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國良 秦毅
臨床經驗薈萃
經陰道彩超判斷孕囊著床部位指導早孕手術的臨床價值
武國良秦毅
作者單位:264300 山東 榮成,榮成市人民醫院超聲科
目的 探討經陰道彩超判斷孕囊著床部位指導早孕人工流產手術的價值。方法 選取2011 年4月—2014年11月在榮成市人民醫院就診的宮內早孕要求進行人工流產且無手術禁忌證孕婦80例為觀察組,通過經陰道彩超確定孕囊著床部位的滋養層動脈,標明具體著床位置,指導臨床人工流產;選取同期按傳統方法施行人工流產的100例孕婦為對照組。觀察并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月經恢復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月經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15.952、9.703、4.814,P<0.05)。觀察組出現不全流產1例、對照組2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61,P>0.05)。觀察組出現盆腔炎或陰道炎2例、對照組3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42,P>0.05)。結論 經陰道彩超判斷孕囊著床部位指導人工流產術,在孕5周、孕囊直徑達1.0 cm時即可進行,操作簡單、成功率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早孕;人工流產術;經陰道彩超檢查;孕囊;著床部位
早期妊娠人工流產術作為避孕失敗后的補救措施,在臨床應用較廣泛,但是,該術式存在一些術中、術后并發癥,其中人工流產不全的發生率約為0.6%~1.01%[1-3],提高手術醫師的技術水平和責任心,是降低手術并發癥發生率的關鍵[4]。近年來,筆者通過經陰道彩超判斷孕囊著床部位,為臨床早期妊娠人工流產術提供指導,避免了傳統手術的盲目操作,提高了宮腔操作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降低了術中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4月—2014年11月在榮成市人民醫院就診的宮內早孕要求進行人工流產且無手術禁忌證孕婦80例為觀察組,通過經陰道彩超確定孕囊著床部位的滋養層動脈,標明具體著床位置,指導臨床人工流產;選取同期按傳統方法施行人工流產的100例孕婦為對照組。觀察組:年齡17~48歲,平均(27.6±3.6)歲;孕周5~8周,平均(5.9±0.4)周;孕產次(1.94±0.9)次。對照組:年齡17~48歲,平均(28.1±3.8)歲;孕周6~9周,平均(6.8±0.5)周;孕產次(1.91±1.0)次。兩組均無子宮畸形、子宮肌瘤、子宮過度前傾前屈或后傾后屈、宮角妊娠者。兩組年齡、孕產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0.898、0.209,P>0.05);孕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091,P<0.05)。所有孕婦或其家屬術前均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1.2儀器及檢查方法
1.2.1觀察組 術前采用GE LOGIQ9、LOGIQ7彩色多普勒聲像儀,經陰道腔內E8C探頭,頻率8~11 MHz。取膀胱截石位行經陰道彩超檢查,將陰道超聲探頭插入涂有無菌耦合劑的無菌乳膠套內,緩慢置入陰道內行縱、橫、斜多切面掃查,觀察子宮和孕囊大小、孕囊內有無胚芽、心管搏動情況及卵黃囊,測量孕囊或胎芽估測孕周,重點檢測孕囊周邊的滋養動脈血液流速和血流阻力指數(RI);橫切把宮壁分8段,分別為前壁、后壁、左側壁、右側壁、左前壁、右前壁、左后壁、右后壁,觀察滋養動脈位置,并做好記錄;縱切測量宮頸的長度、孕囊著床部位滋養層動脈距離宮頸內口的長度,并做好記錄。臨床手術醫師根據超聲檢查資料,能夠確定每例孕婦孕囊著床的具體位置,在其指導下行人工流產術。
1.2.2對照組 行傳統人工流產術,常規擴張宮頸,放入吸管,常規吸刮后再用刮匙刮宮腔,直至感覺宮腔粗糙、組織物吸刮干凈。所有孕婦均要檢查吸出組織確定為絨毛后,方可結束手術。
1.3觀察指標 手術時間(以放置陰道窺器開始到手術結束為止)、術中出血量(吸引器中收集的血液量)、月經恢復時間、不全流產、盆腔炎或陰道炎。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時間、月經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出現不全流產1例、對照組2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61,P>0.05)。觀察組出現盆腔炎或陰道炎2例、對照組3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42,P>0.05)。
基層醫院的臨床醫師基本憑經驗對需要行人工流產的孕婦實施手術,即盲刮、盲吸,易引發損傷性并發癥,如大出血、空吸、漏吸,可能導致手術失敗需要二次清宮,也可能導致病人愈后不良,留下嚴重的后遺癥[5-6]。傳統人工流產術過度吸刮子宮內膜,容易造成子宮內膜廣泛性損傷,導致子宮內膜變薄,進而影響月經來潮,甚至閉經。
本研究觀察組術前通過經陰道彩超找出孕囊周邊的滋養層動脈,找到孕囊著床的位置,測出孕囊距宮頸內口的距離,臨床醫師依據超聲數據,能夠明確進針深度、孕囊著床位置,可以有針對性的行負壓吸引,減少對子宮內膜的損傷,從而大大提高手術操作的準確性、安全性。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月經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不全流產、盆腔炎或陰道炎發生例數也較對照組少,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研究顯示,行早孕人工流產術時,如孕囊著床面積小,吸宮時負壓可控制在350 mm Hg左右,以減輕病人吸宮時的疼痛感[7]。隨孕周增加,人工流產術的術中出血量也增多[8],既往因孕囊較小容易發生漏吸,現在,在陰道彩超指導下,對于孕周為5周的早孕者,只要彩超測得孕囊直徑達1 cm即可行人工流產術,可以減少出血量且無漏吸,縮短手術時間,有利于術后康復。
綜上,本研究顯示,經陰道彩超判斷孕囊著床部位指導人工流產術,客觀、方便、操作簡單,病人出血量少,效果滿意,安全可靠,尤其適合基層醫院,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月經恢復時間比較
[1] Hamoda H, Templeton A. Medical and surgical options for induced abortion in first trimester[J]. 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10, 24(4): 503-516.
[2] 王海云,帥文,陳翠琴,等.口服米非司酮預防早孕人流不全的臨床研究[J].生殖與避孕,2007,27(10):684-687.
[3] 彭萍,劉欣燕,戴晴,等.超聲監測在早孕電吸人工流產手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0,32(5):509-512.
[4] 唐厚秀.影響人工流產不全或漏吸的相關因素分析及防治對策[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2):131-132.
[5] 杜曉虹.203例B超監視婦產科手術儀在人工流產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0):131-132.
[6] 吳良芝.江南,馮亦軍,等.無痛可視人工流產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8):4024-4025.
[7] 何國梅.B超監視婦產科手術儀聯合微管終止早早孕的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0,7(3):57-58.
[8] 李飛浪,傅紅春,陳萬清,等.負壓吸宮人流術中出血相關因素分析[J].感染、炎癥、修復,2006,7(2):87-89.
R44
A
1672-7185(2016)07-0040-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6.07.017
201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