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小儉,楊 昕(長沙市第三醫院普外科,湖南410000)
全結腸系膜切除在腹腔鏡輔助右半結腸癌根治性切除中的應用
賀小儉,楊昕
(長沙市第三醫院普外科,湖南410000)
目的研究并分析全結腸系膜切除在腹腔鏡輔助右半結腸癌根治性切除中的應用。方法將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該院住院并實施全結腸系膜切除右半結腸癌根治性切除術的54例原發性右半結腸癌患者納入該研究,按照手術類型的不同將54例患者分為腹腔鏡組和開腹組,各27例。兩組均采用全結腸系膜切除術,前者使用腹腔鏡輔助法,后者采用開腹法,對比兩組手術效果。結果腹腔鏡組Ⅰ期與Ⅱ期淋巴結掃出數量與開腹組無顯著差異,Ⅲ期多于開腹組。腹腔鏡組在術后排氣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及住院時間方面優于開腹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結腸癌患者,采用腹腔鏡輔助行全結腸系膜切除術術中出血量少,并發癥發生率低,康復速度快,住院時間短,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使用。
結腸腫瘤;腹腔鏡檢查;結腸系膜;淋巴結切除術;手術后期間
全結腸系膜切除術的應用有效提升了直腸癌根治術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復發率,這一技術最早由德國教授Hohenberger在2009年提出,這一療法注重臟層與壁層筋膜間的潛在解剖間隙,與腫瘤“完整切除(enbloc resection)”完全相符,全結腸系膜切除術能夠降低腹腔種植機會,從而降低腫瘤局部復發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1]。本研究采用腹腔鏡輔助行全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原發性右半結腸癌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將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住院并實施全結腸系膜切除右半結腸癌根治性切除術的54例原發性右半結腸癌患者納入本研究。本組患者均為首次手術,能夠耐受腹腔鏡手術。排除標準:急診手術者;存在腸梗阻的患者;有其他惡性疾病者;合并腸梗阻者;手術前后化療史與放療史者;資料不全者。其中男34例,女20例;術前TNM分期:Ⅰ、Ⅱ、Ⅲ期分別為5、21、28例;腫瘤位置:盲腸、升結腸與結腸肝曲分別為14、26、14例。按照手術類型的不同將54例患者分為腹腔鏡組和開腹組,各27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術前TNM分期與腫瘤位置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開腹組右半結腸癌根治術切除內容有大網膜、盲腸、15 cm末端回腸、肝曲、升結腸與右側橫結腸,切除完畢后清掃患者腸旁、中間部分、腸上與中央組淋巴結。腹腔鏡組患者采用頭低足高位,將身體向左傾斜,小腸向左上腹撥開,使用中間入路,用超聲刀尋找出Toldt間隙,清掃中央組淋巴結,在根部將供血動脈離斷,根據腫瘤位置,選擇性在根部結扎,切斷腸系膜下靜脈,將Toldt間隙銳性分離,保障系膜的完整性,沿腸系膜下動脈向頭端分離間隙,直到胰腺下緣,將胃結腸韌帶打開,進入小網膜囊,向尾端分離結腸系膜,游離側腹膜,確定患者結腸系膜邊界,游離脾曲,確定止點,在胰腺下緣離斷腸系膜下靜脈,牽拉回盲部,沿盲腸、升結腸外側在升結腸系膜和側腹壁的交界處切開側腹膜,與內側解剖層面貫通[2-3]。
1.2.2評估指標對比兩組淋巴結清掃數量、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進食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1]。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
腹腔鏡組Ⅰ期與Ⅱ期淋巴結掃出數量與開腹組無顯著差異,Ⅲ期多于開腹組,兩組清掃淋巴結數量對比見表1。腹腔鏡組在引流管拔除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后進食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方面優于開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清掃淋巴結數量比較(±s,個)

表1 兩組清掃淋巴結數量比較(±s,個)
組別腹腔鏡組開腹組n Ⅰ期 Ⅱ期 Ⅲ期 合計2 7 2 7 1 9 . 0 ± 2 . 7 1 8 . 0 ± 3 . 2 2 1 . 2 ± 6 . 8 1 9 . 7 ± 4 . 4 2 3 . 1 ± 5 . 9 1 8 . 3 ± 5 . 0 2 2 . 2 ± 7 . 7 1 8 . 7 ± 4 . 2

表2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指標比較
臨床研究顯示,全結腸系膜切除術可以有效改善結腸癌患者的預后,且不會增加患者的并發癥,該種技術不僅可以增加患者淋巴結的清掃數量,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5]。全結腸系膜完整切除有側方入路與中間入路2種形式,本研究使用的是中間入路,該種方式可以避免操作擠壓給患者帶來不良的影響[6-7]。在操作時,需要將回結腸血管作為中間入路標志,將腸系膜打開,沿途查看右半結腸血管變異情況,進行準確的定位后再行切除術,對于肝曲腫瘤,要將右2/3位置橫結腸與全部大網膜切除,將結腸系膜向外分離,避免損傷患者的輸尿管[8-9]。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組Ⅰ期與Ⅱ期淋巴結掃出數量與開腹組無顯著差異,Ⅲ期多于開腹組。腹腔鏡組在引流管拔除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后進食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方面優于開腹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因此,對于結腸癌患者,采用腹腔鏡輔助行全結腸系膜切除術術中出血量少,并發癥發生率低,康復速度快,住院時間短,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使用。
[1]Hohenberger W,Weber K,Matzel K,et al.Standardized surgery for colonic cancer: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 and central ligation——technical notes andoutcome[J].Colorectal Dis,2009,11(4):354-364.
[2]葉穎江,高志冬,王杉,等.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在結腸癌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31(6):494-496.
[3]馮波,陸愛國,王明亮,等.中間入路腹腔鏡下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根治右半結腸癌35例可行性與技術要點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2,32(4):323-326.
[4]葉穎江,Hohenberger W,王杉.結腸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規范化質量控制手術的趨勢[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31(6):470-472.
[5]曾劍鋒,袁小波,王修健.外科治療左半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8):128.
[6]詹勇.左半結腸癌并梗阻一期吻合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5):62-63.
[7]張瑞卿.左半結腸癌并梗阻Ⅰ期吻合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1):63-64.
[8]Adamina M,Manwaring ML,Park KJ,et al.Laparoscopic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 for right colon cancer[J].Surg Endosc,2012,26(10):2976-2980.
[9]劉奕武,沈雄飛,程勇.結腸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5):585-587.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5.039
B
1009-5519(2016)05-0742-02
(201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