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地方新能源汽車新政策:呈現四大特點

2015年是我國“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交出了一個份亮眼的答卷。產銷基本達到了50萬輛的規劃目標。
2016年是我國“十三五”開局之年,國家早早就發布了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財政支持政策,那么截止目前地方政策的跟進情況如何呢。智電汽車統計截止到2016年5月,已有17個省市出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歸納起來,地方政策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政策發布的17個省市中,為明確規定補貼額度的省市有新疆、烏魯木齊、山西,占比為17.6%。低于國家1:1補貼的省市有沈陽、青海、海口、江蘇和上海,占比29.4%。不低于國家1:1補貼的區域為哈爾濱、長春、北京、西安、武漢、廣州、深圳、海南共8個省市(河北雖然按照國家1:1進行補貼,但補貼范圍僅限公務用車,故不計算在內),占比47%。
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在1:1補貼省市里,哈爾濱、長春兩個城市由于地域氣候原因,并不適于推廣新能源汽車、而海南地區新能源汽車接受度并不高,因此對推廣有實質性效果的地方政府只剩下北京、武漢、廣州和深圳等幾個經濟較發達的區域。
17個省市中,有5個省市沒有明確有效期,其中,深圳為沿用上一期的補貼政策,直到新政策頒發,存在隨時變更的可能性。
補貼有效期截止到17年前的城市有長春、江蘇、武漢、廣州、武漢、西安、北京、上海、海口共8個省市,在明確補貼有效的城市中占比高達66.7%,其中,武漢的有效期更是僅截止到2016年6月。
僅有4個省市有效期在2019-2020年之間,分別是沈陽、哈爾濱、青海、烏魯木齊,更加上面的分析,這幾個城市并不適合新能源汽車推廣,因此推測對未來推廣效果影響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