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昕偉臨汾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山西臨汾 041000
影響膠質母細胞瘤全切術后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
衛昕偉
臨汾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山西臨汾041000
目的 分析影響膠質母細胞瘤全切術后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2010年3月—2011年2月期間收治的70例膠質母細胞瘤全切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過手術切除90%以上的腫瘤,意識及精神狀況良好。男34例,女36例,年齡<55歲47例,≥55歲23例,分析患者的生存率及影響患者預后恢復的因素。結果 術后20、30、60個月,生存率為77.14%、15.71%、7.14%;患者術前KPS評分、腫瘤部位、年齡、手術切除程度、放化療及二次手術均影響患者預后的恢復。結論 影響膠質母細胞瘤患者預后因素與KPS評分、腫瘤部位、年齡、手術切除程度、二次手術等因素相關,采用放化治療可有效的延長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率。
膠質母細胞瘤;全切術;預后恢復;相關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impact glioblastoma cut all the related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outcome of patients.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our hospital during March 2010-February 2011 treated 7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full cut,all patients after surgical removal of more than 90%of the tumor,consciousness and spirit in good condition.34 cases were male,36 cases of female,age<55 47 Cases,≥55 years old,23 cases,analysis of the patient's survival rate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recovery.Results 20,30,60 months after operation and survival rate was 77.14%,15.71%,7.14%;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KPS score,tumor location,age,the degree of surgical removal,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and influenc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surgery recovery.Conclusi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and KPS score,tumor location,age,degree of resection,secondary surgery 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using put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extend the life of the patients,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Key words]Glioblastoma;All the cut method;Prognosis of recovery;Related factors
膠質母細胞瘤是腫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細胞瘤,是中樞神經系統中常見的惡性腫瘤,又稱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1]。由于腫瘤位于皮質下,且呈浸潤性生長,在患者體內生長速度極快,大部分患者在發現后進行手術或放化療治療,由于腫瘤生長較深且與腦組織聯系較為緊密,在手術中需要將兩者進行分離,若沒有完好的分離,則極易觸及其他神經組織造成大出血,對預后的恢復帶來嚴重影響,嚴重者危及生命。大量研究表明,該病癥經過治療后其生存期限大多不會超過5年,不僅治療時間長,而且預后效果極差,存在較多的并發癥,對患者的身體及心理均造成嚴重影響[2]。該研究分析影響膠質母細胞瘤全切術后患者預后的因素,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2010年3月—2011年2月期間收治的70例膠質母細胞瘤全切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過手術切除90%以上的腫瘤,意識及精神狀況良好,男34例,女36例,年齡年齡<55歲47例,≥55歲23例,平均年齡(45.61±2.49)歲,手術前腫瘤體積為5~30 cm3,平均瘤體(11.83±8.31)cm3,術前經影像學檢查并確定腫瘤位置,其中,腫瘤位于大腦半球右側14例,左側17例,額葉11例,大腦深部8例,顳葉7例,頂葉10例,中線部位3例,手術后經病理確診,膠質母細胞瘤39例,膠質母細胞瘤+間變星形細胞瘤18例,膠質母細胞瘤+間變少枝膠質細胞瘤13例,其中1次手術56例,2次手術14例,對患者術前各個功能狀態進行評分,采用KPS評分法,其中患者KPS評分≥80分37例,KPS<80分33例,腫瘤生長部位有利于手術切除34例,不利于手術切除36例,術后經統計,腫瘤全部切除48例,部分切除22例。
1.2方法
70例患者中38例患者術后接受化療治療,措施如下:使用洛莫司汀(國藥準字H23022390)治療,(100~300 mg/m2)/次,6~8周/次,連續服用3次;卡莫司汀(國藥準字H13023026),連續使用3 d,(100~300 mg/m2)/次;使用替莫唑胺(國藥準字H20060880),(150 mg/m2)/次,連續治療28 d。32例患者術后接受放療,根據術前影響資料進行腫瘤位置的定位,對腫瘤局部使用大野照射30~40 Gy,之后對照射范圍進行縮小,采用局部小范圍照射,使用小野照射15~24 Gy。
1.3觀察指標
對參選人員進行跟蹤調查,直至患者死亡,分析患者生存率;分析影響患者預后的因素分析。
2.1生存率比較
對患者術后進行隨訪直至患者死亡,70例患者中,平均生存期限為(21.01±0.33)個月,術后20個月,共存活54例,生存率為77.14%;術后30個月,共存活11例,生存率為15.71%;術后60個月,共存活5例,生存率為7.14%。
2.2影響預后因素比較
患者術前KPS評分、腫瘤部位、年齡、手術切除程度、放化療及二次手術均影響患者預后的恢復,見表1,其中,中位生存期≥80分時為(19.34±1.38)個月,<80分時為(10.48±1.57)個月,不利于手術切除時為(11.21± 0.83)個月,有利于手術切除時為(16.30±1.44)個月,全部切除時為(18.75±1.94)個月,部分切除時為(13.22± 1.68)個月,有二次手術時為(14.95±1.01)個月,無二次手術時為(19.35±1.28)個月,<55歲時為(17.30±1.24)個月,≥55歲時為 (10.77±1.59)個月,有術后化療時為(15.12±1.09)個月,無術后化療時為(9.33±1.83)個月,有術后放療時為 (13.29±1.78)個月,無術后放療為(10.07±1.49)個月。

表1 影響預后因素分析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放化療及手術治療技術不斷進步,在治療膠質母細胞瘤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手術治療在不破壞患者神經功能的基礎上盡可能多的切除腫瘤,進一步擴大腫瘤切除范圍,可有效的減輕患者顱內壓及術后腦水腫的發生。大部分膠質母細胞瘤患者腫瘤與腦組織分界線并不清晰,在術中若不能將腫瘤與腦組織進行分離,對患者的預后將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且該病癥復發率極高,患者的預后恢復效果并不理想,術后5年內生存率低,對患者生理及生理都造成不良影響。報道顯示[3],腫瘤是腫瘤細胞不斷增殖生長的結果,只要控制腫瘤的生長及增殖就可治愈。近年來,專家學者表示反對這種理論,他們認為,只有小部分腫瘤具有增殖和分化的能力,而大部分腫瘤只是具有相對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對不同種腫瘤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只有將腫瘤干細胞殺死,才可治愈腫瘤。
臨床上在治療膠質母細胞瘤中首要采用手術及放化療治療,通過手術切除腫瘤可以減少顱內腫瘤的壓迫,緩解患者的病癥,由于膠質母細胞瘤大多為浸潤性生長,即使采用手術治療也未必能將所有的癌細胞全部切除,患者體內還會存在癌細胞的殘留,且膠質母細胞瘤存在放療耐受性,對于患者體內殘留的腫瘤采用高劑量分割照射及立體定向放射等技術進行放療,增強了抑制腫瘤再次復發的能力。在化療中,采用大劑量及多種化療藥物在治療該病癥中可減少化療帶來的副作用,因此在術后采用放化療治療,一方面可以殺死殘余的癌細胞,另一方面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命[4]。
該研究分析影響膠質母細胞瘤患者預后因素,包括術前KPS評分、腫瘤部位、年齡、手術切除程度、放化療及二次手術等,其中術前KPS評分反應患者身體各個功能狀態,對自己的生活能否自理,結果顯示評分大于80分生存期較長,說明KPS在影響患者預后的恢復中具有重要地位;腫瘤生長部位及手術切除程度均影響患者預后的恢復,包括腫瘤的完全切除及腫瘤生長的部位有利于醫生切除,患者預后恢復較好,生存期限長;患者年齡越大,身體機能越差,術后恢復慢且效果差,所以,患者年齡越大,預后越差,術后生存期限越短;術后采用放化療治療,可以殺死殘余的癌細胞,延長患者生命。對患者術后生存率進行分析,結果顯示,70例患者中,術后20個月,生存率為77.14%;術后30個月,生存率為15.71%;術后60個月,生存率為7.14%,與徐亞青[5]等研究結果相一致。表明手術切除腫瘤后,可以極大程度上延長患者的生命,但由于膠質母細胞瘤屬惡性腫瘤,治愈率極低,復發率高,預后恢復極差,手術及放化療治療可短時間內減輕患者的痛苦,但不能完全治愈,5年內生存率較低,給患者的身心及經濟上均造成損傷。
綜上所述,影響膠質母細胞瘤患者預后因素除KPS評分、腫瘤部位、年齡、手術切除程度、二次手術等因素外,采用放化治療也可有效的延長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率。
[1]苗發安,范月超.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再手術治療預后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36):37-40.
[2]張惠敏,侯英撲,賀亞龍,等.CDKN2A基因mRNA表達水平在膠質母細胞瘤患者預后評價中的意義[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5,27(11):766-770.
[3]史宏恩,米亞靜,姜鳳良,等.SRC抑制膠質母細胞瘤的增殖、遷移、侵襲和干性維持的分子機制[J].腫瘤防治研究,2015,42(12):1171-1176.
[4]涂艷陽,李倩,張永生.膠質母細胞瘤的遺傳特性:異質性及臨床意義[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2(9):1-3.
[5]徐亞青,連海偉,呂華榮,等.苯妥英鈉對化療耐藥膠質母細胞瘤多藥耐藥相關蛋白1及O6-甲基鳥嘌呤-DNA-甲基轉移酶基因表達的影響[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5,32 (11):2718-2721.
Affect the Glioblastoma Cut all of the Factors of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WEI Xin-wei
Linfen city People's Hospital Neurosurgery,Linfen,Shanxi Province,041000 China
R730.264
A
1674-0742(2016)07(c)-0108-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21.108
衛昕偉(1977.6-),男,山西臨汾人,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顱腦外傷,腦出血,顱內腫瘤的外科治療。
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