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義, 汪曉琳
(1.湖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2; 2.湖北工程學院 體育學院, 湖北 孝感 432100)
?
基于逐步回歸對中國高校部分大學生體育態度研究
胡安義1, 汪曉琳2
(1.湖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湖北 黃石435002; 2.湖北工程學院 體育學院, 湖北 孝感432100)
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問卷法和數理統計法對中國不同專業(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性別大學生的體育態度進行比較分析,通過逐步回歸分析影響大學生體育態度的主要因素。在進行分析時,找到偏回歸系數最高的并進行顯著性分析,每一個變量都進行F檢驗,以檢查模型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逐步回歸分析后從專業角度得到最優的方程為:y=3.334+0.193*1-0.213*2+0.142*3-0.183*4-0.281*5-0.156*6+0.228*7-0.067*8-0.091*9-0.111*10;同樣從性別角度得到最優回歸方程為:y=2.543+0.158*1-0.077*2-0.235*3-0.14*4+0.315*5-0.095*6-0.095*7+0.166*8-0.179*9-0.074*10+0.118*11-0.075*12.研究結果表明:1)中國大學生性別上男生比女生有更加積極的體育態度,專業對體育態度的影響明顯低于性別對體育態度產生的影響,但是專業不同表現出體育態度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加;2)中國大學生性別差異分歧較大,專業差異分歧相對要??;3)在對待體育態度上,得分較高的前五項變量基本相同;4)從回歸方程可以看出,影響中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因素中不同專業與a16、a12、a10變量有線性正相關關系。5)從回歸方程可以看出,中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從性別上與a16、a9、a10、a12變量有線性正相關關系。通過研究中國大學生的體育態度,以期能夠為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體育態度;體育動機;回歸分析;中國大學生;專業;性別;
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里夫 M認為,“態度是生物有機體對于對象和現象發生反應的準備狀態,使個體的反應帶有選擇性、方向性以及一定的持續性”。Freedman認為態度是個體對某一特定事物、觀念或他人穩固的由認知、情感、行為意向三個成份組成的心理傾向,是具有一定結構和穩定的內在心理狀態。[1]那么大學生們的體育態度是由于通過其行為表現出來,而體育行為源于體育需要和體育動機,而體育需要的產生和滿足需要的需求程度又源于大學生們對體育的了解和認識,以及對體育所產生的興趣和意向。體育態度與體育行為之間,劉一民在《我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和體育行為的調查研究》研究中,對兩者進行了相關性研究,結果表明,體育態度與體育行為之間具有高度正相關性(相關系數達0.95)。[2]體育學習態度是終身體育的前提,終身體育是現代體育的發展方向,也是各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方向。
為了了解中國和美國大學生的體育態度及驅動體育態度的因素和體育偏好,由美國紐約城市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霍華德.Z(博士,教授)提供調查問卷,問卷分中文和英文兩種。問卷共有三個部份,第一部份是個人基本情況;第三部份是個人體育偏好情況調查;第二部份是關于個人體育態度相關問題問卷。第二部是影響體育態度的因素,共20個問題(為了便于統計和研究,將20個問題從問題1到 20分別用a1、a2、……a20代替),根據問卷設計原理及評分標準(采用5級李克特量表5分制),對每個問題進行評估,主要從性別和專業的角度對每項選擇得分平均值進行區分比較,探討不同性別和專業大學生體育態度主要是由哪些元素構成、以及驅動他們對體育態度的不同認識情況。鑒于數據處理量較大和表格較多,前期對中國和美國大學生體育態度進行分開研究,后期進行綜合比較分析,本文僅對中國不同專業和性別大學生的體育態度進行比較分析,以期能為中國大學體育改革提供參考。
1.1研究對象
國內:中國高校以湖北XX學院大學1~2 年級學生;
國外: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布魯克林學院學生。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問卷的設計是以美國紐約城市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霍華德·Z(博士,教授)提供,問卷分中文和英文兩種。在湖北XX學院大學選取1~2 年級學生,共發放中文問卷710 份, 回收問卷710 份, 其中男生348 份, 女生362 份,按專業理工類380份,社科類330份,有效率達100%.在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布魯克林學院發放學生英文問卷756份,回收問卷756 份,其中男生364份, 女生392 份,按專業理工類329份,社科類427份,有效率達100%.
1.2.2文獻資料法在中國知網數據庫查閱2001~2014 年有關體育態度的文獻資料, 為研究比較提供參考。
1.2.3數理統計法:對調查問卷進行收集整理,數據資料在計算機上用SPSS19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1.2.4比較分析法:對中國不同專業和性別大學生體育態度及影響因素進行對比分析,剖析不同專業和性別對大學生體育態度的影響。
依據逐步回歸分析原理,首先建立因變量y與自變量x之間的總回歸方程,再對總的方程及每一個自變量進行假設檢驗。當總的方程不顯著時,表明該多元回歸方程線性關系不成立;而當某一個自變量對y影響不顯著時,應該把它剔除,重新建立不包含該因子的多元回歸方程。篩選出有顯著影響的因子作為自變量,并建立“最優”回歸方程。 回歸方程包含的自變量越多,回歸平方和越大,剩余的平方和越小,剩余均方也隨之較小,預測值的誤差也愈小,模擬的效果愈好。但是方程中的變量過多,預報工作量就會越大,其中有些相關性不顯著的預報因子會影響預測的效果。因此在多元回歸模型中,選擇適宜的變量數目尤為重要,如有必要采用標準化偏回歸系數更能判斷自變量與應變量相關的緊密程度。在研究影響中國大學生體育態度的因素中,分性別和專業兩個維度進行區分比較,引入變量有20個(a1,a2…,a20對照表1),在這20個自變量中,其中有的變量可能對因變量的影響不是很大,而且自變量之間可能不完全相互獨立的,可能有種種互作關系,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用逐步回歸分析,進行變量因子的篩選,這樣建立的多元回歸模型預測效果會更較好。
2.1影響中國大學生一般描述性統計結果
利用SPSS軟件導入數據,啟動線性回歸方程后,依據需要設置控制變量和標簽變量(性別和專業)分析輸出結果經整理后見表2.
對調查問卷統計處理后,中國不同專業和性別大學生的體育態度得分及分布情況如下:從性別角度看,男生得分4分及以上由高到低順序依次是a5、a13、a1、a9、a19、a7、a4、a11;女生排序為a13、a1、a9(a6、a5、a19、a4、a7)。從專業角度看理工科得分4分及以上由高到低順序依次是a5、a13、a1、a9、a19、a7、a4;社科排序為a13、a1、a9(a5、a19)。從得分排序來看,男生得分排序和理工科相似,女生排序和社科相似,這具有一定的社會分工特點,也符合中國高校專業和性別特點,即男生學習理工科多,女生學習社會科學多。
閥芯與閥套連接通常采用螺栓鎖緊閥套后再用螺釘緊固防松。從抵抗介質側面沖擊方面分析,優化方案為在閥芯和閥套處進行外部焊接處理,以保障其安全可靠性。

表1 變量代碼及影響體育態度因素

表2 中國男女和不同專業大學生體育態度得分情況N=710
從性別角度對得分平均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1)在第13個因素(a13)中,男生得分(M= 4.500 +0 .783)明顯高于女生得分(M= 3.972 + 1.014),有顯著性差異(p<0 .01);2)在第5個因素中,男生得分(M= 4.411 + 0.593)明顯高于女生得分(M= 4.127 +0.852),有顯著性差異(p<0 .01);3)在第1個因素中男生得分(M= 4.238 + 0.726)明顯高于女生得分(M= 4.071 + 0.848),有顯著性差異(p<0 .01);4)對于性別來說,其相伴率小于顯著性水平0.05,拒絕方差相等的假設,可以認為a5、a6、a7、a10、a11、a15、a16、a18、a19存在顯著性差異;并且方差不相等時T檢驗的結果,T統計量的相伴率也小于顯著性水平0.05,拒絕T檢驗的零假設,也就是說,中國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a5、a6、a7、a10、a11、a15、a16、a18、a19因素存在顯著差異。
從不同專業角度分析,除了a10、a12、a17外理工科專業學生平均得分均比社會科學平均得分要高,其相伴率小于顯著性水平0.05,拒絕方差相等的假設,可以認為a5、a7、a11、a14、a16、a19存在顯著性差異;并且方差不相等時T檢驗的結果,T統計量的相伴率也小于顯著性水平0.05,拒絕T檢驗的零假設,也就是說,中國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在a5、a7、a11、a14、a16、a19因素上存在顯著差異。
根據統計數據分析,在中國,無論從專業還是性別角度大學生對于上體育課的態度主要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里參加體育課和日常鍛煉,是想要保持良好的身體姿態和身體素質(a13);2)上體育課時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和強壯(a5);3)是喜歡上了一堂組織很好的體育課后的感覺(a1);4)上體育課是形成一種積極的(有規律地參加身體鍛煉的)生活方式是一個人在他/她以后的生活中達到最佳的身心狀態的必要因素(a9);5)體育教學和體育鍛煉的價值具有它們的科學依據(a19)。
2.2中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影響因素回歸分析
2.2.1不同專業中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影響因素回歸分析 依據逐步回歸原理,輸入對不同專業大學生體育態度的影響因素進行逐步回歸,結果見表2,最終剩余變量:a16、a14、a12、a8、a18、a11、a10、a5、a2、a13.這些變量對不同專業大學生體育態度有顯著影響。從表3 Model Summaryk顯示逐步回歸的十個模型的復相關系數(R)及決定系數(R2)和校正的決定系數。從表中可以看出,隨著引入自變量的增多,復相關系數也在增大。模型能解釋的比率也增大了。表4是逐步回歸每一步回歸模型的方差分析,從表4方差分析第十模型中得知:F統計量為55.607,a=0.01水平查表F(10,699)=2.32,F>F0.01(10,699),P<0.01,回歸有非常顯著意義。

表3 Model Summaryk
Dependent Variable: major

表4 ANOVA
Dependent Variable: major

表5 Coefficients
2.2.2不同性別中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影響因素回歸分析 同理,輸入對不同性別大學生體育態度的影響因素進行逐步回歸,最終剩余12個變量:a16、a14、a13、a11、a9、a4、a2、a10、a8、a5、a12、a15.這些變量對不同性別大學生體育態度有顯著影響。逐步回歸的十二個模型的復相關系數(R)及決定系數(R2)和校正的決定系數,隨著引入自變量的增多,復相關系數也在增大。模型能解釋的比率也增大了。隨后同上法,對逐步回歸分析的十二個模型進行F檢驗,檢驗結果表明十二個模型都具有統計學意義。從方差分析第十二模型中得知:F統計量為34.476,a=0.01水平查表F(12,697)=2.18,F>F0.01(12,697),P<0.01,回歸有非常顯著意義。
對各個系數進行檢驗,檢驗結果表明各個模型的所有系數都具有統計學意義。先是按照偏回歸系數的大小逐步引入自變量。首先引入偏回歸系數最高的為a16,后在進行分析,找到偏回歸系數最高的并進行顯著性分析,只有在變量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時候才能引入,從而依次引入a14、a13、a11、a9、a4、a2、a10、a8、a5、a12、a15,每一個變量都要進行F檢驗,以檢查模型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綜合上述表格,可以得到逐步回歸分析的方程依次為y=2.543+0.158*1-0.077*2-0.235*3-0.14*4+0.315*5-0.095*6-0.095*7+0.166*8-0.179*9-0.074*10+0.118*11-0.075*12 這個方程即為最優的回歸方程,從回歸方程可以看出,中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從性別上與a16、a9、a10、a12有線性正相關關系,與a14、a13、a11、a4、a2、a8、a5、a15呈負相關。
3.1主要結論
3.1.1中國大學生性別上男生比女生有更加積極的體育態度,專業對體育態度的影響明顯低于性別對體育態度產生的影響,但是專業不同表現出體育態度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加。
3.1.2中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在性別差異分歧較大,從專業角度區分差異分歧相對要小。
3.1.3在對待體育態度上,得分較高的前五項基本相同。1)大學里參加體育課和日常鍛煉,是想要保持良好的身體姿態和身體素質(a13);2)上體育課時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和強壯(a5);3)是喜歡上了一堂組織很好的體育課后的感覺(a1);4)上體育課是形成一種積極的(有規律地參加身體鍛煉的)生活方式是一個人在他/她以后的生活中達到最佳的身心狀態的必要因素(a9);5)體育教學和體育鍛煉的價值具有它們的科學依據(a19)。
3.1.4從回歸方程可以看出,影響中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因素中不同Major(專業)與保持良好的體型比它的價值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a16)、在大學期間,有更重要的事情比成為一個受過良好身體教育的人更為重要(a12)、僅通過做他們的日常工作,大多數大學生就可以得到他們所需要的身體鍛煉(a10)有線性正相關關系。
3.1.5從回歸方程可以看出,中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從性別上與保持良好的體型比它的價值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a16)、形成一種積極的(有規律地參加身體鍛煉的)生活方式是一個人在他/她以后的生活中達到最佳的身心狀態的必要因素(a9)、大多數大學生就可以得到他們所需要的身體鍛煉(a10)、在大學期間,有更重要的事情比成為一個受過良好身體教育的人更為重要(a12)有線性正相關關系。
3.2建議
3.2.1體育態度影響大學生的體育行為,終生體育是現代體育的發展方向,是各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方向,終身體育的前提體育學習態度,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們體育正確認知,樹立正確的體育觀;
3.2.2現代大學生個性化比較鮮明,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和形式要符合時代的特點和學生的需要;
3.2.3體育課教學模式要多樣化,只有適合學生需要的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學校和老師不能憑自己的想象進行改革,而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如何讓學生要上體育課。
[1]戴維·邁爾斯. 社會心理學(第8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2]劉一民,孫慶祝,孫月霞.我國大學生體育態度和體育行為的調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1,1(37):28~31.
[3]蔣桂鳳. 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態度及余暇體育行為分析[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10(5):106~110.
[4]潘治賢.遼寧大學生體育態度,興趣和動機現狀的調查研究[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12(6):122~124.
[5]范洪悅.大學生體育活動的態度及其行為的調查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03,3(18):89~90.
[6]趙紅.大學生體育態度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06,26(3):120~122.
[7]王文忠.我國理工科大學生體育態度與行為現狀[J].體育學刊,2004,11(2):107~110.
[8]潘志賢,孫明興,李犀.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動機的調查與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5,12,(28):1636~1637.
2016—03—20
2015年湖北高校省級教學改革項目(2015398);湖北工程學院2014年教學研究項目(2014A42).
胡安義(1972—),男,副教授,碩士,湖北廣水人,主要研究方向為籃球教學與訓練.
G804
A
1009-2714(2016)02- 0033- 06
10.3969/j.issn.1009-2714.2016.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