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淋
淺析漢韓復合詞隱喻義產生的依據
○劉 淋
漢韓復合詞隱喻義的生成依據非常復雜,其中有一部分隱喻義與中韓兩國人民的隱喻思維和認知意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文章從認知語言學和隱喻學這兩個角度對漢韓復合詞的隱喻義產生依據進行比較研究,并對此進行了詳細分類,主要從形態、色彩、功能、位置、空置、時間、貶義色彩7個方面,通過舉例說明,研究漢韓復合詞隱喻義產生的依據,并揭示兩國復合詞隱喻義在生成依據上的異同點。
漢語 韓語 復合詞 隱喻義 產生依據
漢韓兩種語言與中韓兩國人民的認知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隱喻思維是認知思維中的一種,也是復合詞隱喻義產生的依據之一。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擅長從各種事物中找出彼此的相似之處,并運用隱喻思維,造出新的隱喻義或者新的隱喻型復合詞。隱喻其實是從詞源域向對象域的一種演變,形成的前提是詞源域和對象域二者之間必須存在某種相似的特征,只有存在某種相似的特征,才可能實現從詞源域向對象域的轉變。許多漢韓復合詞正是通過這種“詞源域——對象域”的轉變過程,才生成了隱喻義。筆者為了探究漢韓復合詞的隱喻義,更好地了解漢韓復合詞的詞義演變過程,將研究重點放在隱喻義產生的依據上,兩國復合詞主要是因為在形態、色彩、功能、位置、空間、時間、貶義色彩7個方面存在相似的特征,所以生成了新的隱喻義。
1.形態的相似
2.顏色的相似
3.功能的相似
4.位置的相似
5.空間的相似
6.時間的相似

7.貶義色彩的相似

本文通過舉例說明和對比分析,發現兩國復合詞在隱喻義的生成依據上,既存在相同點,又存在不同點。首先,兩國人民對“狗”都沒有什么好感,在表達不好的事物時,都會傾向于使用與“狗”相關的復合詞;還有在上下等級觀念上,中韓兩國因為都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都生成了與“上”和“下”相關的復合詞,以這種形式來體現尊卑概念;其次,在形態、顏色、功能、空間、時間方面,兩國人民因為不同的隱喻思維和認知模式,生成了許多本國獨有的復合詞,通過這些復合詞,不僅可以了解到兩國獨特的語言文化,還可以感受到每個國家獨特的隱喻思維模式。中韓兩國人民為了表現出某種事物的某個具體方面,都會借助其他事物的名稱,以隱喻的思維模式表現出來,為本國語言帶來了無窮的活力和鮮活的生動感,提升了語言自身的魅力,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復合詞的出現,語言才會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1]史厚敏.英語復合詞比喻義研究[J].韶關學院學報,2008,(8).
[2]劉衛紅.并列式雙音節復合詞的詞義特點及其比喻義產生的認知基礎[J].河南工程學院(社會科學版),2011,(04).
[3]戴玉姍.英漢復合詞構詞的隱喻類型及認知理據[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3)。
[4]林慧英.英語比喻型N+N復合詞中名詞形容詞化的轉喻識解[J].長沙大學學報,2012,(26).
(劉淋 湖南長沙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4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