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紅 孫道金(.海南政法職業學院 海口 5700;.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北京 00083)
·專題:信息素養研究·
基于數字圖書館平臺的遠程學習者信息素養調查與差異性分析
——以“網上人大”數字圖書館平臺為例
張世紅1孫道金2
(1.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海口571100;2.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北京100083)
為了解遠程學習者信息素養現狀及差異,借助“網上人大”數字圖書館平臺對遠程學習者開展調查,采用“李克特五點式”評價量表,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和方差分析,對調查數據進行了差異性研究,并針對遠程學習者信息素養教育提出若干建議。
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信息素養差異
〔引用本文格式〕張世紅,孫道金.基于數字圖書館平臺的遠程學習者信息素養調查與差異性分析——以“網上人大”數字圖書館平臺為例[J].圖書館,2016(8):63-67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深刻變革,也對信息素養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近年網絡數字資源激增,使得學習者經常無所適從,甚至“迷航”。面對數字圖書館中龐大的數字資源,遠程學習者因缺乏足夠的信息技能,難以檢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資源,這給有效遠程學習帶來一定障礙。由此,引發出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的信息素養問題。
信息素養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1],他將信息素養劃分為知識、意識和技術三個基本層面,并認為信息素養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能。1992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將信息素養定義為[2]:信息素養是人能夠判斷確定何時需要信息,并能夠對信息進行檢索、評價和有效利用的能力。信息素養包括人對信息重要性的認識所需的知識,以及為解決面臨的問題而確定、查詢、評價、組織和有效生產,具有適用于交流信息的能力。
國內學者普遍認為,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人類需要具備的基本生存技能,包括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娜日[3]等提出網絡信息素養的概念,即有效地使用網絡信息并進行創造信息的能力,主要特征是:以網絡信息環境為平臺、以現代信息檢索技術和數據庫檢索為核心內容、以全球網絡信息資源為主要檢索對象,突破時空界限,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向磊[4]等分別從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意識和信息倫理四個方面對遠程學習者的信息素養進行了界定。田稷[5]等針對浙江大學圖書館,構建了多層次高校信息素養教育體系,建立了人員保障、宣傳保障及空間保障等體系,促進了信息素養教育的成功開展。黃蕾[6]認為將來信息素養教育發展的目標是:以政府為依托,共建共享為主要方式,圖書館及相關部門共同參與,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信息素養教育。周劍[7]等認為高校圖書館已經不能獨立滿足學生多層次信息素養能力的要求及當下大學生對教育培訓的偏好,并建議從網絡課堂、圖書館、學院、學校、第三方平臺等多個層面共同推動我國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楊倩[8]分析了數字圖書館為其用戶提供信息素養培訓的必要性及其特點,提出了數字圖書館用戶信息素養培訓的內容和方案,并在用戶身份細化、實踐教育、全景教育等方面強調了應注意的問題。束漫[9]介紹了國外關于用戶信息素養教育的觀點、標準和模塊,提出了我國高校數字圖書館用戶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組的設計,分析開展用戶教育可能遇到的困難,并在管理職能、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評估形式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劉佩華[10]等通過描述數字圖書館和研究型大學的特征,闡述數字圖書館在研究型大學學生信息素養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學生信息素養培養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信息素養教育應與學科課程整合、館員——教師協同教學模式等措施。
綜述發現,當前學界普遍認識到遠程學習者借助數字圖書館開展學習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學者也正致力于這一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許多成果。但有些學者以理論研究為主,研究成果缺乏一定的實踐基礎;有些雖開展了調查研究,但因樣本數量所限,研究缺乏普遍性。鑒于此,筆者以中國人民大學“網上人大”數字圖書館平臺為例,提出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的信息素養問題,并對此開展調查研究。
2.1量表設計
為調查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的信息素養現狀,筆者設計了信息素養評價量表,共計28個題項,主要層面和題項為:①信息意識,包括4個題項;②信息知識,包括5個題項;③信息能力,包括12個題項,其中獲取能力(5個題項)、分析能力(4個題項)、加工能力(3個題項);④信息道德,包括7個題項。對信息素養各題項的評價采用“李克特五點式”評價法,即設計五個不同的選項為:非常符合、比較符合、說不上、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并分別賦值為5、4、3、2、1分,學習者根據題目所描述的事件,在五個不同的選項中選擇一個最符合被試者個人實際的選項。最后,對收集到的數據利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使用到的分析方法有描述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主成分分析、差異比較分析等。
2.2樣本描述
研究以中國人民大學“網上人大”數字圖書館的遠程學習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利用自行開發的問卷系統進行數據采集,學習者通過登錄“網上人大”數字圖書館平臺遠程填寫問卷。截至2015年12 月31日,共收集到調查問卷998份,經復核得到有效問卷881份,有效率為88.28%。
在881份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樣本中,其中男生364人,女生517人;在籍生823人(占93.4%)、畢業生58人(占6.6%);樣本平均年齡29.60歲,最大55歲、最小17歲,21-35歲的樣本占73.8%;涉及會計學、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學、法學、市場營銷、漢語言文學、公共事業管理等13個專業,其中會計學、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3個專業的樣本最多,均超過了100個,國際經濟與貿易、傳播學、財政學等3個專業的樣本量最少,均不足20個;樣本涉及學歷層次6個,包括專科起點本科、高中起點專科、單科選修、本科第二學歷、開放課程生、高中起點本科,其中專科起點本科和高中起點專科的樣本量最多,合計占86.4%;樣本來自于中國人民大學遠程教育在國內設置的138個教學站或考點,分布在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其中:華東、華北樣本量最多合計占69.8%,東北、西北、華中樣本量相對較少,均不足30人。
3.1樣本檢驗分析

表1 KMO和 Bartlett檢驗

表2 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信息素養因素分析
研究對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對信息素養評價的28個題項進行項目檢驗。結果表明,高低分組在28個題項上均具有顯著區分度。因此,保留全部28個題項,進行進一步的因素分析。
3.1.1效度檢驗
通過對28個題項進行因素分析,以檢驗量表的結構效度(見表1)。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抽取共同因素(見表2)。因素抽取時,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以最大變異法進行正交轉軸。研究共進行了4次因素分析。前3次因素分析共刪除了11個題項,剩余17個題項。在第4次因素分析中,KMO值為0.872,自由度為136,P值為0,達到顯著水平,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共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4個,分別解釋變異量的20.825%、14.801%、13.449%、11.779%,合計60.855%。
通過分析發現,經由4次因素分析形成的17個項目所組成的評價量表,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可以開展進一步的分析研究。
3.1.2信度檢驗
研究采用內部一致性方法對量表進行信度分析,來進一步檢驗量表的可靠性。對上述因素分析形成的4個分量表、1個總量表進行信度檢驗(見表3)。結果表明,各量表的信度系數分布在0.601~0.871之間,表明各量表內項目間的一致性可以接受或較好。

表3 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信息素養評價量表信度
3.2描述統計分析
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信息素養的評價結果顯示(見表4):在四個層面中,各項目均值分布在3.52~4.85之間,標準差在0.395~1.009之間。其中,信息道德(F3)和信息意識(F4)評價最高,分值分別為4.616和4.611分,這表明調查樣本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意識較高,也證實了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意識已達到較高水平;信息知識(F1)的分值為3.7343、信息能力(F2)的分值為4.2304,這表明調查樣本的信息知識和信息能力水平相對較低,同時,也提醒管理者應引導遠程學習者加強在信息知識和信息能力方面的學習。

表4 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信息素養評價

項目 N均值標準差P24 我了解信息檢索、信息分類、信息整合等 879 3.59 0.987 P25 我清楚“信息素養”的內涵 876 3.52 1.009 P314 我可以熟練使用數字圖書館檢索資源 877 4.62 0.628 P315 我可以熟練使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 879 4.25 0.814 P321 我能夠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歸類和整理 875 4.15 0.847 P322 我能夠分析所收集的信息資源 875 3.91 0.889 P42 我覺得網絡犯罪和黑客給社會帶來危害 879 4.52 0.770 P43 我認為網上進行信息交流應遵循倫理道德和禮節 875 4.63 0.611 P44 我沒有瀏覽過非法的、暴力的或色情的網站 879 4.61 0.747 P45 我能自覺抵制網絡垃圾信息 878 4.71 0.594信息知識(F1) 881 3.7343 0.76108信息能力(F2) 881 4.2304 0.64812信息道德(F3) 881 4.6163 0.52100信息意識(F4) 881 4.6106 0.39546信息素養(F) 881 4.2652 0.44698
3.3差異分析
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中,當方差具有齊次性時采用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事后比較法,方差不具齊次性時采用Tamhane’T2事后比較法[11]。為便于研究,筆者僅選取性別差異、層次差異、區域差異等指標對調查樣本進行差異分析。
3.3.1性別差異
針對信息素養及其各因素,通過對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的性別進行差異比較(見表5),結果表明:女學習者在信息道德(F3)方面顯著高于男學習者,男學習者則在信息知識(F1)和信息意識(F4)方面明顯高于女性;在信息技能(F2)方面男女學習者沒有顯示出顯著的差異。在調查訪談中我們還了解到,女性學習者確實更關注個人信息安全,而男性學習者更傾向對刺激、獵奇的信息感興趣,有的男性學習者表示曾訪問過不健康的資源網站。這也說明管理者要充分重視對男性學習者在網絡道德和信息安全方面的疏導。

表5 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信息素養性別差異
3.3.2層次差異
筆者針對信息素養的四個因素: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意識,選取樣本較多的四個層次,即單科選修、高中起點專科、專科起點本科、本科第二學歷,對不同層次學習者的信息素養及各因素進行差異比較(見表6),結果表明:在信息知識(F1)、信息能力(F2)和信息素養(F)方面,單科選修學生的分值均顯著大于高中起點專科和專科起點本科的學生。經對“單科選修”學生訪談獲知,由于單科選修是“網上人大”為遠程社會學習者更新和擴充專業知識而設計的,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職業發展和興趣愛好,選修“網上人大”開設的信息課程,因此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很高,有效促進了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信息素養的提升。

表6 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信息素養層次差異
3.3.3區域差異

表7 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信息素養區域差異
在研究中,筆者對來源于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北、西南7個區域的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的信息素養及各因素進行差異比較(見表7),結果表明:(1)在信息知識(F1)方面,華北顯著大于華東、東北、西南、華南,華東顯著大于華南;(2)在信息能力(F2)方面,華東顯著大于華南、西南,東北顯著大于西南,西北顯著大于西南;(3)在信息素養(F)方面,華北均顯著大于華東、華南、西南,華東均顯著大于華南、西南,西北顯著大于西南。這說明,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來源不同,其信息素養存在顯著差異,也印證了全國范圍的信息數字鴻溝現象仍然存在。
經對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的調查數據進行檢驗、統計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一是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的信息道德和信息意識較高,并已達到較高水平,而學習者的信息知識和信息能力相對較低,學習者應加強在信息知識和信息能力方面的學習。二是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的信息素養在性別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女學習者在信息道德方面顯著高于男性,男學習者則在信息知識和信息意識方面明顯高于女性。三是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在學習層次上的信息素養差異顯著,尤其在信息知識和信息能力方面,單科選修學生的分值顯著大于其它層次的學習者。四是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區域上的信息素養差異仍然存在,華北顯著大于華東、華南和西南,華東顯著大于華南和西南,全國范圍內的信息數字鴻溝現象仍然存在。
為進一步提高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的信息素養教育,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整合遠程數字圖書館資源,提升學習者獲取信息的能力。數字圖書館的學習資源是遠程學習者的學習對象,其適切性直接關系到遠程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遠程學習者面對的圖書館資源過于龐大,因此在遠程學習過程中,資源的開發者應對分散的信息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和重構。對于數字圖書館上的學習資源,應以有意義的方式進行整合和建構,以便于遠程學習者從眾多的信息資源中及時檢索到有效的信息。在遠程數字圖書館學習平臺中,需構建的學習資源包括數字化學習平臺、討論學習專區、專業學習專區等。因此,在遠程教學中對信息素養進行培養,就需要把信息能力培養滲透到各種形式的教學中,并把學科資源庫、數字化圖書館資源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針對遠程學習者的實際需求,整合為充分有效的遠程數字圖書館資源,以滿足學習者的信息需求,提高學習者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二,加強文獻檢索方法的指導,培養遠程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對數字圖書館遠程學習者的檢索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習者借助遠程數字化圖書館掌握更多的學習資源,鼓勵學習者的開展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究式學習、協作學習等形式,以提高學習者的信息素養。在借助數字化圖書館遠程學習中,自主學習是培養信息素養的一個重要學習方式,因此應鼓勵學習者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探索適合個人實際的學習策略。自主學習能力是借助數字化圖書館開展遠程學習的重要能力之一,應當通過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培養遠程自主學習能力。資源組織者也應重視遠程學習者自主學習環境的營造,豐富數字圖書館交流工具的使用方式,給學習者創造更多的自主參與機會[12]。
第三,強化數字化圖書館交互活動設計,促進學習者有效掌握信息知識。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識是數字化圖書館學習者具備信息素養的主要衡量指標之一,應通過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提高數字化圖書館遠程學習者對信息知識的興趣。在利用遠程數字化圖書館資源進行學習過程中,應加強設計信息知識學習活動,具體包括:對于信息課程可將交互活動設計融入學習課程、作業、論壇等之中;對于作業可以設計小組協助任務、學員互評作業、專家點評作業等互動活動;在論壇方面可設計互動的討論類學習活動,依據數字化圖書館遠程學習的內容,設計學習者感興趣的活動任務;可以建立討論小組,制定相應的活動規則和營造良好的氛圍,組織討論并進行評價;在組織形式上,也可以借助遠程數字化圖書館構建學習者共同體。
第四,增設信息檢索課程,完善信息素養培養體系。目前,對數字化圖書館遠程學習者增設信息檢索課程(或專題)是提升遠程學習者信息素養的關鍵環節。將信息素養學習和專業課程結合起來,能有效激發學習者整合專業知識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因此,管理者如希望學習者的信息素養能支撐專業課程的學習,就必須充分考慮學習者現有的信息經驗,盡可能地使專業課程內容兼顧信息素養教育中所包含的相關技能。如在普通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增設信息檢索課程;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增加信息倫理、信息安全、信息保護等教育內容;在畢業論文設計課程中加入文獻信息檢索、學術道德規范等內容,以進一步完善遠程學習者信息素養的培養體系。
(來稿時間:2016年3月)
1.段金菊.民族院校大學生網絡學習信息素養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2(3):103
2.焦冰清.網絡環境下學習者的信息素養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12
3.向磊,唐加軍,舒波.遠程學習者信息素養的提升對策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3(6):62-65
4.娜日,吳曉偉,呂繼紅.基于層次分析和模糊綜合評判的網絡信息素養評價[J].情報雜志,2011, 30(7):81
5.田稷,李懿,錢佳平,等.探析多層次高校信息素養教育體系的構建[J]. 圖書館建設,2015(10):55
6.黃蕾.20年來國內信息素養教育研究與實踐綜述[J].圖書館雜志, 2015, 34(3):16
7.周劍,王艷,Iris XIE.世代特征,信息環境變遷與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創新[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5, 41(4):25
8.楊倩.數字圖書館用戶的信息素養培訓[J].圖書館,2009(3):92
9.束漫.我國高校數字圖書館用戶信息素養教育[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5(6):71
10.劉佩華,韓小汀.數字圖書館與研究型大學學生信息素養培養[J].圖書情報工作,2010, 54(S1):71-74
11.孫道金.高等網絡教育學生職業傾向調查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3(2):54
12.王曉麗,路宏,賈巍.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學習適應性影響因素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5, 36(4):11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of Distance Learner’ Information Literacy on the Platform of Digital Library
Zhang Shihong1Sun Daojin2
( 1. Hai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2. Library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
〕In order to grasp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fferences on distance learner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 investigation on distance learners has been conducted with the help of the platform of “CMR” Digital Library. Using the “Five Points of Likert” evaluation scale, by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d analysis of variance, a differences study on the survey data has been carried out. Some sugges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or distance learners.
〕Digital libraryDistance learnerInformation literacyDifference
G250
張世紅(1978-),女,碩士,海南政法職業學院副教授,發表論文10多篇,研究方向:數字圖書館、信息技術;孫道金(1978-),男,碩士,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數字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