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福建省寧德市中醫院,福建 寧德352100)
糖尿病腎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目的 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性進行分析。方法 我院腎內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腎病尿路感染患者140例,無菌采集患者中段尿標本進行病原菌分離及藥敏試驗。結果 140例糖尿病腎病(DN)共分離170株菌株,其中革蘭陰性桿菌93株,以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為主;革蘭陽性球菌65株,以糞腸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為主;真菌共分離到12株白念珠菌。68株大腸埃希菌中對亞胺培南(0%)、頭孢哌酮-舒巴坦(5.88%)哌拉西林(17.6%)耐藥率較低;12株肺炎克雷伯菌對亞胺培南(0%)、頭孢哌酮-舒巴坦(8.33%)耐藥率較低。革蘭陰性桿菌中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青霉素、頭孢類、喹諾酮類等抗菌藥物均有較高的耐藥率;革蘭陽性球菌中的糞腸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和呋喃妥因耐藥率較低。結論 糖尿病腎病尿路感染患者尿培養病原菌中革蘭陰性桿菌以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為主;革蘭陽性球菌以糞腸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為主,多數分離菌株具有較高的耐藥率,臨床應根據培養和藥敏結果選擇經濟有效、腎毒性小、合理安全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糖尿病腎病;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藥性
在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較高,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DN患者由于高血糖、免疫功能低下,易發生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又會加重DN患者的病情、威脅患者的生命。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140例DN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檢測和藥敏試驗結果,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
1.1病例信息對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門診及病區收集的140例經臨床確診的糖尿病腎病患者無菌留取中段尿標本進行細菌培養 (剔除同一患者分離重復的菌株)其中男61例,女79例;年齡19~81歲,平均(40.00±8.20)歲。達到以下標準認定為陽性標本:革蘭陰性桿菌>105CFU/ml,革蘭陽性球菌>104FU/ml,真菌>104CFU/ml。
1.2培養方法用一次性定量無菌接種環接種患者中段尿(10μl)于血瓊脂平板及麥康凱平板上,置于35℃培養箱,孵育時間18~24h。
1.3鑒定與藥敏試驗細菌的鑒定及藥敏試驗均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動細菌分析儀進行,培養基購自廣東環凱有限公司,試驗過程嚴格按操作說明進行。藥敏結果判定根據CLSI2014年版標準[1]。
1.4數據分析 采用WHO細菌耐藥性監測中心推行的WHONET5.6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
2.1病原菌分布情況140例糖尿病腎病 (DN)共分離到170株病原菌其分布見表1。

表1 170株病原菌的分布情況
2.2主要革蘭陰性桿菌耐藥率見表2。
2.3主要革蘭陽性球菌耐率見表3。
尿路感染是糖尿病腎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DN患者容易誘發泌尿系統感染主要原因:⑴DN患者中高尿糖是良好的培養基,為細菌和真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優越條件;⑵糖尿病腎病患者長期血糖代謝異常,微小血管硬化病變等引起人體重要臟器供血不足、功能減退,三大物質代謝紊亂,機體營養差,免疫功能降低,易誘發條件致病菌生長;⑶DN患者腎功能不全時,尿量減少,沖刷尿道作用減弱,細菌更易繁殖;⑷DN患者糖尿病病易并發周圍神經病變導致傳導障礙使膀胱收縮無力或者排空障礙,引發尿潴留,為細菌滋生、繁殖提供了條件。⑸同時DN患者不合理的使用激素也易引起細菌真菌的繁殖;⑹高血糖也可使機體內血漿滲透壓增高,中性粒細胞的趨化、吞噬、殺菌功能下降,使機體抗感染抵抗力降低,有利于病原菌生長繁殖。[2-5]目前針對DN患者尿路感染臨床上主要采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但隨著近年來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不斷出現一些耐藥菌株,導致抗菌譜也隨之發生變化,感染多為耐藥菌感染,治愈率低、復發率高,容易反復發作困擾了臨床治療。

表2 主要革蘭陰性桿菌耐藥率[n(%)]

表3 主要革蘭陽性球菌耐藥率[n(%)]
本結果顯示,14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尿路感染感染病原菌譜共分離170株菌株,其中革蘭陰性桿菌93株,以大腸埃希菌(40.00%)、肺炎克雷伯菌(7.06%)為主要分離菌株;革蘭陽性球菌65株,以糞腸球菌(26.47%)、表皮葡萄球菌(5.88%)為主;真菌共分離到12株白念珠菌。革蘭陰性桿菌中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青霉素、頭孢類、喹諾酮類等大多數的抗菌藥物均有較高的耐藥性,給臨床治療帶來困難。耐藥性較低為亞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等抗菌藥物。革蘭陽性球菌中的糞腸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中以萬古霉素和呋喃妥因耐藥率較低。但由于糖尿病腎病患者選擇藥物是必須考慮到藥物的腎毒性,即使藥敏檢驗結果為敏感的藥物如阿米卡星、慶大霉素等具有較強的腎毒性,應慎重考慮,否則易加重患者的腎損害[5,6],而亞胺培南雖然有較好的安全性,但價格卻比較昂貴,且在治療時容易出現菌群失調的現象,綜合考慮臨床上針對革蘭陰性桿菌所致尿路感染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可優先選用哌拉西林、頭孢西丁等安全、經濟的抗菌藥物[7,8]。在革蘭陽性球菌所致尿路感染患者中以糞腸球菌為主,此類病原菌的感染率與耐藥性也在不斷增加。通過藥敏結果可見,革蘭陽性球菌尿路感染患者對青霉素、四環素、紅霉素,奎洛酮類藥物有較高的耐藥性,不宜使用,而對呋喃妥因、萬古霉素的耐藥性較低,可以優先考慮此類藥物。
糖尿病腎病尿路感染多為耐藥菌感染,治愈率低、復發率高[9,10],隨著臨床對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導致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種類與耐藥性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臨床用藥要根據尿培養及藥敏結果選擇經濟有效、腎毒性小的抗生素。
[1]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M100-S24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testing.Ninetee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Wayne: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2014.
[2]唐小玲,洪少杰.糖尿病腎病患者醫院感染臨床特點[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6):627-628.
[3]王宏儒,鮑曉榮,袁軼群,等.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8(8):78-79.
[4]胡秀偉,段雄波,劉青芹,等.尿路感染并發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癥的細菌耐藥性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36(3):398-400.
[5]李艷,朱江.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體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醫師雜志,2013,15(9):1236-1237.
[6]王勛松,徐長輝,袁水斌,等.頭孢哌酮/舒巴坦對常見革蘭陰性桿菌的體外抗菌作用[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6):595-596.
[7]劉愛萍.2型糖尿病并發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險因素分析[D].鄭州:鄭州大學,2014.
[8]楊俊,熊劍旭,熊偉偉.尿路感染病原體分布及耐藥性的調查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5):507-509.
[9]張秀珍,朱德妹.臨床微生物檢驗問與答[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52-55.
[10]趙秀英,胡云建.實用臨床檢驗診斷學叢書:感染性疾病[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68-74.
R587.1,R446.5,Q939.92
A
1674-1129(2016)04-0512-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6.04.034
(2016-03-23;
201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