色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利比亞、馬里和伊拉克的戰場上,“陣風”戰機經受了實戰檢驗,是北約和法軍部隊實施空中作戰巡邏、精確打擊和情報偵察行動的主力。
印度選購“陣風”的另一個考慮因素是能夠獲得的技術轉讓程度。在參與競標的幾個國家中,美國在軍工產品出口的技術轉讓方面相對保守。而“臺風”戰機為英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聯合研制,四國在技術轉讓問題上分別有著不同的政治考慮。相比之下,法國在武器出售與技術轉讓方面較為寬松,沒有太多的附加限制。特別是印度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使用法制“幻影-2000”戰機,技術合作與引進應該不存在問題。
印軍現代化建設需要
長期以來,印度一直在努力“立足南亞,控制印度洋,實現世界一流強國目標”。隨著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的增強,印度改變了過去強調被動防御的“拒止威懾”戰略,轉而實施強調先發制人的“懲戒威懾”戰略,致力于打贏核威懾條件下的有限局部戰爭,并將作戰范圍從南亞擴大至整個亞太地區。為此,印度軍隊于2010年提出了“聯合作戰學說”,并出臺了新的陸海空軍作戰條令強調提升區域外作戰能力,特別是著力發展遠程作戰飛機,努力將空軍建設成為強大高效的戰略力量。
在印度空軍現代化發展計劃中,戰斗機的升級換代是“重中之重”。印度現有650多架戰機,“幻影-2000”屬于其中較為先進的型號。而“陣風”戰機與“幻影-2000”同屬達索公司產品,無需對現有的空軍基地設施進行大規模改造,可在后勤維修方面節省大量資源。
對外關系因素
近年來,印度將開展軍貿合作視為發展對外關系的重要渠道,通過向俄羅斯購置和改裝“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向美國購買P-8I海上巡邏機、AH-64D武裝直升機,鞏固與美、俄的軍事政治關系。法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傳統世界強國,自然是力爭“入常”的印度努力拉攏的對象。此外,與印度長期對抗的巴基斯坦也是法制武器的重要出口對象國,曾引進法制“幻影”戰機、“魔術”空對空導彈、“飛魚”反艦導彈等武器裝備。但就在2010年,法國武器出口監督委員會拒絕批準本國供應商向巴基斯坦出售JF-17“雷電”戰機機載設備,此舉也被認為是在向印度“示好”。而印度加強對法國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的引進,也希望能夠加深法國對印度軍貿市場的依賴程度,在提高印度軍備水平的同時,促使法國減少對巴基斯坦的武器出口。
法印軍事合作發展狀況
軍政高層互動頻繁
“陣風”軍貿項目達成的背景,是法印之間日漸熱絡的軍事合作關系。2006年,法印兩國簽署了《防務合作協定》,旨在加強雙方在軍事安全領域的聯系,加深在國防工業、武器貿易、軍事科技與人員培訓等方面的合作程度。此后,兩國之間的軍事交流日漸密切,特別是軍政高層互動頻繁。兩國元首、政府首腦、軍方高官紛紛進行互訪,著力推動兩軍關系的良性發展。
2010年12月,法國總統薩科齊訪問印度,著重磋商有關印度購買法制戰斗機和法印核能合作事宜。2011年1月,法軍總參謀長艾爾力克·伊拉斯托薩造訪印度,與印國防部長安東尼以及陸海空三軍參謀長等高官舉行了會晤,并對印軍部隊進行了訪問。同年5月,法國國防部長熱拉爾·隆蓋訪印,就向印出售“鲉魚”級潛艇事宜進行商討。2012年4月,印度空軍參謀長布朗訪法,與法國國防部長讓·伊夫·勒德里昂、總參謀長古勞德和空軍參謀長帕洛梅羅等進行了會晤,并對“陣風”戰機進行試飛。2013年7月,法國國防部長讓·伊夫·勒德里昂在訪印期間與印方達成長期戰略合作計劃,稱兩國在軍事領域的合作將超越買賣關系,開始聯合開發和聯合設計產品,并將在未來向第三國的防務市場銷售。2015年4月,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訪法,雙方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在2016年1月法國總統奧朗德訪印期間,雙方除了達成購買戰機協議之外,還簽署了包括衛星發射、核能開發、聯合反恐和經貿合作等在內的12個合作協議。
軍貿軍工合作不斷深化
法印之間有著長期的軍貿合作關系。早在1953年,印度就與法國達索公司簽署了首架戰機貿易合同。2011年7月,達索公司和泰利斯公司與印方達成總額24億美元的協議,對印空軍的“幻影-2000”戰機進行現代化升級,這也是印度有史以來最昂貴的武器升級項目。此外,印度還向法國采購了6艘“鲇魚”級潛艇和450枚空空導彈等武器裝備。
與此同時,法印軍工合作也取得了積極進展。2009年印度總理辛格在訪法期間表示,法國達索航空公司正在參與印度空軍“中型多功能戰斗機”研制項目。2012年6月,印度最大的綜合防務公司——皮帕瓦沃公司與法國國有船舶制造公司建立了伙伴關系,著力引進法國先進的造船技術和管理模式。此外,法國還在印度建立合資企業,為印軍戰機和直升機生產發動機、導航系統和航空電子設備。而此次印度采購法制“陣風”戰機,也是希望借此鞏固和擴展與法國在軍事裝備方面的合作關系,借鑒法國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打造本國的軍工體系和國防工業。
聯合軍演機制化
為了進一步擴大兩國的軍事合作,維護海上航線安全,近年來法印聯合軍演趨于機制化、常態化。目前,法印海軍的“伐樓拿”聯合軍演和空軍的“揭路茶”聯合軍演已形成年度演習機制,且規模不斷擴大,科目逐漸增多。例如,法印兩軍2011年5月在印度果阿海岸舉行的“伐樓拿”聯合軍演中,演習科目包括航母操控與作戰、反潛戰、海上封鎖等。法國海軍派出“戴高樂”號航母、2艘驅逐艦以及1艘補給艦參加演習。其中,“戴高樂”號航母搭載的“陣風-M”艦載戰斗機頗為引人關注。2011年10月,法印兩軍在印度烏塔蘭恰爾邦的查巴迪亞首次舉行代號為“力量-2011”的聯合反恐演習,旨在交流反恐和反暴亂作戰經驗。就在2016年1月奧朗德總統訪印前夕,法印兩軍在印度拉賈斯坦邦的比卡內爾再次舉行聯合反恐演習,以進一步提高兩軍官兵的反恐技能和協同作戰能力。
法印軍事關系發展的戰略基礎
政治合作
從政治角度看,法印兩國均奉行世俗政策,并實行“三權分立”的議會民主制。在國際政治事務中,法印兩國均主張世界多極化,以多邊主義處理國際和地區問題。自2000年印度總統納拉亞南首次訪法后,法印政治關系穩步推進。目前,法印之間已建立戰略對話機制和外長年度磋商機制,就全球性與地區性挑戰進行協調和探討。兩國還建立了防務高級委員會,就國際熱點問題進行磋商。
法國提升與印度的政治關系,還是基于對21世紀世界戰略格局的謀劃和構建。在法國看來,印度將成為地區性乃至全球性大國,將成為世界的重要一極。發展與印度的雙邊關系有利于提升法國在國際社會的戰略地位和話語權。希拉克總統在2006年訪印期間與印方共同強調,兩國將以實際行動而不是空談來強化彼此間非同尋常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薩科齊總統在2010年12月訪印期間表示:“印度是法國主要的政治伙伴之一,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大國。如果沒有印度,我們將無法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諸多挑戰。”為此,法國高調支持印度進入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行列,并支持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2013年2月,奧朗德總統在上任后將印度作為亞洲之行的首站,凸顯出印度在法國外交中的重要地位。
經貿合作
進入21世紀以來,法印兩國經濟聯系日漸密切,投資和貿易合作不斷加深。隨著法印政治關系的發展,法國對印度的投資額明顯增加,2009年為近60億歐元,2010年超過70億歐元,2014年已超過100億歐元。目前,法國是印度的第七大投資國,在印度建有企業750家,雇用員工18萬人。例如,法國里昂證券在印度經過多年苦心經營,已成為印度證券市場上首屈一指的外國金融公司。該公司負責新興市場的總裁表示,法國看好印度的銀行業、醫藥業、信息技術產業和零售業。法印兩國政府職能部門還建立了高級別的聯合工作委員會,對雙邊經濟關系的發展進行指導和協調。
近年來,在法國經濟萎靡不振的壓力下,法國對印度這個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期待進一步增加。法國總統奧朗德2013年訪印時,有60余名企業負責人隨行。而在奧朗德2016年1月訪印期間,法方表示將在未來5年向印度工業領域投資100億美元。
能源合作
能源合作特別是民用核能合作,是法印戰略合作關系的重要體現。印度在1998年5月進行核試驗后,遭到了許多國家的制裁,但法國不僅沒有“隨大流”,反而很快承認了印度“事實上的核國家地位”。2006年,法印締結《民用核能合作聯合宣言》,就開展民用核能合作達成共識。2008年辛格訪法期間,兩國簽署了《民用核合作協議》,法國承諾將幫助印度發展民用核能項目。2009年,法國阿海琺公司與印度核電公司簽署了諒解備忘錄,計劃在印度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賈拉普爾建造6座核反應堆。2010年12月薩科齊訪印期間,雙方就加強在核能領域中的合作簽署了1份總體協議和4份具體協定,為法國幫助印度建造核反應堆奠定了基礎。在奧朗德執政時期,法印核能合作繼續推進。兩國計劃在2016年底之前簽署賈拉普爾核反應堆建造工程合作協議,并于2017年初正式動工。
此外,法印還在太陽能合作方面達成了新的共識。奧朗德在2016年1月訪印期間與莫迪共同出席了印度發起的國際太陽能聯盟的奠基儀式。印度政府設想在2022年將太陽能發電裝機量提升4倍,并在2030年將新能源發電比例增加至總發電量的40%。奧朗德則承諾法國將在未來5年內向印度投資50億歐元發展太陽能。他還表示,法國希望與印度一起創造“后煤炭時代”。
法印軍事關系制約因素
戰略重心的差異
盡管法印軍事關系近年來穩步發展,但也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首要因素就是兩國戰略重心的差異。印度是南亞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國,并將南亞作為首要戰略重心。哈佛大學政治地理學家伯納德·科恩曾經指出:“南亞的地緣政治相對獨特,在自然地理、社會文化、政治環境等方面與周邊區域相隔離。”法國則是歐洲傳統大國,戰略重心也一直在歐洲,特別是近年來根據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對外交政策進行了調整,依靠北約和歐盟框架推行對外戰略。2009年,法國重返北約軍事一體化機制,并接受北約對歐洲防務的指揮。法國外長米歇爾·巴耶尼曾公開表示:“歐洲建設正處于特別關鍵的時期,法國外交將以歐洲建設為中心,努力增強在歐洲的地位和影響。”
此外,法印發展雙邊軍事關系的根本目標也不盡相同。法國注重鞏固在印度的軍火市場,獲得經濟利益和戰略利益;印度則主要看重法國的高技術武器裝備和法軍的現代化作戰技能,并希望借助法國的影響提升國際地位。法印軍事合作更多地體現為務實性,雖然有著繼續提升的空間,但在短期內難以建立軍事同盟關系。
印度對法國的疑慮
法國發展對印軍事關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借機擴大在印度洋和南亞地區的影響。法國在密切與印度關系的同時,還通過海外領地、文化聯系和軍事力量,不斷擴大在該地區的影響。法國在印度洋的馬約特島和留尼旺島建立的軍事基地有助于控制該地區的航運,在凱爾蓋朗群島的軍事基地則可對印度洋實施近距離監視。法國的戰略意圖對印度的海洋戰略構成了現實挑戰。澳大利亞地緣政治學者布魯諾·帕瓦認為:“對法國來說,印度洋地區將繼續成為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地區。法國介入印度洋事務,是出于國家長遠利益、領土安全、海外人員安全和能源安全等方面的考慮,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增加在該地區的存在,應對來自印度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為鞏固在印度洋地區影響而引發的競爭。”
與此同時,法國發展與其他南亞國家特別是巴基斯坦的關系,也引起了印度的不安。法國在與印度開展核能合作的同時,于2009年5月同意向巴基斯坦轉讓民用核能技術。薩科齊總統曾公開聲稱:“法國能為印度做的事情,也可以為巴基斯坦做。”法國還向巴基斯坦提供了海空軍裝備。為此,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曾向法國國防部長熱拉爾表示:“印度希望法國停止以反恐名義向巴基斯坦提供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印度的這些疑慮,為法印軍事關系的未來發展增加了不確定因素。
其他國家的制約
法印軍事關系的發展還受到了其他國家的制約。以此次“陣風”軍貿項目為例,印度最終選擇法制戰機的決定也引起了參與競標的美英等國的不滿,有的國家甚至企圖利用法印簽署協議的時間空擋,勸說印度改變這一決定。而且,印度武器采購強調來源的多樣化,盡管未來法制武器裝備在印度的對外軍購中所占比重可能會增加,但不可能占據主導地位,也不會對印度與俄羅斯、美國和以色列等國的傳統軍事合作關系構成嚴重沖擊。
更重要的是,法印軍事合作特別是軍貿合作可能會使印度的霸權野心進一步膨脹,并且刺激南亞地區軍備競賽。印度長期奉行對外擴張和地區霸權政策,在與周邊國家的邊界爭端問題上態度強硬,企圖以武力迫使對方做出讓步。印度通過開展與法國的軍事合作,將獲得更多、更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從而會更傾向于使用“硬實力”處理與周邊國家的安全關系。這樣一來,南亞地區特別是印巴之間的軍備競賽可能會加劇。孟加拉國《每日星報》評論稱:“印度裝備大量攻擊性作戰平臺和軍事資產的舉措令人感到奇怪。在許多人看來,對于一個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的國家來說,此舉異乎尋常。”由此可見,印度借助發展對法軍事關系擴充軍備的做法,將會引起更多國家的戒備和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