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佳飛
理性看待民間投資放緩
——對浙江民間投資的走勢分析
來佳飛
今年1-2月浙江民間投資增速僅為2.0%,隨后觸底反彈,平穩增長,走出一條與全國截然不同的上升曲線,這主要得益于民間投資結構優化
民間投資下滑已是當下中國經濟的一個熱點話題,成為政府和社會的共同關切。從數據看,浙江的狀況與全國不盡相同。上半年浙江固定資產投資和民間投資增速均高于全國水平,浙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2.6%,高于全國3.6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速4.5%,高于全國1.7個百分點,若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民間投資仍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從時間節點看,從今年開始,全國民間投資呈單邊下跌態勢,但浙江民間投資在今年年初觸底(今年1-2月民間投資增速僅為2.0%),隨后觸底反彈,平穩增長,走出一條與全國截然不同的上升曲線。浙江投資增速不僅高于全國水平,也已經連續多月領先江蘇、山東、廣東等發展較快的省份。浙江是民間資本大省,素來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先發反應,民間投資先于全國觸底回升對其他省份促進民間投資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圖1 全國和浙江固定資產投資與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就全國來說,民間投資下降的原因包括預期投資回報率的下降、去產能的推進擠出了部分民間投資、民間資本的信心不足等,雖然已經采取了諸多措施,但收效存在延遲效應。浙江民間投資有與全國情況相同的地方,也有自身的獨特性。
本世紀初,浙江民間投資的問題在于資本的“脫實向虛”。受房地產市場暴利和制造業利潤下降雙重影響,大量民間投資“脫實向虛”、從制造業轉向房地產業,“老板賺不過炒房老板娘”現象一度頻現。從圖2可以看出,浙江民間資本投資的高峰與房地產開發投資的高峰是相吻合的,出現在2003年和2011年左右的兩個時間段。正是過去兩者的緊密聯系強化了當前房地產投資不行民間投資就不行的固化思維,但事實上,浙江民間投資正在加速擺脫對房地產市場的依賴。雖然房地產業投資仍然是民間投資的主要領域,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762億元,占民間投資的40.9%,但相對于民間投資的穩步增長,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同比下降4.9%,下拉民間投資整體增速2個百分點。
浙江民間投資的另一個主要領域是制造業,上半年完成投資3083.6億元,占全部民間投資的40.6%。據資料顯示,制造業投資中國有投資占比在10%左右,而民企和外資投資占到80%,而在金融、通信、文化、體育等服務行業國企投資占到60%-80%,民企投資比例很低。相比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制造業的低迷對民間投資的影響更為顯著,這主要包括三方面原因:一是工業品價格的持續下滑、工業利潤率的一度下降使很多民間資本不再追加投資;二是去產能擠出了部分民間資本;三是國際市場的低迷對民營企業的影響更大,一般出口加工貿易多為民間資本參與。
另外,浙江民間投資年初觸底也與金融市場波動密切相關。浙江民間資本的活躍度較大,去年股災造成了大量資本配資賬戶的爆倉,使得民間可使用的資本大大減少。另一方面,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更愿意放貸給國有企業部門,而對中小企業的授信要求不斷提高,普遍存在的“玻璃門”“彈簧門”加大了民營企業的融資難度。

圖2 2002-2015年浙江房地產開發投資和民間投資增速
受傳統投資結構的限制,民間資本在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初期受影響較大。新常態下,民間資本必須加快從房地產投資、金融投資回歸實業投資;從低附加值、低利潤率的傳統粗加工制造業向高附加值、高利潤率的高新技術產業轉變;順應“三二一”的產業結構變化,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上半年,浙江民間投資增長正是得益于投資結構的優化。
一是民間投資緊抓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戰略機遇,不斷加大在新產業新技術等新經濟領域的投資。上半年,裝備制造、高新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產業領域的民間投資分別完成1496、936、917億元,同比增長20.7%、33.8%、18.3%,高于民間投資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從杭州科創行業的亮眼表現看,民間資本表現活躍,紛紛加大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投資,而這彌補了部分過剩產能出清對民間資本的擠出效應。
二是民間投資抓住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契機,不斷加大在民生領域的投資。上半年,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等行業實現投資29.2、150.7、274.2、41、78.4、75.2億元,同比增長160.2%、16.8%、27.9%、23.9%、15.4%和48.7%。近年來,這些行業內民間投資所占比重持續提高。
三是擴大有效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帶動了民間投資的增長。浙江加大對民間投資的政策引導,大力推動擴大有效投資,并讓民間投資“唱主角”“挑大梁”,政府投資更多做好“四兩撥千斤”的引導作用。上半年,浙江在重大基礎設施投資、重大產業項目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投資這四大重點領域取得較快增長,分別增長28.7%、14%、23.3%、74%,撬動了民間投資的增長。
浙江是非公有制經濟大省,截至2015年非公經濟創造全省70%的GDP、60%的稅收、90%的新增就業,可以說民間資本是浙江經濟的風向標,民間投資優則經濟發展優。浙江較早意識到民間投資增速下滑的問題,也出臺了大量穩定民間投資的政策與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展望下半年,民間投資企穩回升成為全年經濟穩增長的關鍵。要想方設法增強民間投資的信心,讓民間資本“能投”“愿投”“敢投”,全面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繼續引導優化民間投資結構。繼續引導民間投資向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七大產業轉移,加快形成以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遏制民間投資投向產能過剩、污染環境的行業。借助科創平臺、特色小鎮等新平臺,吸引民間投資在高端產業形成產業集聚。繼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帶動民間投資的廣泛參與。大力推進PPP模式,吸引民間投資進入基建等領域。
繼續放寬民間投資的進入渠道。繼續深化改革,消除民間投資進入電力、電信、交通等領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為民間投資打造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環境。同時進一步深化審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服務能力,狠抓民間投資政策的落實。建議加快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放開基礎設施等領域準入,在醫療、養老、教育等民生領域出臺有效舉措,促進公平競爭。
繼續創新民間投資的金融服務。浙江是企業征信體系建設較為完善的省份,可以依靠信用體系建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創新相應的金融服務。依靠浙江互聯網金融高地的優勢,發揮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創新能力,為民間投資拓寬資金來源。繼續加快政府基金、天使基金的建設,為民間投資提供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