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凱 朱文杰
G20峰會與杭州打造全球宜商之城
王志凱 朱文杰


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的發達與否,是一個城市工商業與服務業繁榮的保證。杭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休閑旅游城市,也是一個商業友好型的宜商城市。古有用于漕運的京杭大運河,是典型的商業友好型設施;今有各類生產、生活性服務業,支持了杭州先進制造業、物聯網、信息軟件、文化創意等產業的發展和繁榮。G20峰會的舉辦,將進一步推動杭州城市國際化進程,為杭州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帶動城市相關產業發展,促進杭州產業轉型升級,還會為未來杭州產業發展創造更好的政治環境、商業環境、基礎設施配套環境,提升杭州的服務軟實力,是杭州打造全球宜商之城的重大利好。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業不斷發展,如今制造業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力軍。據統計,我國制造業占全球比重由1990年的2.7%上升至2013年的20.8%,并連續4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國自上個世紀90年代始,就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但中國制造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突出,以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為主,產業和產品的附加值低,嚴重依賴出口,產能落后且過剩。
值此世界經濟增幅放緩、中國經濟下行之際,中國制造業面臨轉型升級艱巨任務,然而挑戰與機遇并存,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也是中國經濟結構再平衡的重中之重。根據《中國制造2025》,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重點在于制造業。中國亟需淘汰低端落后低效產能,加快提升傳統制造業,發展智能制造,促進產業升級,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智能制造實現方式就是“互聯網+制造”,其本質是利用互聯網經濟將需求方和供給方、產品和客戶聯系起來;將研發數據、生產數據、工業鏈數據、消費數據、銷售數據聯系起來;將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乃至服務與服務互聯,最終形成一個智能網絡,使得整個工業由傳統的技術創新擴展到技術、模式、組織等領域的協同創新。“互聯網+制造”在基礎制造的基礎上,依托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多方面的技術,這對于中國的傳統制造業升級作用巨大。而杭州作為中國互聯網電商高度集聚發展的城市,在探索“互聯網+制造”的路徑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杭州現有重點制造業包括裝備制造產業、信息產業、醫藥產業和物聯網產業等,主要集中在杭州擁有的9個省級經濟開發區、56個特色城鎮工業功能區。杭州于2015年在全市推廣應用“工廠物聯網”,在汽車零部件、化工、生物醫藥和輕工等幾個傳統優勢制造行業率先推廣,并對實施工廠物聯網項目的企業給予一定資金補助。“工廠物聯網”是“機器替人”的代表,它的本質是依靠互聯網,通過大數據技術將生產鏈中人、機、物互聯,形成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推行“工廠物聯網”可以使制造業克服勞動緊缺和生產環境的制約,提高制造企業生產效率,推動杭州的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
在互聯網經濟受到世界普遍關注的時候,G20峰會在杭州召開,這對于杭州轉型升級的意義是不言自明的。G20峰會將杭州展現在世界面前,是杭州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理念的契機。杭州將通過“互聯網+制造”的方式,讓世界看到杭州新的經濟增長活力。一方面要利用互聯網技術,不斷鞏固已有優勢,另一方面也要順應國際工業互聯網時代趨勢潮流,尋找新的發展優勢。G20峰會恰恰為杭州發展工業互聯網創造了更好的條件,為其在世界舞臺上尋求合作與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杭州的制造業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未來在人才需求上會更偏向高技術水平人才,G20峰會可以為杭州吸引更多的具備高技能的人才。借此東風,杭州可以培育本土制造業走出去的優勢,同時可以引進具備一定水準和規模的制造企業,共同促進杭州制造業升級。通過G20峰會平臺,有機會和條件對接國際先進的制造企業,有助于杭州大力引進跨國企業、研發機構或地區代理落戶。跨國公司和研發機構的引入,可以嫁接本土企業,促進本土制造企業的轉型提升。最終,有助于杭州打造中國乃至世界的制造業高地。
互聯網金融指的是通過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進行支付、融資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產業。與傳統的金融市場相比,互聯網金融具有四個方面的優勢:互聯網金融服務客戶突破了時空限制;互聯網金融極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時間成本;互聯網上虛擬金融網點,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實體金融機構的物理網點網絡;互聯網的大數據管理更好地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風險管理。
2013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以總部設于杭州阿里巴巴的余額寶的出現為代表,中國互聯網金融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我國互聯網金融主要包括P2P、眾籌、第三方支付等形式。互聯網金融逐漸成為金融體系中的顛覆性力量,并開始由虛擬走向現實,對人們的實際生活產生更深刻的影響。互聯網金融使得資本跨境流動越來越頻繁,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帶動信用體系產業的發展,由互聯網金融發展起來的信用體系保障了互聯網交易,且比傳統交易體系更方便,成本更低。
G20峰會的主題是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在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深刻變化的背景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產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創新”。創新經濟是世界經濟新的增長動力,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也離不開“創新”。作為互聯網技術基地,杭州不僅擁有大量的互聯網企業,還有潛力無限的民營經濟,濃厚的創意氛圍,使得杭州走在中國金融創新的前列,成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力地。
互聯網金融賦予杭州經濟發展新的歷史機遇。互聯網金融具有技術更新、更快、開放、包容的特點。作為傳統金融業的補充,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要結合自己的互聯網金融優勢,推動杭州互聯網金融的國際化。互聯網金融作為發展勢頭強勁的新生事物,應該成為G20杭州峰會的一個重要看點。杭州不僅要通過G20峰會擴大國際知名度,也要借助自身互聯網優勢宣傳杭州互聯網金融,并確保杭州在未來互聯網金融上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
文化消費是新時期擴大城市內需的重要方面,不僅給城市的文娛業、消費業帶來直接消費,也拉動周邊產業的發展。與文化消費需求對應的是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體現,文創產業不僅能夠和商務、科技等相互促進,改善投資環境,而且還能夠加速城市轉型。杭州作為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的長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大力發展文創產業,對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改善人居環境和居民生活質量十分必要。
2007年,杭州緊跟國際城市發展趨勢潮流,提出發展文創產業、建“文創之都”的倡議,并迅速在全國文化產業發展中拔得頭籌。目前,杭州擁有的上市文創企業達23個,5個國家級動畫產業(教育)基地,8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以及8個國家級文化產業園。2015年,杭州市實現文創產業增加值高達2232.14億元,占GDP的22.2%。全年拍攝電視劇1221集,生產原創動畫14500分鐘,出版報紙22億份、各類雜志1800萬冊、圖書2.9億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334個。
從發達城市的經驗來看,文化對于推動城市國際競爭力起到重要作用。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戰略,有利于促進城市轉型升級。與傳統產業相比,文化創意產業更具向心力和集聚力。文化創意相比較于傳統產業更具成本優勢、創新優勢和擴張優勢。文化創意參與可以落戶于高大上的文創產業基地或園區、豪華寫字樓,也可棲身于租金低廉的或是舊工業廠房、城中村藝術聚落、大學城邊緣等區域。應積極引入文創項目、文創人才,推進相關文創產業基地或園區建設,調整文創產業的布局,促進杭州文創產業更好地參與國際文化服務網絡。
G20峰會將推動杭州文創產業走出國門、面向世界。杭州文創產業將借助G20峰會的東風,被越來越多的國際客戶所接納,也被越來越多的國際文化創意企業所認識,吸引更多的國外文創企業來杭與本土企業合作,在更廣的平臺交流學習、自我學習,共同發展和進步。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