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茜
英國“脫歐”快兩月,程序尚未啟動,但不確定性正給英國及相關各方帶來難以量化判斷的未來。
國“脫歐”一投激起千層浪,不僅導致英國政權更迭,英歐關系調整,英國經濟前景開始出現“惡化”苗頭,對中英經貿投資合作也開始展現多重影響。在即將于9月份召開的杭州G20峰會上,如何降低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也將是各方關注的話題。雖然目前英國尚未啟動“脫歐”程序,但“不確定性”正在給英國及相關各方帶來難以量化判斷的未來。
英國經濟前景現“惡化”跡象
最新公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示,英國經濟正在受到“脫歐”不確定性影響。英國央行8月初下調了英國經濟增長預期,將2017年經濟增長預期從5月份該行預測的2.3%,下調至0.8%。
英國市場統計機構馬基特8月初數據顯示,7月份英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48.2,低于50的枯榮分界點,顯示制造業收縮;當月英國建筑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45.9,也低于枯榮分界點,顯示建筑業萎縮,說明“脫歐”不確定性對英國國內市場帶來打擊。
產業方面受影響最為明顯的是地產領域。《英國房產與投資周報》總編范慧勇接受采訪時說,公投前正在談判或意向進行的大宗商業地產交易,在公投后有約20%的潛在交易因“脫歐”結果而中止。公投之后,面對大量投資者贖回套現的巨大壓力,英國有7家商業地產基金暫停了二級市場交易。
英鎊幣值走勢是市場信心的集中體現。在“脫歐”公投結果公布當天一度重挫至1985年以來最低點,之后雖然幣值逐漸有所回升,但基本徘徊在1英鎊兌1.31美元附近的低位。英國央行在8月初的貨幣政策例會上推出一攬子措施以刺激經濟增長,并不排除未來進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在寬松貨幣政策刺激下,英鎊幣值進一步走低。
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也在英國“脫歐”公投后將英國主權信用評級前景展望降為“負面”,其中標準普爾與惠譽還下調了英國主權信用評級。
英歐政經格局不明朗
英國“脫歐”要退出歐盟單一市場,這意味著不僅英歐貿易關系將發生改變,之前作為歐盟成員國英國所讓渡的部分主權也將收回。在國際市場中,英國可以直接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協定談判;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英國可以獨立地表達立場,無需再與其他歐洲國家協同。
對于英國“脫歐”問題,雖然歐盟態度前后出現反轉——從一開始的努力挽留,到后來希望英國趕緊出局,但其出發點未曾改變,那就是努力維護歐盟的統一。尤其是在歐盟經濟不振、恐襲頻發的背景下,歐盟擔心英國“脫歐”造成內部疑歐情緒上升,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因此希望英國盡快明確“脫歐”路線圖。
特雷莎·梅日前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時重申,英國今年不會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默克爾也表示,歐盟應該給英國時間考慮清楚。但是,歐盟內部另一大國——法國對于英國“脫歐”表達了不同聲音。奧朗德表示,他尊重英國“脫歐”決定,也認識到英國新政府需要時間進行準備,但“脫歐”談判應該盡早開啟。
英國政府內部對于“脫歐”意見也很分裂,特雷莎·梅事實上面臨雙重談判,首先需要與保守黨黨內人士談判,統一各方意見,然后才是與歐盟其他27個國家展開談判,而前者可能比后者還要困難。由此可見,英國“脫歐”過程的不確定性確實很多,其對歐洲乃至世界帶來的影響目前很難進行量化評估。
中英經濟關系機遇挑戰并存
英國“脫歐”正值中英關系剛剛進入“黃金時代”,中英經貿投資合作正加速發展,政府更迭、市場環境變化,都有可能使某些產業領域的政策及資產價格出現調整,其中既有機遇也有挑戰。
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有可能更有成長空間。倫敦離岸人民幣中心建設是中英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脫歐”公投后,倫敦金融城一再表示,將繼續向世界市場保持開放。倫敦金融城日前發表公開信表示,倫敦是世界上最開放、最有活力的市場之一,倫敦金融城是全球金融之都、創新動力引擎以及國際商業中心,是創意和企業家精神的卓越結合之地。金融城的信號是明確的,金融城仍將向全世界開放。
英國最大的中資銀行中國銀行(英國)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孫煜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短期內倫敦作為人民幣第二大離岸市場的地位不會改變,在人民幣國際化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倫敦金融城最核心的價值也在于國際化,在英國脫歐后,相信倫敦金融城和英國政府會采取有效措施,鞏固倫敦金融中心的地位,在稅收、準入、人才流動等方面做出相應的制度安排。而中國巨大的市場、排名世界第二的GDP以及極具發展潛力的人民幣,都對“脫歐”后的倫敦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倫敦想要繼續保持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會加大力度建設倫敦離岸人民幣市場,進一步支持人民幣國際化。所以,脫歐未必會削弱倫敦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和優勢。
房地產領域可能迎來較好的投資機會。英國央行金融政策委員會7月警告稱,在英國市場中一些領域的估值已經過高,尤其是倫敦地產市場。不過,行業統計機構數據顯示,受英國“脫歐”公投引發的不確定性和地產稅上調雙重因素影響,倫敦豪宅價格正以近7年來最快的速度下跌。英國央行宣布降息等一攬子貨幣政策刺激措施后,英鎊進一步貶值。這些因素令很多中國投資者希望把握英國房地產領域的投資機會,有關中介機構的數據顯示,“脫歐”公投后,潛在中國買家對英國樓市的詢價次數大幅增長。
基礎設施建設則面臨一定程度的政府審批。英國“脫歐”公投后,有兩宗涉及中國投資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受到廣泛關注。中國四川企業國棟建設宣布將在英國謝菲爾德投資2.2億英鎊,在該市市中心投資5個項目,受到謝菲爾德地方政府的歡迎,據稱這是中國開發商在倫敦以外地區達成的最大規模的房地產項目,而欣克利角核電項目,日前因英國政府推遲批準而被迫延期。雖然英國政府明確表示仍然重視對華關系,將繼續尋求與中國建立“強有力的關系”,但也表達了希望認真審核欣克利角核電項目計劃的想法。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英國政府對不同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態度存在差異。作為上屆政府力推的核電項目,特雷莎·梅政府的態度明顯更加謹慎。特雷莎·梅還表示,希望建立一種“適當的產業戰略”使主管部門能夠介入并購活動,以保護英國本土的重要公司。這意味著在其他投資領域,特雷莎·梅政府有意對外國收購者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