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西永(江西省德興市中醫院針灸康復科 德興334200)
火針刺絡放血配合口服忍冬藤湯治療痛風病30例療效觀察
楊西永
(江西省德興市中醫院針灸康復科德興334200)
目的:觀察火針刺絡放血配合口服忍冬藤湯治療痛風病的療效。方法:將60例痛風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采用火針刺絡放血配合口服中藥忍冬藤湯治療,對照組采用口服秋水仙堿片劑治療,觀察兩組療效。結果:治療組的治愈率為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6.7%,且未出現不良反應。結論:證明火針刺絡放血配合口服忍冬藤湯療法是治療急性痛風病的有效方法,且相較于口服秋水仙堿更加安全有效。
痛風病;火針;刺絡放血;忍冬藤湯
痛風是一組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慢性疾病。臨床上以高尿酸血癥伴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痛風石沉積、痛風性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腎小球和腎小管等實質性病變和尿酸結石形成為特點。本病以中年人為最多見,40~50歲是發病的高峰。男性發病率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例約為20∶1。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痛風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目前,國內外治療痛風病仍以秋水仙堿為首選,但其毒副作用大,不能長期應用。臨床最常見的副作用即消化道反應,病人服藥后出現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腰部不舒適感以及腹瀉等不良反應。此外還有研究表明秋水仙堿具有骨髓毒性,可抑制造血功能,亦可能造成肝腎功能損害、脫發、皮膚過敏、精神抑郁等不良后果。本文采用火針刺絡放血配合口服中藥忍冬藤湯療法治療痛風病,并與口服西藥秋水仙堿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觀察。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12月德興市中醫院針灸康復科痛風病患者60例,采用隨機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46歲;病程3 d~5年,平均3年;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1例;年齡25~71歲,平均年齡48歲;病程2 d~6年,平均4年;所有患者的血尿酸均高于428 μmol/L。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西醫采用美國風濕病協會于1997年制定的痛風診斷標準,包括以下九條:(1)急性關節炎發作1次以上,1日內即達到發作高峰;(2)急性關節炎局限于個別關節;(3)整個關節呈暗紅色;(4)第一趾關節腫痛;(5)單側趾關節炎急性發作;(6)有痛風石;(7)高尿酸血癥;(8)非對稱性關節腫痛;(9)發作可自行中止。凡具備該規范3條以上,并可除外繼發性痛風者,即可確診[1]。
1.3治療方法
1.3.1治療組 (1)火針刺絡放血療法:先用電磁波治療儀照射患處局部,使患處皮膚潮紅,組織充血,淺表靜脈怒張。醫者用左手固定患者的患病關節,右手持細火針,選取患病關節上充盈、青紫或怒張的絡脈,或充血腫脹明顯處,或病變部位附近的相關腧穴,將火針燒紅后進行快速點刺,要求點刺準確,一針到位,針刺深度在0.5寸左右,每次選取1~3個點。根據病變局部的紅腫、疼痛程度和血液中尿酸值的高低決定放血量,放血后觀察關節局部紅、腫、熱、痛的改善情況,一般為20 ml,或以血色由暗紅色或深紅色轉為淡紅色為度。火針刺絡放血療法,隔日1次,每次放血約20 ml。治療5次為1療程,共計10 d。(2)忍冬藤湯:是以清利濕熱、祛風止痛、活血通絡為原則,藥物組成:忍冬藤60 g,土茯苓60 g,萆薢15 g,白茅根15 g,車前子15 g,黃芩10 g,麻黃10 g,威靈仙15 g,獨活15 g,細辛6 g,當歸10 g,黃芪15 g。方義:忍冬藤具有清熱解毒、疏風通絡的療效。土茯苓泄濁解毒、健胃燥濕、通利關節;萆薢分清泄濁;三藥合用宣通十二經絡、祛濕化痰、消除血凝氣滯,對改善關節腫痛確有殊功,故為主藥。黃芩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白茅根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車前子通利水道、滲濕化痰、清熱通淋,均有清熱之功為臣藥;獨活祛風除濕、除痹止痛。細辛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威靈仙有祛風濕、通絡止痛、消骨鯁的作用;麻黃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和散寒通滯的功效。四藥合用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為佐藥。黃芪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托瘡生肌、利水之功,性質偏于走表,屬表皮之藥,能令毒素以深就淺,并進一步托毒外出,既可去毒解瘀,更可益氣活血通絡。當歸既能補血又能活血、行氣止痛、潤燥滑腸。二藥合用為使藥。服用方法:水煎內服,每日1劑,10劑為1療程。
1.3.2對照組選用國產秋水仙堿片劑,首次口服1 mg,以后每隔2 h口服0.5 mg,直至癥狀緩解,最大劑量6~8 mg/d,癥狀緩解后用0.5 mg,每天2次,10 d為1個療程。
1.4療效標準根據衛生部1993年頒布的《中藥新藥治療痹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擬定療效標準。治愈:癥狀全部消失,關節功能全部恢復,血尿酸、血沉指標正常。顯效:癥狀基本消失,關節功能基本恢復,能正常工作勞動,血沉指標明顯降低。有效:主要癥狀基本消失,關節功能恢復明顯,生活能夠自理,血尿酸指標有一定降低。無效:與治療前比較各方面無改變。
1.5統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10 d后,對比兩組治療結果、不良反應,相比之下,治療組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只有6例患者出現食欲減退現象。對照組不良反應的種類和比例明顯高于治療組。此外,治療結束后的3個月內隨訪發現,治療組復發2例(復發率6.7%),對照組則為9例(30.0%)。詳見表1、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表2 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比較[例(%)]
痛風病是由嘌呤代謝紊亂、尿酸排泄減少、堆積在患部導致的炎癥。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痛風屬于痹癥,多由風寒濕氣,乘虛襲于經絡,氣血相凝滯所致(《張氏醫通》)。臨床上此病的病人多嗜食膏粱厚味、醇酒肥甘,導致脾腎運化升清不及,濕濁內生,濕邪蘊久而化熱,火熱之邪煉津生痰,濕熱、痰瘀阻于經脈,久蘊不解,流注經絡骨節,閉阻經絡,造成血脈不通,不通則痛,致肢體關節疼痛、紅腫、灼熱。甚則痰瘀濁毒附骨膠固,變生痛風結節,致關節僵腫畸形[2]。
秋水仙堿能有效降低炎性因子在關節液中的水平,臨床療效確切,目前被選為治療痛風病的首選藥物。但由于其毒副作用較大,患者服藥后常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在臨床上不能長期應用。采用放血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排放患病關節處高壓力、高黏度、高尿酸含量的血液,淤血痰濁隨血而出,從而迅速降低局部壓力、減少炎性刺激、緩解疼痛癥狀。并且因刺血療法改變了血液的流速、流量、血管容量和血液黏度,局部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并對周圍的腧穴形成慢性刺激,通過穴位反饋作用調節整體的嘌呤代謝,促進了身體對尿酸的排泄,從而抑制了血尿酸的合成,達到治療的目的。
火針助陽散寒,具有行氣活血、溫通經絡的作用,尤善于散腫化瘀消癥。現代研究亦證明火針兼有針刺和灸法之效有關,治療時針刺的機械性刺激和灸的溫熱性刺激共同興奮多覺型感受器,具有促進慢性炎癥吸收從而起到消腫的作用。火針在燒紅時針身溫度可達80℃以上,熾熱的針體快速刺入病變組織,可將病變組織碳化,在病變組織里形成一個微小通道,短時間內不易閉合,有利于患處的淤血順利的排出,放血量較一般的針刺放血多,腫脹組織的得到快速的減壓,疼痛明顯減輕,顯著降低關節腫脹度,局部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同時提高了新陳代謝,激發自身對壞死組織的吸收,促使受損組織重新再生及修復。
忍冬藤湯能清利濕熱、祛風止痛、活血通絡,能宣通十二經絡,祛濕化痰,消除血凝氣滯,對改善關節腫痛確有特殊功效。綜上所述,火針刺絡放血配合口服忍冬藤湯治療痛風病不僅療效顯著,并且副作用少、復發率低。值得臨床推廣和研究。
[1]朱婉華.痛風(濁瘀痹)診療與康復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5.38-39
[2]灑玉屏,文紹敦,胡珊.火針放血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機理探討[J].時針國醫國藥,2009,20(2):394-395
R589.7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1.009
201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