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
投資略有回升預期尚不穩定
——二季度全省10000家樣本企業專項監測報告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
二季度企業投資指數環比回升,回歸主業、回歸實體趨向明顯。投資預期走勢波動趨緊,存在“沒意愿”“沒能力”“沒項目”三個問題;新舊動能轉換存在缺口,面臨“不敢投”“不好投”兩個障礙
近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中之重,投資有效性加快提升。但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影響,擴大有效投資面臨較大壓力。2016年6月16日-24日,浙江省發改委、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對全省10000家樣本企業開展專項監測,結果顯示:
●企業投資指數環比回升1.3個點,回歸主業、回歸實體趨向明顯,參與PPP項目意愿提升,“走出去”成為投資熱點。
●75.1%的企業年內無投資計劃,僅15.3%的企業未來三個月有投資意愿。企業投資存在“沒意愿”“沒能力”“沒項目”三個問題,新舊動能轉換面臨“不敢投”“不好投”兩個障礙。
●減輕企業稅費負擔(54.2%)、建立民間投資重大項目“綠色通道”(32.7%)是企業最大的政策訴求。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府產業基金效能迫在眉睫。
二季度全省企業投資指數為49.0,環比上升1.3個點,同比下降0.8個點,自2015年來連續6個季度低于榮枯線(50)。
(一)行業間、區域間、企業間呈現分化態勢
工業投資指數上行,服務業投資指數回落。工業企業投資指數為48.3,環比上升2.8個點。其中,以交通運輸設備制造、電子與通訊設備制造等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投資指數為52.8,高于全省面上3.8個點,成為拉動工業企業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服務業企業投資指數為49.7,同比、環比分別下降1.7和0.3個點,自2015年來首次跌破景氣區間(50)。其中,房地產企業投資指數為49.8,環比下降0.9個點。

圖1 2015年以來企業投資指數
11設區市投資指數“八升三降”。從水平看,湖州(51.0)、衢州(50.9)、嘉興(50.6)投資指數位列全省前三,均處于榮枯線以上。從走勢看,杭州(47.7)等8個設區市投資指數環比上升。其中,衢州(50.9)上升幅度最大,環比回升5.1個點;麗水(47.8)、湖州(51.0)、紹興(49.1)投資指數環比分別下降0.6、0.9和1.1個點。
大企業投資好于中小企業,國企投資好于民企。監測顯示,二季度大型企業投資指數為54.3,分別高于全省面上和中小企業投資指數5.3和4.9個點。國有企業投資指數為51.3,分別高于全省面上和民營企業投資指數2.3和2.6個點,連續5個季度高于全省面上。

圖2 2016年以來11個設區市投資指數
(二)企業投資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
投資加速回歸主業。面對“L”型走勢的宏觀經濟,企業主動抑制盲目擴張沖動,收縮戰線、突出主業。二季度有81%的企業選擇投資本行業,25.7%的企業選擇投資相關行業,只有4.1%的企業選擇跨界投資。這表明,經歷金融危機的洗禮后,企業吸取以前盲目跨領域跨區域投資的教訓,投資決策趨于理性,聚焦本行業和相關產業鏈上下游做投資。
投資加速回歸實體。二季度工業企業投資指數回升2.8個點,而金融企業、房地產企業投資指數環比分別下降1.8和1.9個點,選擇投資“資本市場”的企業占比環比下降2.8個百分點。這表明,企業投資從房地產、金融領域逐漸轉向實業領域。
企業對PPP項目投資意愿有所提升。隨著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相關政策的出臺、PPP項目庫的加快推介以及地方政府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大,PPP項目投資進展加快。監測顯示,二季度10.5%的企業有投資PPP項目的打算,同比、環比分別增長4.8和3個百分點。
“走出去”成為投資新熱點。監測顯示,179家企業表示近期有境外投資打算,其中建立境外營銷網(47.9%)、建立境外生產基地(31.9%)、收購及國內外企業、技術、品牌(19.4%)為投資熱點。

圖3 企業境外投資的主要方向(%)
(一)投資預期波動趨緊,存在“沒意愿”“沒能力”“沒項目”三個問題
受經濟形勢下行影響,企業投資預期走勢總體波動下行(圖4)。監測顯示,二季度有75.1%的企業表示年內沒有投資計劃,僅15.3%的企業表示未來三個月有投資打算,環比略升0.9個百分點,同比下降2.8個百分點,繼續處于歷史低位。企業投資主要三方面問題:

圖4 2015年來表示未來三月內有投資計劃的企業占比
沒意愿投。受美國加息預期增強、英國脫歐等因素疊加影響,世界經濟復蘇之路坎坷。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以出口型、中小企業型、民營型為主要特點的企業對生產經營風險反應最快,投資意愿受影響最大。監測顯示,二季度分別有52.8%和43.3%的企業認為“市場需求不振”“宏觀經濟下行”是導致企業無投資計劃的主要原因。其中,出口企業反映“宏觀經濟下行”導致企業無投資計劃的占比高于全省面上3.3個百分點,出口企業、中小企業認為“市場需求不振”是導致企業無投資計劃的占比均高于全省面上。
沒資金投。二季度有39.1%的企業反映“資金不足”是無投資計劃的主要原因,環比大幅上升6個百分點。從企業自身看,各類成本上升削弱企業投資實力。監測顯示,企業投資的資金來源中,自有資金占比達到50%,表明企業投資相當大程度上依靠以利潤為主的自有資金。在市場銷售總體穩定的情況下,成本上升成為擠壓企業盈利空間、影響企業投資實力的主要原因。二季度全省企業成本指數環比下降1.5個點,企業成本負擔感受增強,用工成本(53.4%)、稅費成本(49.9%)是影響企業盈利增長的最主要因素。從外部支持看,融資對投資作用支撐有限。有95.1%的企業認為,與去年同期相比,企業向銀行、信用社借款“更難”或“基本不變”,接近四成的企業反映貸款實際利率比基準利率上浮10%以上。此外,20.2%的企業反映所在行業的“兩鏈”風險高于去年同期,19.0%的企業反映所在區域的“兩鏈”風險高于去年同期,環比分別提高4.3和2.5個百分點。融資難、融資貴,資金鏈債務鏈潛在風險增加,也使企業難以通過外源性融資籌集資金。

圖5 企業“融資難”的主要表現
沒項目投。監測顯示,沒有好的項目(59.9%)、看不準投資方向(47.3%)是企業無投資計劃的主要原因,環比分別大幅提高10.1和17.0個百分點。分析原因,除了市場需求變化、投資空間壓縮以及企業自身發展的因素外,政策落實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二季度有將近一半(46.3%)的民營企業反映“玻璃門”“彈簧門”和“旋轉門”未有改善,說明近年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民間投資的系列政策,存在部分政策不完善、執行不到位的問題,部分項目尤其是高回報壟斷項目存在準入限制。
(二)產業投資局部斷層,新舊動能轉換面臨“不敢投”“不好投”兩個障礙
當前,浙江正處于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時期,總體看,新興產業投資熱情明顯高于傳統產業,但總體規模和實力上還不大,尚難以彌補“此消彼長”缺口,產業投資出現斷層。
受制于轉型和去產能壓力,傳統產業擴產“不敢投”。浙江傳統行業市場容量日趨飽和、增長動能日趨減弱。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傳統產業的企業投資從規模擴張向提升質量效益轉變,主要集中在技術改造領域,擴大產能計劃較少,投資體量不大。二季度監測顯示,以紡織服裝等為代表的傳統行業企業投資指數低于全省面上3.4個點,同比下降1.2個點。
受制于人才和技術制約,新興產業“不好投”。隨著浙江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特色小鎮等創業創新平臺建設的加快推進,新產業投資熱情總體較高,但其對技術儲備、人才儲備、資金實力等要求較高,一般企業不敢投、不會投。監測顯示,二季度19.0%的信息經濟企業表示未來三個月內有投資打算,高于全省面上3.8個百分點。同時,這類企業反映缺乏專業人才(27.6%)、技術儲備不足(15.6%)是影響企業投資的主要原因,分別高于全省面上企業4.8和1.2個百分點。
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營改增”配套政策,暫時保留“營改增”過渡性財政扶持政策,為建筑、交通運輸等行業轉型升級騰出時間。適當放寬創投企業認定標準和降低準入門檻,更好地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中小企業從小額貸款公司取得的貸款,可比照從金融企業取得的貸款按實扣除利息,切實降低企業成本。加快金融體制機制改革和組織制度創新,增設立足當地、服務中小企業的中小型金融機構,促進民間投資穩定健康發展。

圖6 企業最希望政府采取的鼓勵投資實體經濟舉措
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對能夠放開由市場決定的,完全放開。對于下放基層審批的事項,應該予以審核、清理,能取消的盡量取消審批。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進一步取消下放投資核準權限,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加快建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構建縱橫聯動監管體系。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組織對民間投資扶持政策進行梳理匯總、歸類整合,適時列出需要修改完善的政策,公布需要廢止執行的政策,進一步強化政府服務,營造公平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
進一步提升政府產業基金效能。研究出臺政府產業基金的有關稅收政策,加大對投資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稅收抵免力度,促使政府引導基金更多地與社會資本合作投向種子期、初創期企業。進行適度有效監管,明確產業投資行業的主管部門,加強政策頂層設計,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對于財政出資的政府產業基金也應出臺相應的制度文件進行統一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