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丹 陳健華 章 蕓 楊恒生(廣東省東莞市橋頭醫院婦產科 東莞523523)
垂體后葉素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臨床止血效果研究
梁丹丹陳健華章蕓楊恒生
(廣東省東莞市橋頭醫院婦產科東莞523523)
目的:探討垂體后葉素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止血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診治的90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資料進行分析,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采用縮宮素止血,實驗組采用垂體后葉素止血,比較兩組止血效果。結果:實驗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血紅蛋白術前與術后3 d差值以及術后排氣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術后10 min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術中采用垂體后葉素止血效果理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子宮肌瘤剔除術;垂體后葉素;腹腔鏡;止血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為常見的良性腫瘤,由于平滑肌及結締組織組成,且在30~50歲女性中比較普遍[1]。目前,臨床上對于子宮肌瘤尚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常規方法更多的以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為主,這種方法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癥狀,但是術中容易出現出血等較多問題,增加患者創傷,影響手術視野,提高手術難度。傳統止血方法主要以縮宮素為主,但是長期止血效果欠佳,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影響止血預后[2]。近年來,垂體后葉素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止血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為了探討垂體后葉素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臨床止血效果。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診治的90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資料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診治的90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資料進行分析,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實驗組45例,年齡26~46歲,平均(34.21±1.1)歲;對照組45例,年齡27~47歲,平均(34.14±1.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入選患者均采用B超或彩超及婦科檢查而確定,且患者術前均行宮頸細胞學檢查。排除標準:排除高血壓、哮喘、冠心病等疾病者。患者及家屬對治療方法及護理措施等完全知曉,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3]。
1.2方法兩組患者術前均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手術安排在月經干凈后進行,采用Storz公司電視腹腔鏡系統與器械,使用30°鏡,CO2氣腹壓力13 mm Hg。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在臍輪、左右下腹對稱點位置置入trocar,在腹腔鏡下觀察盆腔情況,觀察瘤體的位置、大小、數目。采用7號穿刺針經過恥骨聯合上腹壁穿刺入子宮肌壁,盡可能避開瘤體。探查完畢后穿刺入子宮肌壁,同樣避免開瘤體。對照組采用縮宮素止血,根據患者情況在子宮肌層注射20 U縮宮素。實驗組在子宮肌層注射6 U垂體后葉素,并采用鉗尖輕壓針孔1~2 min,藥物吸收后,看見子宮收縮變白,在瘤體最突出部位做一切口,單極電鉤切口子宮漿肌層,充分暴露瘤體,大抓鉗鉗夾瘤體并將其完全剔除。吸凈盆腹腔積血,記錄出血量,并將肌瘤標本進行送檢。術后,采用1號可吸收線進行連續縫合關閉瘤腔,洗凈盆腔積血,記錄出血量[4]。
1.3觀察指標(1)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前及手術后3 d血紅蛋白差值以及術后排氣時間。(2)觀察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壓變化情況。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統計學意義予以LSD法兩兩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實驗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血紅蛋白術前與術后3 d差值以及術后排氣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血紅蛋白術前與術后3 d差值(g/L)術后排氣時間(h)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45 45 62.26±10.74 83.34±12.53 18.33<0.05 61.35±15.24 89.26±20.56 20.77<0.05 10.3±3.5 12.6±3.8 19.48<0.05 15.26±8.74 17.56±9.15 24.81<0.05
2.2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壓變化情況兩組患者治療前收縮壓和舒張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10 min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由此看出:垂體后葉素止血對血壓的影響更小,效果更佳。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壓變化情況(mm Hg,)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壓變化情況(mm Hg,)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時間 收縮壓 舒張壓實驗組對照組45 45手術前術后10 min手術前術后10 min 121.26±3.34 124.60±3.36*122.34±4.13 133.3±4.05 76.12±4.48 79.12±4.35*77.45±4.43 85.62±4.14
子宮肌瘤患者發病后主要有經量增多、不孕、流產等癥狀,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對于子宮肌瘤更多的以腹腔鏡手術治療為主,該方法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但是治療預后較差,部分患者治療過程中出血量較大[5]。傳統止血藥物主要以縮宮素為主,患者用藥后藥物能夠促進子宮肌層的縮宮素受體和縮宮素相互結合后能夠增加細胞內鈣離子,能促進子宮平滑肌組織的收縮,壓迫子宮收縮,達到止血的效果[6]。但是,縮宮素難以達到理想的止血效果,且患者止血效果與藥物劑量有關。
近年來,垂體后葉素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止血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血紅蛋白術前與術后3 d差值以及術后排氣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垂體后葉素和其他藥物相比優勢較多,患者用藥后藥物能夠用于血管平滑肌細胞膜上的血管加壓素受體,藥物能夠利用鳥苷酸調節蛋白激活細胞膜內磷脂酶C使磷脂醇二磷酸生產三磷酸肌醇,能夠釋放大量鈣離子,使得血管平滑肌收縮。有研究顯示[7]:子宮血管平滑肌細胞膜及子宮肌膜上存在大量的血管加壓素受體,容易導致子宮平滑肌組織發生明顯的收縮,造成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及子宮平滑肌的大量收縮。而垂體后葉素中的水溶性成分,其內除了含加壓素外,還含有縮宮素的成分,但是藥物半衰期相對較短,在體內僅能夠維持20~30 min。同時,垂體后葉素注射在子宮肌層后能夠造成血管平滑肌及子宮平滑肌的多重吸收,藥物作用時間更快,能夠達到理想的止血效果。但是,患者使用垂體后葉素時必須嚴格掌握其適應癥,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同時由于藥物維持時間相對較短,因此要求醫師必須具備嫻熟的專業技能,提高手術成功率[8]。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收縮壓和舒張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10 min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垂體后葉素在腹腔鏡肌瘤剔除術中的臨床控制血壓效果更佳。綜上所述,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術中采用垂體后葉素止血效果理想,能夠減少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易旺軍,唐永莉.垂體后葉素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止血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1):65-66
[2]徐州棟,熊愛群.垂體后葉素在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止血中的應用與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3,15(7):1121-1122
[3]羅君花.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中應用垂體后葉素減少術中出血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3):119-120
[4]張漢英,帕提古麗·阿米提,伍靚,等.腹腔鏡聯合垂體后葉素治療子宮肌瘤效果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3,35(9):1018-1019
[5]佟衛兵,嚴玉清,張亞杰.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應用垂體后葉素、縮宮素止血效果比較[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0):4799-4800
[6]梅松原,劉艷庚,韓秋麗,等.垂體后葉素或縮宮素在腹腔鏡肌壁間子宮肌瘤剔除術中應用的對比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1,11(9):801-804
[7]曹金芳.垂體后葉素和縮宮素在大型內突壁間子宮肌瘤腹腔鏡剔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4):170-171
[8]黃雪梅,陳梅,曾愛華.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對比觀察[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27(4):632-633
R737.3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1.018
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