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鑫 劉婉琴
?
淺析華為“做強做大”
文/李鑫劉婉琴
企業做大做強一直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所謂“大”,是指企業的規模,所謂“強”,是指企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尤其是核心競爭力。主要從資產規模、員工數量和銷售額三個方面來衡量華為是否“做大”;從盈利能力、自主創新能力、經濟貢獻能力三個方面來衡量華為是否“做強”,并總結原因。
企業;做大做強;華為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力軍,也是國家技術進步的助推器,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巨大作用。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了市場經濟,給眾多企業帶來契機,很多企業把握住機會,開始做大做強。
華為是世界500強企業,一直在做大做強的道路上不斷奮進。隨著華為由B2B業務兼著做B2C智能手機,根據2015年的有關數據,華為在中國市場的手機銷量已經超過三星,可以堪稱世界之王,并正蒸蒸日上。其在中國企業發展過程中起著先驅模范的作用,其發展道路都值得我國企業學習和借鑒。
華為于1987年在深圳特區成立,經過近30年的發展,由最初只有2萬元的小型公司逐步成長現在營業額超過2880億人民幣的世界500強企業。如今,華為在通訊網絡設備、信息技術設備以及手機等產品已應用于歐、美、亞、非等世界各地,華為在二十幾年的時間內,通過“針尖戰略”成功構建無形資產網絡,實現了專利技術的行業壟斷。華為把高、精、尖技術與產品市場相結合,已經積累雄厚的技術資本,大大提高了華為的核心競爭力,成為世界企業申請專利之首。
(一)企業做“大”分析
1.資產規模
由表1和表2可知,華為2011-2015年的資產總額漲幅分別為8.33%,16.23%,26.91%,20.14%,均達行業資產總額均值的55倍以上。
2.從業人員數
華為目前的員工人數已達到了17萬人,占行業員工人數的16.57%。
3.銷售額、利潤及市場占有率
我國在經濟改革和政府職能的轉變過程中,要盡快通過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加快形成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法律保障的國家權力縱向配置體系與運行機制。這既是形成合理的行政秩序、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的基本前提,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從目前來看,主要應推進政府間財政關系立法,讓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劃分做到有
華為五年來的銷售收入不斷增長,由2011年到2015年的漲幅達48.37%,2015年已是行業平均營業收入的90倍。且華為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為15.9%。此外,五年來華為的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均遠高于行業的平均營業利潤及平均凈利潤。華為五年來的各項指標均呈現上漲趨勢,且已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說明華為已經做大,在行業中占有絕對的優勢地位。

表1:行業的各項指標 單位:百萬人民幣

表2:華為的各項指標 單位:百萬人民幣
(二)企業做“強”分析
1.盈利能力
華為五年來營業利潤率分別、營業凈利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分四個指標均遠高于行業的平均水平,都在2倍以上。這說明,華為的盈利能力及行業競爭力不斷壯大,已經做強,成為我國電子通訊設備行業中的領頭羊。
2.自主創新能力
五年來華為的專利數量不斷攀升,2015年華為申請的專利數量已經達到了50377項,成為我國申請專利數量最多的公司,同時也是2015年申請國際專利冠軍。從2011年到2015年,華為研發費用從237億到596億,漲幅達151%,每年的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都在8%以上,2015達到了15.1%,遙遙領先行業其他企業。
3.經濟貢獻能力
華為公司沒有上市,無需對投資者進行分紅,華為的經營成果無需向海外分配,并且華為的員工持有99%的股份,公司通過全球銷售獲得利潤,并一直保持對員工分紅,使得華為員工的工資比例在行業中處于較高水平。華為的從國外獲取資金在國內向員工分配,這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內需,提高了國內消費水平。此外,在國際收支中華為實現了產品出口和利潤回國的雙順差,增加了國內資本存量,有效推動國內經濟的發展。
(三)華為在“做強”的原因分析
1.產品戰略:華為“針尖戰略”下打造精品。
華為的崛起與之堅持“針尖戰略”密不可分?!搬樇鈶鹇浴钡暮诵木驮谟谝詣撔芦@得專利,用專利打造核心技術,提高核心競爭力。一方面,開發和研究高附加值的產品,聚焦精品手機,以客戶需求作為戰略出發點,重點研發能真正滿足客戶的產品。并且從2016年開始,華為將開始5至10年的改革,全面實行“精兵作戰”戰略。這個戰略的核心就是使產品定位更精準且技術更精細。
2.技術取得方式:華為自主創新創造更大價值
華為以其不斷提高的自主創新能力來獲取技術。華為通過全球16個研究院/所、36個聯合創新中心,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創新合作,通過共享對ICT技術發展的洞 察,推動技術進步以更好地建設全聯接世界。在2005年-2015年中,華為研發投入已超過2400億元人民幣,同時,在華為17萬員工中,研發人員占到45%。由此可見,華為的巨額投入,必然使其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富有創新力的成果。
3.跨國經營策略:華為以亞非拉“包圍”發達國家份額高
華為首先是主攻亞非拉市場,尤其是非洲市場,即在技術和實力還不夠強大前,先獲取在這些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地區儲備實力,同時針對這些地區消費水平低、行業競爭者不多的特點,以高性價比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使得市場占有率不斷攀升,營業收入在2015年已達到千億元。在積累大量的專利創新資本后,華為的實力和科技創新水平已位于領先地位,把目標市場也指向歐美等發達國家。可以說華為的產品基本以實現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銷售。
4.企業基本制度:華為員工股權持有制積極性高
華為選擇的是非上市股份合作制,對外堅決不上市,對內則實施了徹底的股份合作制,即允許有能力且對公司貢獻大的員工購買公司股權。根據華為2015年的年報顯示,其員工持股人數達到79563人,持股占總股本的99%,任正非擁有股權1.4%。因為華為每年都有較高的利潤,華為員工每年的收入都十分可觀,這當中股權分紅的比重貢獻較大。由于員工是公司的所有者,他們為了獲得更多的收益,將會更加積極投入公司的研發、生產、經營與管理,這必將對企業的發展壯大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長板理論”啟示--核心競爭力是王道,充分發揮合作共贏的優勢
“長板理論”其核心思想是,當木桶傾斜時,木桶的長板決定了裝水量的多少。所以對于企業做大做強來說,木桶的長板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圍繞這塊長板能夠創造更高的經濟利益。所以,必須要有很強的產品研發以及技術創新能力,這樣才能形成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增強企業的“造血”功能,不斷有新的增長點來推動企業的更好更快地發展。
(二)“快魚法則”啟示--抓住機會,學會變革
“快魚法則”強調目前市場競爭存在一種“快魚吃慢魚”的現象,說的是能抓住機會迅速吃掉魚的“快魚”能在海洋生存更久。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講,企業要做大做強,擴張是必然的。企業要能抓住市場上稍縱即逝的機會,準確的把握住市場的脈搏,變革原有傳統落后思想,快速出擊搶占市場才能贏得成功。
(三)“4+2”法則啟示—公司正確有效的經營管理,充分利用人才資源
“4+2”法則是指企業在4個經營管理實踐中,努力做到戰略正確、執行到位、文化優良和組織合理優秀,并在人才、創新、領導力及兼并合作中選取2項做好做優,這樣才能促進企業不斷壯大。因此,我國企業想要做大做強,一方面必須確立明確的戰略目標,進一步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而完善企業的組織結構,保證企業的戰略計劃得到有效執行,豐富企業的文化;另一方面,企業要重視人才的培養,加大對管理層的培養力度,提高管理層的領導能力和決策能力,同時要注重對員工的激勵,制定適當的激勵政策,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充分發揮企業上下層的人才優勢。
終上所述,筆者認為,企業的做大在于更好的發揮規模經濟的作用,能夠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而企業做強的本質在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即能夠使企業能夠適應經濟快速變化和發展的時代,保持活力和創新力。企業做大和做強都十分重要,企業不能盲目的追求“做大”,更應該注重做“強”。
[1]李廣軍.華為的專利戰略及其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啟示與借鑒[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04.
[2]王曉青.聯想集團的發展及運營模式[J].經營管理,2013,09.
[3]欣依.解讀中國特色的世界500強——從上榜《財富》世界500強的企業看中國經濟發展態勢[J].中國新時代,2011,10.
[4]張庭賓.聯想巨虧VS華為稱王:中國兩條對外開放道路高下已分[J].昆侖策研究意義,2016.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 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