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荔榮
(廣西醫科大學,廣西 南寧 530021)
?
·研究與探索·
心理控制源傾向與歸因方式對醫學生學習質量的影響
秦荔榮
(廣西醫科大學,廣西南寧530021)
心理控制源和歸因方式對學生學習活動有著顯著影響。研究表明,內控心理傾向是影響醫學生學習質量的主要因素,大多數學生均把學習質量的優劣主要歸因于個人的努力和能力,而對外部因素的作用,學生們認為運氣比背景更為重要。教育工作者應當高度重視學生個性心理特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習質量。
心理控制源;歸因方式;學習質量
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鑒于高校學生已經過嚴格的統一入學考試選拔,即達到了一定的智力水平,因此智力因素對他們的學習影響差異不大,非智力因素就成為了學習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而在諸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心理控制源傾向和歸因方式是影響學習行為的重要因素,它們影響著學生學習的動機、興趣、意志等行為意識,進而影響著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本文以調查研究的方式,探究這兩種因素與醫學生學習質量的關系,旨在為醫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推進醫學教育改革提供依據。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選擇廣西醫科大學2012級本科臨床醫學、全科醫學專業共計518名學生(臨床醫學418人,全科醫學100人),以書面問卷方式進行調查,發出問卷518份,收回518份,有效問卷502份;其中男生274人,以“1”表示,女生228人,以“2”表示。所有調查數據均輸入計算機進行統計分析。
(二)研究內容
1.學習質量:以學生上一學年課程考試平均成績作為學生學習質量的體現,將成績分為優良、中等、差等三個等級,統計分析時以數字1、2、3表示,1為優良,2為中等,3為差等。
2.心理控制源傾向
應用Rotter 1966年的“內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量表)”[1],本量表含23個條目和6個插入題,每個條目包括一組內控性陳述和外控性陳述,要求被試者從中選擇一個,對外控性選擇記分,得分用X表示,范圍在0-23之間,分數越低-內控性傾向越強,分數越高-外控性傾向越強。
3.學業成就歸因方式
以Lefcourt,Von Baeyer,Ware和Cox 1979年的“多維度-多歸因因果量表(MMCS)”[2]檢測學生歸因方式,該表共有48個條目,24個涉及學業成就,24個涉及人際關系。評定24個涉及學業成就的條目得分。24個條目代表四個因素,即:穩定的內在因素“能力”、不穩定的內在因素“努力”,穩定的外在因素“背景(任務難度等)”、不穩定的外在因素“運氣”,分別用X1、X2、X3、X4表示,每個因素包含6個條目。
(一)心理控制源傾向與學習質量的關系
統計結果顯示,兩個專業的心理控制源量表得分均在平均值(11分)附近,臨床醫學專業略低于全科醫學專業,兩個專業學生得分之間差異沒有顯著性(表1)。按學習成績優良、中等、差等三個等級比較分析(表2),臨床醫學專業三個等級成績的學生得分差異均有顯著性,成績優良的學生得分明顯低于成績中等及差等的學生而全科醫學專業則是成績優良與中等、優良與差等的學生得分差異有顯著性,成績中等與差等者得分均明顯高于優良者,但成績中等與差等者得分差異無顯著性??傮w來看,成績越好的學生越呈內控傾向,成績越差者越呈外控傾向。
同時,相關分析顯示,兩個專業學生的學習質量與心理控制源傾向均呈明顯正相關關系(表7)。即學習質量越高(成績越好,等級數量越小),得分越低(內控傾向超強);質量越低(成績越差,等級數量越大),得分越高(外控傾向越強)。

表1 兩個專業不同性別學生I-E量表得分

表2 兩個專業不同成績學生I-E量表得分
(二)學業成就歸因方式與學習質量的關系
1.學生總體歸因情況
由表3可見,兩個專業學生的內在性因素得分均高于外在性因素得分,其中以不穩定的內在因素“努力”(X2)得分最高,穩定的內在因素“能力”(X1)得分次之;外在因素中,臨床醫學專業為“背景”(X3)得分高于“運氣”(X4)得分,全科醫學專業則為“運氣”(X4)高于“背景”(X3),其“運氣”得分甚至與“能力”接近。兩個專業性別比較差異無顯著性(表4)。
2.不同學習質量的歸因因素得分
從表5、表6可見,兩個專業三個等級學習成績的學生內在性因素總分均高于外在性因素總分,其中又是“努力”(X2)得分最高,說明學生們均把學習質量的優劣(學業成敗)歸因于內在性因素,尤其是“努力”。
臨床醫學專業:(1)內在因素得分:成績優良>中等>差等,因素“能力”在成績優良與中等間得分差異無顯著性,在成績中等與差等間差異有顯著性;因素“努力”則在三個等級間差異均有顯著性。(2)外在因素得分:成績優良與中等者基本接近,成績差等者略高于成績優良及中等者,但差異均無顯著性。
全科醫學專業:(1)內在因素得分:成績優良>中等>差等,兩個因素得分在三個等級成績間差異均有顯著性。(2)外在因素得分:成績差等>中等>優良,因素“背景”在成績優良與中等間得分差異無顯著性,在成績中等與差等間差異有顯著性;因素“運氣”則在成績優良與中等間得分差異有顯著性,在成績中等與差等間差異無顯著性。
3.學習質量與四個因素的相關關系
相關分析顯示(表7),兩個專業學生學習質量與內在因素“能力”和“努力”均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在全科醫學專業,學習成績還與因素“運氣”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兩個專業學生學習質量與因素“背景”的相關關系均不明顯。

表3 兩個專業學生MMCS量表得分

表4 兩個專業不同性別學生MMCS量表得分

表5 臨床醫學專業各等級成績學生MMCS量表得分

表6 全科醫學專業各等級成績學生MMCS量表得分

表7 兩個專業學生學習質量與心理控制源傾向、學業成就歸因方式的關系
(一)心理控制源傾向對學生學習質量的影響
“心理控制源”指人們對行為或事件結果的一般性看法,由美國社會學習理論家B.Rotter提出。Rotter認為, 當一個人將事情的成敗與自身的行動和努力緊密聯系在一起,認為是自己而非外力影響時,這種人便是內控的(Internalcontrol)。當一個人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外部因素如運氣、機會、命運之上,認為這些是控制其成敗的關鍵因素時,這種人便是外控的(Externalcontrol)。內控者和外控者在對行為結果的認識上存在著截然不同的差異,內控者會認為成功必須是自己付出極大的努力方能獲得,如果表現不佳,自己需要承擔責任;外控者則認為成功主要取決于運氣等非自身因素,如果運氣好,可能自己并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就可以成功,如果失敗或表現不佳,也是由于運氣不好,自己并不需要對過失負責[3]。
從我們的調查可見,總體上兩個專業學生的心理控制源量表得分均在平均值附近,臨床醫學專業稍低于全科醫學專業,稍偏內控。這與“我國大部分地區兒童、青少年心理控制源發展總體呈現由外控向內控發展的趨勢”[4]的結論是一致的。與學習質量的關系上,兩個專業學生的學習成績均與心理控制源傾向有明顯相關關系,學習質量越高(成績越好)的學生內控傾向越強, 學習質量越低(成績越差)則外控傾向越強,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表現尤甚,說明大多數學生都能以積極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學習。但全科醫學專業學生卻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外控傾向,尤其是成績中等和差等的學生,他們傾向于認為自己學業的成敗主要取決于外在不可控因素如背景、運氣等,顯示出消極或負性的態度。為探析這種現象,我們進一步進行了學業成就歸因方式調查。
(二)成就歸因方式對學習質量的影響
心理學意義上的歸因指根據行為或事件的結果,通過感知、思維、推理等內部信息加工過程而確定造成該結果的原因的認知活動。韋納的發展歸因理論認為[5]:人們對成功和失敗的解釋會對以后的行為產生重大的影響,如果一個人將行為活動的成敗歸因于內在的、穩定的和可控的因素如自身能力和努力,那么他對當前及今后類似的行為活動會產生成功的信心;即使面臨失敗,也可以通過增加努力、改變策略來取得最終成功。而如果將成敗歸因于外在的、不穩定的和難以控制的因素,如機遇、任務難度、運氣等,那么他對當前和今后獲得成功的信心將顯著下降,暫時的失敗將更令他陷入消極。
從我們的調查可見,兩個專業三個等級學習成績的學生內在性因素總分均高于外在性因素總分,即學生們均把自己學業的成敗主要歸因于自身能力和努力,尤其是自己的努力。這種歸因方式,對于學業成功即學習質量較高的學生來說,會使他們產生自豪感和愉悅情緒,令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行為抱有成功的期望和信心,同時這種積極心理也有力地激發著他們的學習動機與興趣,激勵他們自覺地、努力地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尋求有效的學習策略,最終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學業失敗即學習質量較低的學生,也將自己的失敗主要歸因于努力不夠和/或能力不強,這種心理可能導致兩個方向的效應,一個是使他們增加努力水平,積極查找并解決問題;另一個是產生持續失敗預期,從而放棄努力。
在外部因素的歸因中,兩個專業均為學習成績差等者高于中等和優良者,同時,成績越差的學生,越強調“運氣”對學習的影響,顯示這些學生在歸因自己學業成敗的原因時,除了主要的內在因素外,次要因素(外因)中,認為“運氣”比“背景”重要,全科醫學專業學生尤其如此,他們的“運氣”得分與“能力”接近,成績差等者“運氣”得分甚至高于“能力”得分,與其心理控制源的外控傾向表現是一致的。說明在成績不好的學生看來,他們之所以學業失敗或不成功,除了不夠努力外,運氣不好亦是很重要的原因。顯然,學生們在以一種逃避的態度來對待失敗,因為背景(如題目難度)對于大家都是相同的,所以他們強調自己“運氣”不好。全科醫學專業學生可能因為自身存在學業“先天不足”(錄取標準偏低,能力素質稍遜),加上預先簽約鄉鎮基層、大多家庭貧困等客觀因素所致的自尊水平偏低,他們更容易以“運氣不好”來為自己“開脫”,以減輕心理壓力,維護自尊。這無疑會對他們的學習產生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心理控制源傾向和學業成就歸因方式均對醫學生學習質量有著明顯影響。內控心理傾向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學生們雖然把自己學業的成敗主要歸因于自身能力和努力,但當他們面臨失敗或挫折時,則往往會強調外部因素的影響如“運氣不好”,整體學習條件存在欠缺的學生尤其如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高度關注學生的個性心理,在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內控心理傾向,引導他們形成積極的歸因模式,以愉快、自信的心態投入學習活動,努力提高學習質量。
(責任編輯:鄧遠美)
[1]于欣.內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3(增刊):266、285.
[2]于欣.多維度—多歸因因果量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3(增刊):285.
[3]劉禎.心理控制源的概念及主要研究關系[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13(2):59-60.
[4]朱立巍.大學生心理控制源的研究綜述[J].科教文匯,2012(6)中旬刊:174.
[5]徐賽亞.自尊、歸因方式、學習動機、主觀幸福感與學業成就的關系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9:9-13.
The Influence of Locus of Control and Attributional Style on Medical Students Study Quality
QIN Li-rong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21,China)
The locus of control and attributional styl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tudents' learning activitie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nternal psychological tendency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study quality of the medical students. Most of the students attributed the good learning results to the individual effort and ability. While the external factors, the students think that luck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background. Educato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ty,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improve the study quality.
the locus of control;attributional style;study quality
B844
A
1671-9719(2016)5-0118-04
秦荔榮(1965- ),女,廣西桂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診斷學。
2016-03-20
2016-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