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進入前15位
8月8日,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國家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戰略任務和改革舉措。
《規劃》確立了“十三五”科技創新的總體目標。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躍升,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進入前15位,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與2015年相比,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高到60%,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15.6%提高到20%;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量比2015年翻一番,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
《規劃》圍繞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重點強化六方面的任務部署。
一是要圍繞構筑國家先發優勢,加強兼顧當前和長遠的重大戰略布局。二是要圍繞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培育重要戰略創新力量。三是要圍繞拓展創新發展空間,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四是圍繞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構建良好創新創業生態。五是圍繞破除束縛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制度障礙,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六是圍繞夯實創新的群眾和社會基礎,加強科普和創新文化建設。
《規劃》最顯著的特征是,關注點不僅僅是科學技術研究本身的改革和發展,更加關乎國民經濟主戰場,關乎面向科技前沿,關乎面向重大需求。
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機制
國務院8月5日印發《關于實施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財政政策的通知》,對建立健全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體系做出部署。
《通知》提出了十條具體政策措施:將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逐步完善并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免學雜費和普惠性學前教育的政策;加快落實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和異地就醫結算辦法;加快實施統一規范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支持進城落戶農業轉移人口中的失業人員進行失業登記,并享受職業指導、介紹、培訓及技能鑒定等公共就業服務和扶持政策;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機制,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在根據戶籍人口測算分配均衡性轉移支付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向持有居住證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支出需求;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考慮持有居住證人口因素;支持提升城市功能,增強城市承載能力;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加大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支持力度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等。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根本途徑,是擴內需、調結構的重要抓手。
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
嚴格落實優進劣出要求
8月4日,國土資源部、農業部聯合發布《關于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嚴格落實優進劣出要求,在確保全域保護目標任務完成的前提下,將不宜作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按質量由低到高的順序依次劃出,不得隨意改變已有基本農田布局,不得擅自把不穩定耕地、劣地、坡地、生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
《通知》強調,對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從嚴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用途,不得多預留一定比例永久基本農田為建設占用留有空間,不得隨意改變永久基本農田規劃區邊界特別是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要加大永久基本農田建設力度,新建成的高標準農田應當優先劃為永久基本農田;要建立完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激勵機制,等等。
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重大舉措,是推動節約集約用地、農村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維護農民權益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