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軍,王引俠,何 瑛,馬 媛(.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骨一科,陜西7000;.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陜西7000;.西藏民族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陜西咸陽708)
骨科護士崗位管理實踐與應用研究
張亞軍1,王引俠2,何瑛3,馬媛2
(1.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骨一科,陜西712000;2.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陜西712000;3.西藏民族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陜西咸陽712082)
目的探討骨科護士崗位管理的實踐與應用效果。方法按照護士崗位管理要求,從2014年4月對骨科護士從護士配備、崗位設置、崗位培訓、晉級標準、績效考核等方面制訂方案并實施,統計崗位管理實踐前后1年骨科護理質量,對患者、護士、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護患糾紛、患者投訴及風險事件等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比較。結果與實施前比較,實施護士崗位管理后,骨科護理質量各項指標評分顯著升高,患者、護士、醫生對骨科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投訴、護理缺陷、輸液相關事件、跌倒/墜床、管道滑脫發生率均較實施前減少或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士崗位管理有助于提高骨科護士工作責任感及積極性,加強了護理團隊建設,提升了護理質量,有效減少了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了患者、護士、醫生滿意度,促進了骨科優質護理服務的深入開展。
醫院,骨科;護士;病人滿意度;護士病人關系;醫生病人關系
為了充分調動骨科護士工作積極性,提高專科護理水平,完善績效分配制度,進一步加強骨科護理隊伍的科學管理,在改革臨床護理工作模式、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的基礎上,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骨一科從2014年4月起以實施護士崗位管理為抓手[1],從護士配備、崗位設置、崗位培訓、晉級標準、績效考核等方面結合骨科專科特色,建立和完善了適合科室護理特點的崗位管理制度體系[2],并應用于臨床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將經驗和方法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骨一科開放床位40張,有護士16名,均為女性;年齡21~46歲,平均(25.4±1.7)歲;工作年限:1~23年,平均(4.6±1.3)年;學歷:本科1名,大專15名;職稱:主管護師2名,護師9名,護士5名。2014年4月開始實施護士崗位管理。
1.2方法
1.2.1組織護士學習并動員,加強認識在護理部的指導下,護士長組織科室護士學習護士崗位管理相關資料[3],對護士進行動員,使護士對崗位管理有了充分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制訂骨科護士崗位管理方案[4]。
1.2.2合理配置護理人員遵循責任制整體護理工作模式的要求合理配置人員,使科室實際床護比不低于1∶0.4,每名護士平均負責的患者數不超過8個,以保障責任制整體護理的落實。
1.2.3對護士崗位分類按照工作性質將崗位分類:護理管理崗、臨床護理崗、臨床教學崗。其中,護理管理崗1個,占6.25%;臨床護理崗15個,占93.75%;臨床教學崗5個,占31.25%。本文主要就臨床護理崗位管理進行討論。
1.2.4制訂各類崗位護士任職資格和崗位說明書結合工作性質、工作任務、責任輕重和技術難度等要素,確定各類崗位的基本任職條件,使護士的經驗能力、技術水平、學歷和專業技術職稱等與崗位的任職條件相匹配。形成臨床崗位說明書15份,包括崗位名稱、任職資格、崗位描述、崗位職責、考核標準等。使護士的專業能力、技術水平、學歷、職稱等與崗位任職條件相匹配。
1.2.5臨床護理崗實施層級管理(1)臨床護理崗分為5個層級。為了進一步體現能級對應,將臨床護理崗分為N0~45個層級,科室根據“護理人員分層管理資質及工作職責”,對護士實施分層級管理,做到層級與崗位對應。如實際符合條件的人數超過相應的崗位數時,要實施公開競聘,聘到崗者方可對應相應層級。本科N0級護士2名,N1級護士5名,N2級護士4名,N3級護士2名,N4級護士2名。(2)制訂晉級考核表,明確護士層級考核及晉級標準。根據基本年資、培訓學時、考核情況、業務能力、教學科研、綜合評價等多項指標及工作職責,完善N0~4級護士考核及晉級要求,并對應相應崗位,體現不同層級不同崗位、不同要求、不同考核內容。各層級每年考評1次,考核達標并符合晉級基本條件時,方可申請晉級。
表1 崗位管理實施前后護理質量重點指標得分比較(s,分)

表1 崗位管理實施前后護理質量重點指標得分比較(s,分)
注:-表示無此項。
時間n 特一級護理基礎護理護理文件書寫重點環節管理專科護理措施落實專科健康教育核心制度落實實施前實施后1 5 1 5 t P --9 1 . 2 1 ± 1 . 4 7 9 8 . 4 3 ± 2 . 3 6 3 . 2 9 <0 . 0 5 8 1 . 3 5 ± 2 . 3 2 9 7 . 3 7 ± 5 . 4 1 4 . 5 7 <0 . 0 5 8 2 . 1 6 ± 3 . 7 4 9 6 . 6 7 ± 5 . 3 8 3 . 6 7 <0 . 0 5 8 9 . 7 4 ± 2 . 1 1 9 6 . 5 4 ± 1 . 1 3 6 . 8 8 <0 . 0 5 8 5 . 9 4 ± 2 . 6 7 9 5 . 4 3 ± 1 . 9 0 8 . 1 9 <0 . 0 5 8 4 . 2 2 ± 5 . 4 9 9 4 . 1 2 ± 4 . 3 7 7 . 3 7 <0 . 0 5 9 3 . 0 5 ± 3 . 9 7 9 6 . 7 1 ± 4 . 6 5 4 . 3 1 <0 . 0 5

表2 崗位管理實施前后患者、護士、醫生滿意度調查比較
1.2.6建立崗位培訓制度,多途徑多模式實施分層級培訓(1)通過集中授課、科室帶教員現場培訓、床旁隨機培訓、晨交接班培訓等方式,實施分層級培訓。(2)選派N2~4級護士參與國家級或省級專科護士培訓,提升護士專業內涵。(3)結合典型案例,開展服務劇本、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CBL)聯合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方法、實景案例模擬競賽等新的培訓模式。
1.2.7建立基于崗位工作評價的績效考核制度制訂“護理崗位管理績效考評方案”[5],以崗位為基礎,將護理人員崗位績效考核項目分為工作量、崗位分級、護理質量、綜合素質、工作能力、出勤及勞動紀律、執行力、團隊精神、滿意度、考核情況、繼續教育共計11項內容,滿分為200分。護理三級質控組織對護士進行考核,護士長根據考核結果發放績效。護士個人績效分配總額=單元績效分配總額/(單元個人考核總分×個人考核得分)。
1.2.8觀察指標
1.2.8.1護理質量應用本院《護理質量評分標準》,由護理三級質控組織進行檢查、考核。
1.2.8.2患者、護士、醫生滿意度實施崗位管理前后應用同一《患者滿意度調查表》、《護士滿意度調查表》、《醫生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進行滿意度調查。
1.2.8.3記錄崗位管理實施前后患者投訴例數、護患糾紛例數、風險事件例數。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崗位管理實施前后護理質量重點指標得分比較實施護士崗位管理后,護理質量重點指標得分均優于實施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崗位管理實施前后患者、護士、醫生滿意度調查比較實施護士崗位管理后,患者、護士、醫生滿意度均高于實施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崗位管理實施前后護患糾紛、患者投訴及風險事件發生情況比較實施護士崗位管理后,患者投訴、護理缺陷、輸液相關事件、跌倒/墜床、管道滑脫發生率均較實施前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崗位管理實施前后護患糾紛、患者投訴及風險事件例數比較[n(%)]
3.1護士崗位結構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護理工作質量及效率,合理科學的人力資源配置對改善患者護理局面、提高患者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開展護士崗位管理,遵循按需設崗、科學合理,按崗取酬、競聘上崗的原則,將護士從身份管理逐步轉變為按崗位管理。本研究在對骨科工作性質及工作量進行充分評估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配備N0~4級護士,使各級各類護士能全面履行工作職責。通過對護士實施崗位管理后,使得護士按自身能力進行分層,護士護理能力與崗位工作匹配,從而提高了護理質量,有效控制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了患者、護士、醫生滿意度[6]。
3.2實施崗位管理后,護理人員對自身工作及責任更加清晰,工作質量標準更加完善,讓不同層級的護士分管不同病情的患者,使護理工作更具彈性空間,提高護理質量[7]。每班可安排高層級的護士在崗,可及時解決低層級護士遇到的難題,使得護理問題能及時解決,避免風險事件發生。
3.3對N0~4級護士進行分層級培訓,整個培訓體現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以全面落實崗位職責為目標,形成了突出專業內涵、注重實踐能力、體現人文護理、適應臨床護理發展需要的崗位培訓制度,同時結合多模式、多途徑培訓方法[8],使各崗位、各層級護士掌握了相應崗位、相應層級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極大提高了培訓效果,提高了護士業務能力,顯著提高了護理質量和各方滿意度。
3.4實施護士崗位管理,進一步明確了崗位類別、崗位職責、培訓考核目標、晉級標準等,使其成為護理人員管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逐步實現護理管理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專業化的目標。
3.5結合崗位分類、技術能級,實施績效改革[9],客觀公正地評價不同層級護士的工作業績,體現不同能級護士被賦予不同的責、權、利,從而形成有激勵、有約束的內部競爭機制,推動護理管理創新,促使護理團隊穩定、高效、可靠、有序地發展[10],深入持久推進優質護理服務。
總之,實施護士崗位管理,體現了不同級別護理人員的專業價值,為護士職業生涯發展了搭建階梯,激勵了護士服務臨床一線[11],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服務。
[1]吳欣娟.護士崗位管理與培訓實踐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 (5):7-9.
[2]楊莘,董婷婷,李冬.醫院護士崗位管理的設計方法與實踐[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3):161-163.
[3]李麗,葉文琴,田東惠.國內外護理崗位設置現狀分析[J].護理研究,2013,27(4A):876-877.
[4]張辰,范秀云,李慶印,等.心血管病房護士崗位管理方法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9):47-50.
[5]朱秀琴,劉于,汪暉.基于護士崗位管理與績效考核的設計與實施[J].護理研究,29(1B):242-244.
[6]溫賢秀,敬潔.實施崗位管理對護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3,28(1):6-8.
[7]孫波,祝雪.內分泌科護士崗位管理的實踐與探索[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9):59-61.
[8]張玉蓮,李婷,茍寧.護士分層級多途徑聯合培訓實踐[J].護理學雜志,2015,30(12):66-69.
[9]王愛平.基于崗位評價的護士崗位管理和績效獎金分配[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9):909-911.
[10]曾丹,王英.急診護士崗位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4):72-74.
[11]何小蘭.崗位管理對護士核心能力與工作滿意度的影響研究[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3.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7.060
C
1009-5519(2016)07-1107-03
(201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