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鋒 陳 雨(.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武漢 43007;.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圖書館 鄭州 459)
社會化媒體環境下國內信息行為研究進展與評價
劉坤鋒1陳雨2
(1.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武漢430072;2.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圖書館鄭州451191)
社會化媒體環境下人們的信息行為特點受到圖書情報領域關注。首先,分析國內本領域信息行為研究論文的發文量和變化趨勢以揭示其研究脈絡。其次,通過關鍵詞詞頻統計分析揭示目前研究的總體趨勢。最后,以前文的分析為基礎,采用內容分析法,結合微博和微信信息行為對比分析、圖書館應用社會化媒體與用戶信息行為的相互影響、大學生信息行為研究現狀和局限、新型信息行為等方面揭示信息行為研究進展,并在評價的基礎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社會化媒體信息行為微博微信圖書館大學生
〔引用本文格式〕劉坤鋒,陳雨.社會化媒體環境下國內信息行為研究進展與評價[J].圖書館,2016(8):58-62, 111
信息環境不同,信息行為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就會不同。互聯網出現以前,信息環境相對單一,信息載體多為紙質文獻,學者們多進行文獻信息使用行為研究[1]。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互聯網成為信息的主要載體,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媒介不斷推陳出新。社會化媒體是目前重要的信息媒介之一,對人們的信息生活和信息行為產生了深刻影響。社會化媒體(Social Media)的主要功能是供人們在網上分享意見、見解、觀點和經驗,也稱社交媒體[2],以其發布和交流信息的靈活性、方便性、快捷性、交互性而在各領域得到應用。以科研領域為例,威斯康星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這給科研成果的引用和傳播帶來了積極影響[3]。
基于社會化媒體對人們信息行為的影響,國內國書情報領域學者積極開展相關研究。但由于社會化媒體的產生和應用時間尚短,加之學術界對新事物的認識需經歷必要的過程,國內缺少針對社會化媒體環境下的信息行為揭示其發展規律的研究成果。筆者擬對社會化媒體環境下國內信息行為研究進行梳理,并對研究現狀提出新的研究思路與方向。
2.1發文數據搜集
目前,國內常見的社會化媒體包括:社交網絡、微信、微博、博客、論壇、虛擬社區等[4]。筆者將上述媒體作為考察對象,選取CNKI數據庫作為參考文獻和研究數據的主要來源。在搜集文獻時,限定檢索時間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限定學科為“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為保證檢全率,以“社會化媒體”、“社交媒體”、“社交網絡”、“微信”、“微博”、“博客”、“論壇”、“虛擬社區”為主題詞,并分別用以上主題詞與“信息”和“行為”進行邏輯“and”檢索,即同時包含上述主題詞的論文才會被檢出。為保證檢準率,對檢出論文進行逐一甄別,去除因檢索詞相近而檢出的重復、不相關論文,得到150篇論文為跟蹤對象。
樣本論文中以第一作者出現的有117位,發文最多的作者發文3篇,有105篇論文為獨著,合著率為30%(45/150)。上述數據反映了研究社會化媒體信息行為的科研人員比較分散,圖書情報領域尚未形成針對該問題的特定研究群體。
2.2發文數據分析與評價
不同年份的發文量變化可反映學科學術關注度和研究趨勢[5]。對150篇相關論文進行統計分析,并用文獻匯總表(表1)和折線圖(圖1)來展現社會化媒體環境下圖書情報領域信息行為研究論文的發文量和變化情況。在閱讀論文時發現,出現頻率較少的媒體形式,作者們常以“社會化媒體”或“社交媒體”作主題詞來限定研究環境,如袁紅和王麗君雖以“馬蜂窩”平臺為調查對象,卻以社會化媒體來作題名[6]。而出現較多的媒體形式,如微博、微信,作者們常以媒體名作主題詞。因此,將“社會化媒體”和“社交媒體”作為媒體類型進行檢索,以保證檢索結果的準確性。

表1 不同類型社會化媒體環境下信息行為研究論文分布

圖1 不同類型社會化媒體環境下信息行為研究論文變化趨勢
從圖1可看出,社會化媒體環境下我國圖書情報領域信息行為研究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時間為2009年以前,這個階段由于國內互聯網的普及率較低,社會化媒體類型以博客和論壇為主,且對人們信息生活和信息行為影響較小,僅有博客環境下的信息行為研究有較少研究成果??傊?,該階段的特點是對社會化媒體信息行為研究的學術關注度低,處于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時間為2009-2011年,在此期間,發文量仍比較少。但對比第一階段,研究者開始關注除博客外的其他社會化媒體類型,如微博、論壇等。這個階段的特點是:研究成果緩慢增加,更多媒體環境下的信息行為受到關注。
第三階段時間為2011年至今,對社會化媒體信息行為的學術關注度大大增加,每年的總發文量快速增長,信息行為研究涵蓋所有主流社會化媒體。
就研究熱點而言,微博和微信環境下的信息行為研究發文量呈持續上升趨勢,而其他媒體環境下的發文量呈現上下波動趨勢。表明微博和微信環境下信息行為研究受到持續關注,并且關注熱度持續升高。這種現象與目前微博和微信對人們信息生活的強烈滲透分不開,但相對于微博和微信龐大的用戶群體和影響力,當前的研究成果還遠不能描述所有用戶的信息行為規律,研究力度有待加強。
3.1研究方法
采用關鍵詞詞頻統計和內容分析法對樣本論文進行分析。關鍵詞是文獻計量學的主要計量對象之一,是對文獻的定量化研究,用于揭示計量對象的內在規律[7]。筆者計量150篇論文的關鍵詞,通過詞頻統計分析來揭示社會化媒體環境下圖書情報領域信息行為的研究進展。內容分析法出自傳播學,通過對文獻內容系統性、客觀性和定量性分析來揭示文獻包含的潛在信息,用于展現研究對象的本質事實和發展趨勢[8]。文章將兩種方法有機結合,以期對研究進展進行完整性分析。
3.2高頻關鍵詞展示
關鍵詞可反映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對樣本論文的關鍵詞進行統計分析可揭示研究進展。在統計過程中,合并意思相同的關鍵詞,統計關鍵詞總數時,重復出現的關鍵詞記錄一次。樣本論文共出現389個關鍵詞,其中出現1次的關鍵詞為328個,出現2次的關鍵詞為36個。用表2展示出現3次及以上的關鍵詞。

表2 出現3次及以上的關鍵詞
3.3關鍵詞分析與評價
(1)研究環境時代性
在表2中,表征環境的關鍵詞包括:Web2.0、大數據、微博、社交網絡、微信、虛擬社區、網絡社區、社交網站、學術虛擬社區等。其中Web2.0的典型特點是用戶主導生成內容,這也是社會化媒體的主要特征,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與社會化媒體的廣泛應用分不開,兩者都可表征目前互聯網的大環境。關鍵詞“SOLOMO”出現5次,指明社會化媒體發展的新趨勢,即社交本地化移動化。中國互聯網大會發布的2015年中國社會化媒體格局圖和六個趨勢指出:微博仍是重要的社會化媒體,微信的影響力持續擴大,將領先其他社會化媒體,垂直類興趣社區移動化發展[9]。就微博和微信環境的影響力而言,這種趨勢與上文的發文量分析相互對照。從表征環境的關鍵詞可看出,國書情報領域關注的信息行為研究焦點與社會化媒體的發展趨勢具有一致性,反映了當前信息行為研究環境的時代性特點。
(2)研究對象局限性
表2中,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出現19次,“圖書館”出現10次,“大學圖書館”出現4次,“圖書館微博”出現3次,說明圖書館是學者們重點關注的對象,社會化媒體環境下的信息行為研究多結合圖書館展開。作為傳統的信息媒體,圖書館主動適應環境變化,依靠社會化媒體開展服務[10],成為各類圖書館提升競爭力的主要手段,如開通圖書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進行讀者服務。
以圖書館為研究對象,一方面體現了圖書情報的學科本質,另一方面也為社會化媒體信息行為研究提供了可行方案。但社會化媒體的應用不僅體現在圖書館,政府機構、事業單位、企業、社會團體等也在應用社會化媒體開展信息活動。因此,圖書情報領域社會化媒體信息行為研究存在研究對象的局限性。
(3)研究主體明確性
表2中,關鍵詞“影響因素”出現8次,“用戶行為”出現7次,表明研究者關注環境對用戶信息行為變化的影響。用戶是實施信息行為的主體,表征主體的關鍵詞“大學生”出現6次。大學生是特殊群體,思維活躍,方便且易于接受新事物,以大學生作為研究主體符合社會化媒體的發展現狀,說明信息行為的研究主體具有明確性。
由于社會化媒體的滲透,用戶不僅包含大學生,還包括具有較大差異的其他用戶,如教師、科學家、工人、農民等。僅以大學生為主體也將導致信息行為研究主體的單一性。
(4)研究內容穩定性
表2中,“信息服務”、“個性化服務”、“知識共享”、“信息傳播”等關鍵詞反映了社會化媒體環境下信息行為研究的主要內容。這些內容在以往任何信息環境下都是信息行為研究所關注的焦點,但不同的環境下表現形式不同。社會化媒體環境下用戶信息行為的改變將使信息服務、共享和傳播呈現新的特點[11],因而被學者們持續關注。這表明社會化媒體信息行為研究內容具有穩定性,但也從側面反映了研究內容缺乏創新性。
4.1微博和微信信息行為研究對比分析
據上文所述,目前微博和微信信息行為研究的發文量持續增長,表明圖書情報領域學者們正努力揭示微博和微信環境下人們信息行為的特點和規律。微博最早出現在PC端,且早于微信進入公眾視野,而微信一直根植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兩種媒體的應用環境存在差異性,這種差異對信息行為的影響值得探討。因此,筆者挑選出10篇研究目的最明確的論文進行展示,并對微博和微信環境下的信息行為研究對比分析, 見表3。

表3 微博和微信信息行為研究對比
通過研究論文對比,發現微博和微信環境下已有研究成果的三點規律:①就信息行為的影響因素而言,兩種媒體環境下無差別。人們的信息行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雖看似繁雜無序,但通過對比可將其歸結為三類。第一類是信息內容因素,如信息質量、有用性、有效性、新穎性等。第二類是用戶因素,如感知易用性、有用性、風險、收益、依賴性等。第三類是媒體因素,如便捷性、可信度、產品特性、社會性和娛樂性等。這三類因素集中體現了微博和微信環境下的主要研究變量,通過對比并沒有發現不同環境下變量的不同之處。今后的研究可繼續圍繞這三類因素展開,也可深層挖掘潛在因素,如社會、文化背景因素等。②部分學者未指明所研究的信息類型,只是泛指經微博和微信發布、交流和互動的所有信息。但也有學者針對特定的信息類型開展研究,如學術信息、個人隱私、學習信息和生活信息等。在有限的研究成果中,通過對比發現學者們更多地關注微信環境下的生活信息,而微博環境下學者們則關注更多的信息類型。因此,后續的研究可選擇特定的信息種類,以使研究結論更具針對性、準確性,同時對微信環境下用戶使用其他信息類型的信息行為展開研究。③已有的研究涉及到多種信息行為類型,如常見的信息搜尋行為、交流行為、利用行為、分享行為等。但通過觀察表3,發現目前信息分享行為是微信環境下學者們最關注的行為類型,研究成果相對較多。而在微博環境下,對各種行為類型的研究力度相對平均。因此,應加強微信環境下多種信息行為研究,使微信信息行為研究更加系統化。
4.2圖書館應用社會化媒體與用戶信息行為相互影響網絡對圖書館的傳統功能和地位帶來巨大挑戰,更多讀者傾向于使用網絡檢索并使用網絡信息資源。社會化媒體的出現,為圖書館走出困境提供了新契機,合理應用社會化媒體服務于圖書館用戶成為研究熱點[22]。
通過對論文內容分析,以社會化媒體、圖書館、圖書館用戶和用戶信息行為之間的邏輯關聯來表示目前的研究進展,如圖2。

圖2 邏輯關聯
圖2展示的邏輯關聯表示為:圖書館用戶在使用社會化媒體后,其信息行為發生改變,圖書館流失部分用戶,導致圖書館不得不依靠社會化媒體來重新獲取用戶,社會化媒體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在重新獲取用戶的同時又使用戶信息行為產生新的規律,即圖書館應用社會化媒體與用戶信息行為存在相互影響。例如,賈建瑞[23]和時婉璐[24]的研究都在分析社會化媒體環境下用戶信息行為的基礎上,提出了圖書館使用社會化媒體的必要性和策略。而涂穎哲[25]、白波[26]和張雅欣[27]等則通過對圖書館使用社會化媒體后用戶的信息行為的調研,以揭示影響用戶信息行為的因素,其中張雅欣創新性地探討了社會化媒體環境下用戶與圖書館、用戶與圖書館員以及圖書館員之間的信息交互行為。圖書館與用戶在社會化媒體環境下的相互影響將豐富信息行為理論,有必要對其規律進一步深入挖掘。
4.3大學生信息行為研究現狀與局限
據上文分析,大學生是社會化媒體環境下學者們關注最多的信息行為主體。大學生具備思維活躍、感覺敏銳、求知欲強、社交屬性強和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等特點[28]。這些特點決定了大學生對社會化媒體的親和力,易于接受并使用社會化媒體改善信息生活,因此以大學生作為信息行為主體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截至目前,社會化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信息搜尋行為、選擇行為、使用行為[29]和交互行為[30]受到較多關注。學者們多采用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方式開展實證研究,其中揭示影響大學生信息行為的因素是研究重點。在具體影響因素方面,與上文總結的在微博和微信環境下信息行為的影響因素基本一致。
雖然以大學生作為信息行為主體開展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化媒體環境下用戶信息行為的特點與規律,但也存在局限性。首先,大學生雖是特定的群體,但這個群體中也存在較大差異,如學校背景、學科背景、地域背景等,在考察大學生信息行為時應考慮大學生的差異性。其次,隨著社會化媒體的多元化,用戶種類的增加,僅以大學生作為研究主體將造成研究結果適用性降低,不利于信息行為理論的發展。因此,需要將研究主體范圍拓寬,同時注重個體差異的影響。
4.4基于社會化媒體的新型信息行為
社會化媒體以其特有的信息發布、交流和傳播模式,催生了新型信息行為。例如,張蕾借助微博信息傳播機理探討了新浪微博用戶的信息評論和轉發行為[31]。朱琳發現用戶使用微博時的從眾現象,結合從眾理論探討了用戶的從眾行為[32],并提出其實質是信息傳播和分享行為。錢穎等認為微博用戶的@行為是一種有針對性的信息分享行為,并分析了突發事件中用戶@行為指向的主要信息內容,從而揭示用戶的信息需求[33]。在使用微信過程中,用戶之間通過點贊來表示贊同某條信息[34],點贊的同時進行著信息的交互,可認為是信息交流行為的新模式。上述新型信息行為是對已有信息行為類型在社會化媒體環境下的延伸與發展,對其進行系統化研究可豐富信息行為理論。
信息的評論、轉發、分享、@、點贊是社會化媒體環境下常見的行為方式,但并不能代表全部信息行為。例如,用戶對不認同的信息進行屏蔽,對感興趣的信息進行收藏,對感興趣的話題進行關注等行為都被用戶廣泛應用,但還沒有針對上述信息行為的研究成果,應結合實際應用繼續挖掘新型信息行為。
近年來,社會化媒體成為信息產生、交流、分享、使用、傳播等活動的主要陣地,人們的信息行為因而受到較大影響。文章通過對國內圖書情報領域社會化媒體環境下的信息行為研究論文的發文量、關鍵詞、內容等進行分析,揭示了研究進展并作出相應評價。通過分析,發現目前圖書情報領域對該問題的關注度正在增加,特別是微博和微信環境下的信息行為研究。圖書館、用戶、信息服務仍是信息行為研究的重點關注對象,但也因此造成了一些問題,如信息行為研究對象局限性、主體單一性、研究內容缺乏創新等。
結合文章的分析與評價,筆者認為圖書情報領域對社會化媒體環境下的信息行為研究的關注度與社會化媒體在信息生活中的應用熱度不匹配,應加強研究力度。展望未來的信息行為研究,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研究:一,擴大研究對象,創新研究內容。在繼續以圖書館為研究對象的基礎上,對應用社會化媒體的其他組織或機構的用戶信息行為開展研究,并探索除信息服務、知識共享、信息傳播以外的具有組織或機構特色的新研究內容。二,擴展研究主體,深挖影響因素。關注除大學生以外的其他用戶的信息行為,探究社會化媒體環境下人們信息行為的普遍規律,并注重社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響。三,注重實際應用,精細研究類型。針對社會化媒體的深入應用對用戶的影響,發現新型信息行為,以特定的信息類型為基礎,開展精細化研究。
(來稿時間:2016年3月)
1. 查先進, 張晉朝, 嚴亞蘭, 等. 網絡信息行為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述評[J]. 中國圖書館學報, 2014(4):10
2. Kaplan A M, Haenlein M. Users of the world, uni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J]. Business horizons,2010, 53(1):59-68
3. 楊敏. 社交媒體互動模式幫助人們理解社會變化[EB/ OL]. [2016-02-20].http://cechss.cssn.cn/hqxx/bwych/201411/t2014 1124_1413105.shtml
4. 王晰巍, 郭宇, 魏駿巍, 等. 國內外新媒體在信息與知識管理領域的應用與比較分析[J]. 圖書情報工作, 2015, 59 (7):6-13, 105
5. 侯林麗. 試述 CNKI 分析工具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13, 1(8): 48-50
6. 袁紅, 王麗君. 社會化媒體環境下消費者旅游信息搜尋行為模式[J]. 情報科學, 2015, 33(1):111-119
7. Narin F. Evaluative bibliometrics: The use of publication and citation analysis in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ctivity[M]. Washington, D. C: Computer Horizons, 1976
8. Scott W A. Reliability of content analysis: The case of nominal scale coding[J].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1955, 19(3):321-325
9. Sam Flemming. 2015年中國社會化媒體格局圖發布六個趨勢值得關注[EB/OL]. [2016-02-20]. http://www.meihua.info/ a/63534
10. 楊海燕. 大數據時代的圖書館服務淺析[J]. 圖書與情報, 2012, 146(4):120-122
11. 王明會, 丁焰, 白良. 社會化媒體發展現狀及其趨勢分析[J]. 信息通信技術, 2011, 5(10)
12. 查先進, 張晉朝, 嚴亞蘭. 微博環境下用戶學術信息搜尋行為影響因素研究——信息質量和信源可信度雙路徑視角[J]. 中國圖書館學報, 2015(3):8
13. 王瑩莉. 基于微博的網絡社區用戶學術信息交互行為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 2013
14. 李綱, 王丹丹. 社交網站用戶個人信息披露意愿影響因素研究[J]. 情報資料工作, 2015, 36(1):35-40
15. 杜萍. 圖書館微博對話溝通行為分析[J]. 情報雜志,2015, 34(12):128-132
16. 侯汝秋, 王雨卉. 微博的信息組織方式探析[J]. 新世紀圖書館, 2014(3):52-56
17. 劉國敏. 圖書館微博社區的用戶參與行為研究[J]. 圖書館論壇, 2014, 34(1):57-61
18. 傅平, 孟薇. 大學生微信用戶信息分享行為以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 信息資源管理學報, 2015, 5(4):105-111
19. 楊婧,靳杰. 基于微信的用戶信息行為研究[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7):83-86
20. 李晨, 黃燦. 微信用戶信息分享行為動機研究[J]. 現代情報, 2015, 35(5):57-62
21. 張青青, 劉佳音. 微信用戶日常生活信息獲取行為研究[J]. 情報探索, 2015(1):75-78
22. 盧振波, 李曉東, 程彥霞. 國外圖書館社會化媒體營銷的案例研究及其啟示[J].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4 (4):76-82
23. 賈建瑞. 新時期大學生的圖書館信息行為研究[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12, 24(9):139-142
24. 時婉璐. 基于SoLoMo的圖書館服務營銷[J]. 圖書館建設,2012(10):35-37, 41
25. 涂穎哲. 大學生使用高校圖書館微博意愿影響因素研究——基于 TAM3 模型[J]. 科技視界, 2013(27):206-207
26. 白波. 高校圖書館微信用戶接受行為研究[D]. 吉林: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5
27. 張雅欣,王紅. 基于信息交互行為的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策略[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11):164-167
28. 金玲娟, 劉泉鳳, 朱松挺. 大學生微博信息利用行為實證研究——基于杭州下沙6所高校的調查分析[J]. 情報探索, 2014(1):46-49
29. 李月琳, 閆希敏. 大學畢業生就業信息搜尋行為研究:信息源的選擇與利用[J]. 圖書情報知識, 2015(5):57-65
30. 陳偉英. 微信視角下大學生群體的信息交互行為研究[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15, 27(7):115-118
31. 張蕾. 大學圖書館微博粉絲需求與行為的個案研究[J].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 2014, 32(1): 69-74
32. 朱琳, 汪蕾, 陳長, 等. 網絡信息傳播的從眾行為研究——以微博為例[J]. 現代情報, 2014, 34(12): 17-22
33. 錢穎,倪君彧,范明林. 基于微博的突發事件針對性信息分享行為分析[J]. 現代情報,2015(4):8-11, 16
34. 魏寶濤. 從“互動”到“運動”:微信朋友圈“點贊”行為的意義構筑與弱化[J]. 中國圖書評論,2014(8):44-48
Research Progress and Evaluation of Domestic Information Behavior under the Social Media Environment
Liu Kunfeng1Chen Yu2
(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2. Library of Shengda Economics Trade & Management College of ZZ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s information behavior under the social media environment was widely concerned by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ntity and changing trends of research papers on information behavior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o as to reveal its research context. Then, through keywords frequency statistical analysis it reveal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make evalua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vious text and using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icro-blog and WeChat information behaviors, library application of social media and user information behavior interaction, research status and limit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behavior and new information behavior it reveals information behavior research progress and puts forward new research directions on the basis of evaluation.
〕Social mediaInformation behaviorMicro-blogWeChatLibraryCollege student
G350
劉坤鋒(1989-),男,情報學博士研究生,發表論文5篇,研究方向:信息資源配置與管理、信息行為、信息系統;陳雨(1990-),女,助理館員,發表論文1篇,研究方向:信息資源管理、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