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劉爽,譚立明,肖揚婧卿,林美芳,吳洋,石莉,羅,陳娟娟,李華(、分宜縣中泰單采血漿有限公司,江西 分宜6600;、南昌大學公共衛生學院0級,江西 南昌0006;、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檢驗科,江西 南昌0006)
獻血漿人群血漿ANA檢測結果的臨床研究
張萍1,劉爽2,譚立明3,肖揚婧卿2,林美芳2,吳洋3,石莉3,羅3,陳娟娟3,李華3
(1、分宜縣中泰單采血漿有限公司,江西 分宜336600;2、南昌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12級,江西 南昌330006;3、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檢驗科,江西 南昌330006)
目的 探討獻血漿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獻血漿與自身抗核抗體(ANA)檢測結果的相關性。方法 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IIF)檢測54例首次獻漿者,44例5年獻漿史者,53例10年獻漿史者的血漿ANA,對其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54例首次獻漿者血漿ANA陽性率31.5%,44例5年獻漿史者血漿ANA陽性率31.8%,53例10年獻漿史者血漿ANA陽性率28.3%,三組獻漿者陽性率比較,P>0.05。結論 不同獻漿次數的人群其血漿中ANA檢測結果陽性率無統計學差異,多次獻漿與AID的發生無明顯關聯。
獻血漿;抗核抗體(ANA);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液制品在現代醫學中應用廣泛,用于治療疾病、拯救生命,其生產用原料的唯一來源是人血漿[1]。目前,原料血漿供應不足,國家相關部門鼓勵各地設置審批單采血漿站,積極擴大獻血漿人群。血漿是血液的重要組成成分,約占血液的55%,其作用主要是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抗凝血經離心后上層淡黃色液體即為血漿。單采血漿術是通過單采血漿機及一次性采血漿耗材自動分離出血漿然后把血細胞回輸給獻漿者的過程,是國內外取得人血漿的主要方式[2]。這種對血液的操作是否會導致抗核抗體(antinuclear antibody,ANA)的出現使其陽性率增加從而導致自身免疫性疾?。╝utoimmune disease,AID)的發生發展至今尚無研究。本研究通過檢測并比較首次獻漿者、5年獻漿史者、10年獻漿史者的血漿ANA陽性率,探討持續獻血漿是否會增加AID的患病率。
1.1材料來源54例首次獻血漿者,44例5年獻漿史者,53例10年獻漿史者,均來自江西省分宜縣中泰單采血漿有限公司,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中獻血漿者體檢及化驗標準診斷合格。54例首次獻漿者男16例,女38例,年齡18~54歲,平均39.76±9.47歲。44例5年獻漿史者男5例,女39例,年齡25~52歲,平均44.30±5.60歲。53例10年獻漿史者男4例,女49例,年齡37~54歲,平均47.32±4.02歲。三組年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首次組與10年組年齡比較P<0.01,首次組與5年組、5年組與10年組年齡比較0.01<P<0.05。不同年齡組年齡差異較大的原因可能是獻血漿者年齡要求為18~55周歲,十年獻漿史者平均年齡最大,首次獻漿史者平均年齡最小,且獻血漿人群變動性較大,能夠長期堅持獻血漿者數量較少,其血漿標本不易獲得。性別構成比首次和五年,五年和十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首次和十年性別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標本的采集標本均來自江西省分宜縣中泰單采血漿有限公司,體檢、檢驗合格者經單采血漿機采集血漿后,留取血漿樣品-20℃冷凍保存待檢[3]。
1.3自身抗體檢測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 (IIF)以Hep-2細胞和猴肝組織為基質檢測ANA,應用德國歐蒙醫學實驗診斷有限公司生產的免疫熒光試劑。操作嚴格按本室作業指導書及說明書進行。檢驗基本流程為待檢標本解凍恢復至室溫,1:100稀釋,檢查加樣板,生物載片恢復至室溫,設陰陽對照、質控對照,加25μl待測樣本至加樣板每一反應區。再將生物薄片蓋于加樣板的凹槽里,室溫孵育30min,沖洗;避光加熒光素25μl,室溫孵育30min,再沖洗,封片鏡檢。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三組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首次、5年及10年獻漿史者的血漿ANA檢測陽性率多組間兩兩比較P>0.05,按α=0.05的檢驗水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IIF檢測ANA結果
2.2首次、5年、10年獻血漿者血漿ANA陽性結果的熒光核型具體分類詳見表2。
ANA是一組將自身各種細胞核成分如核酸、組蛋白、非組蛋白、磷脂及各種蛋白酶等作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總稱。現在對于ANA靶抗原的理解,已由傳統的細胞核擴大到整個細胞,在細胞質和細胞器中也有存在[4]。其化學本質主要是IgG,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在大多數AID中均可呈陽性,且滴度較高[5]。ANA檢測在臨床AID的診斷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有研究表明未經治療的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混合性結締組織?。╩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患者幾乎90%以上都有ANA[6],但ANA檢測缺乏特異性,不能明確抗體具體類型,只能作為過篩試驗。ANA陽性者進一步檢測各亞類ANA抗體對明確診斷、臨床分型、病情觀察、預后及治療評價有重要意義。國外有研究稱ANA檢測的用途是以預防疾病為目的的早期病例發現而不僅僅是以治療為目的的疾病診斷方式[7]。因為任何抗體檢測的敏感性、特異性有一定范圍,且存在一定的假陽性率,假陰性率,臨床上有關于ANA檢測假陰性經多滴度稀釋后顯陽性的病例報導[8]。因此診斷AID,不能單純根據抗體,而應以臨床表現為基礎,結合受檢者的病史、體征、實驗室檢查結果等做出診斷。

表2 首次、5年、10年獻漿者血漿ANA熒光圖形
根據表1的統計結果可知首次獻血漿者、5年獻漿史者、10年獻漿史者血漿ANA檢測結果陽性率兩兩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統計結果表明持續獻血漿與促進ANA的出現及AID的發生無關。
根據表2可知三組血漿ANA陽性時的熒光核型。首次和5年組中ANA熒光斑點型(顆粒型)所占比例最高,與王曉東等研究中的結果相同[9],分別是35.29%和21.43%。三組均有胞漿陽性型,說明抗核抗體的靶抗原不僅僅局限于細胞核,在細胞質也有。三組均有抗有絲分裂特異性結構著絲點和紡錘體的抗體陽性,其中首次獻漿者抗著絲點抗體陽性1例,抗紡錘體抗體2例;5年獻漿史者抗著絲點抗體陽性2例,抗紡錘體抗體陽性2例;10年獻漿史者抗著絲點抗體陽性1例,抗紡錘體抗體陽性1例。有研究報道著絲點型抗體在SLE、PBC、硬皮病、重疊綜合征中均有檢出,不僅是在經典的硬皮病中表達,具有較寬的疾病譜[9]。紡錘體在真核細胞有絲分裂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大量微管組成的細胞器,臨床上有關于小細胞肺癌患者抗紡錘體抗體檢測結果的分析,認為檢測抗紡錘體抗體對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有意義[10]。首次和五年組中均有一例抗高爾基體抗體陽性者,其原因和意義有待進一步研究。
獻血漿是利用全自動單采血漿機,經過全血采集、自動分離出血漿,把血細胞還輸給本人的一種安全的,對健康沒有損害的過程。獻血漿者每次采集的血漿中所含蛋白質的量約為40克,其余的90%均為水分。失去的水分通過自身的身體調節及適當飲水,2h內就可得到恢復,蛋白質也可在2~3日內恢復到原有水平。雖然單采血漿需要經過采血-分漿-還輸血細胞等多個步驟,但其是使用全自動單采血漿機及成套一次性使用采血漿器材操作,并不會造成病毒感染,是安全可靠的,1998年國家衛生部嚴格推行單采血漿機采集血漿以來,無1例交叉感染報道[11]。本次研究通過比較不同獻血漿史者血漿ANA陽性率來探討持續獻血漿與ANA的出現及AID發生是否有關。首次獻血漿者ANA陽性率為31.48%,5年獻漿史者為31.82%,10年獻漿史者為28.30%。通過陽性率比較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其ANA陽性率均較高,其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次研究的不足之處是未設置健康未獻血漿組,抽取其靜脈血抗凝離心后取血漿檢測ANA,探討其陽性率與獻血漿者的差別,以提供將ANA檢測列入獻血漿者健康體檢項目的統計學依據。
[1]王小兵,陳開宇.不同年齡、不同獻血漿次數的獻血漿者血漿蛋白含量的監測[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4,27(11):1433-1434.
[2]劉文芳,焦麗華,代旭蘭.單采血漿術對原料血漿和血液制劑質量的影響因素[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10):865-868.
[3]楊勇,馮艷華,秦陳浩,等.不同抗凝劑種類、操作和保存方法對血漿微粒檢測影響[J].中國公共衛生,2015,31(3):356-358.
[4]彭勇,譚立明,李華,等.ANA、SSA、SSB、RO-52在干燥綜合征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3):229-231.
[5]李春夢,葛凱,劉琳.抗核抗體陽性的標本與其免疫球蛋白IgG含量的相關性[J].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刊),2011,40(6):618.
[6]周正菊,王紅霞,楊章元,等.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患者ANA譜及ANA檢測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18(10):1466-1468.
[7]Fritzler MJ.Choosing wisely:Review and commentary on anti-nuclear antibody(ANA)testing[J].Autoimmun Rev,2016,15(3):272-280.
[8]譚立明,萬雅妮,丁耀東,等.抗核抗體假陰性經多滴度稀釋顯陽性系統性紅斑狼瘡1例報告 [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5,33(6):838-840.
[9]王曉東,董瀟陽,劉旭,等.新疆地區564例抗核抗體陽性結締組織病患者的熒光核型及靶抗原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2011,29 (5):386-387.
[10]明鳳,譚立明,陳娟娟,等.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抗紡錘體抗體檢測的臨床意義[J].免疫學雜志,2014,30(7):628-631.
[11]李麗.加強單采血漿站全面質量管理,確保血液制品安全[J].醫學信息,2015,28(21):11.
R193.3,R457.1+4,R446.62
A
1674-1129(2016)04-0532-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6.04.043
江西省科技廳重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計劃計劃支持項目(編號:20151BBI90047)
譚立明。
(2016-04-06;
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