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永紅,羅小艷,祝 虹,夏勝玲,譚小林,李青青,陳氣虹(合川區人民醫院,重慶401520)
經外周靜脈中心靜脈置管與中心靜脈置管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
蔣永紅,羅小艷△,祝虹,夏勝玲,譚小林,李青青,陳氣虹
(合川區人民醫院,重慶401520)
目的通過觀察經外周靜脈中心靜脈置管(PICC)與中心靜脈置管(CVC)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評價2種置管方式的效果及并發癥。方法選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該院收治的132例CVC置管患者及118例PICC置管患者進行臨床觀察并統計,對2種置管方式的成功率、導管滑脫率、導管留置時間、血氣胸發生率及血行感染率等方面進行分析。結果PICC組患者的首次置管成功率為96.61%(114/118),高于CVC患者的79.55%(105/132),置管后平均留置時間[(179.0±93.2)d]遠高于CVC組[(54.0±21.7)d],導管脫出率[0.85%(1/118)]低于CVC組[12.12%(16/132)],PICC組血氣胸發生率(0.00%)低于CVC組[1.51%(2/132)],血行感染率[2.54%(3/118)]低于CVC組[9.09%(12/13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ICC置管較CVC置管成功率高,且血氣胸、血行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因此,對于長期化療的腫瘤患者,PICC置管具有顯著的優勢。
腫瘤;導管,留置;導管插入術,中心靜脈;插管法;護理工作
近年來,腫瘤的發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而化療作為一種基本的治療方式對腫瘤患者的生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化療常通過靜脈給藥,而臨床上對于該類患者多采用經外周靜脈中心靜脈置管(PICC)和中心靜脈置管(CVC)2種方式,此外,對于長期缺乏營養,或進行胃腸道手術的術前及術后,需要禁食及靜脈補充營養的患者也可經此途徑靜脈滴注。因化療藥物或高濃度營養液對血管的刺激性均較大,長期穿刺不僅會造成患者的靜脈損傷,也會使靜脈炎、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大大提高,且容易造成患者的恐懼心理。CVC最常被用于重癥監護患者,通常經頸內靜脈或鎖骨下靜脈途徑直接將導管置入中心靜脈。CVC的應用給靜脈滴注給藥帶來了飛躍,而近年來發展起來的PICC置管術是指由外周靜脈穿刺插管至中心靜脈,無疑又是一次技術的突破。本研究旨在探討上述2種置管方式的臨床效果、使用價值及并發癥發生率,為臨床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納入本次研究的病例均為本院2013 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腫瘤化療患者,共250例,其中男127例,女123例;年齡32~82歲,平均(52.4± 4.3)歲。將所有患者分為PICC組(118例)及CVC組(13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腫瘤部位及是否轉移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置管方法PICC組置管的118例患者中,導管的尖端至上腔靜脈置管患者109例,至右側頸內靜脈置管7例,至鎖骨下靜脈置管者2例,穿刺后均采用“X”線將最終置管位置確定在上腔靜脈處。CVC組置管的132例患者中,經鎖骨下靜脈置管21例,經頸內靜脈置管52例,經頸外靜脈置管47例,經股靜脈穿刺置管12例。對兩組患者的導管進行維護均選取有操作經驗的護士,遵循相同的規范準則和方法進行操作。
1.2.2臨床觀察指標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置管次數并計算置管成功率、導管滑脫率、血氣胸發生例數及血行感染發生例數,分析反復置管的原因,并對患者置管后的留置時間進行隨訪,對2種置管方式的臨床效果及效率進行評價。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置管成功情況比較PICC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達96.61%,高于CVC組的79.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置管成功情況比較[n(%)]
2.2兩組置管后留置時間比較PICC組置管后留置時間37~402 d,平均(179.0±93.2)d;CVC組置管后留置時間4~83 d,平均(54.0±21.7)d。兩組平均留置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拔管原因比較PICC組患者97.46%可以正常取管,因意外情況取管的患者僅3例,而22.73%(30/ 132)的CVC組患者未在正常情況下取管,兩組拔管原因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拔管原因比較[n(%)]
2.4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PICC組無血氣胸發生,血行感染發生率為2.54%(3/118);CVC組血氣胸、血行感染發生率分別為1.51%(2/132)、9.09%(12/132)。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PICC不僅在越來越多的腫瘤患者中被使用,并且在臨床上各類靜脈滴注治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一般情況下來講,腫瘤患者接受治療的時間較長,通常情況下均需在化療前后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及營養支持[2],而患者使用的治療藥物因其高濃度、酸堿性會對人體的靜脈血管產生強烈的刺激性,尤其是發生藥物外泄時,將給患者的局部皮膚和周圍軟組織造成非特異性炎癥[3],造成患者的局部疼痛及淺靜脈炎,嚴重者可使靜脈發黑變硬。CVC相關的感染包括穿刺部位感染及血行感染[4],據統計,留置CVC并發導管相關感染的概率為0.15%,而并發感染后的死亡率為12%~25%[5]。對于大于65歲的老年癌癥患者,這種概率還將增加3倍[6]。本研究中,PICC組并發血行感染的患者僅為3例,發生率明顯低于CVC組(12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感染途徑可能是細菌通過穿刺點沿著導管侵入并進行血行播散,與患者導管穿刺部位、留置時間、是否有基礎疾病及靜脈高營養、輸血等因素有關[7]。
PICC的穿刺部位通常選擇在貴要靜脈或肘正中靜脈等肘部靜脈,從而使導管置入上腔靜脈或鎖骨下靜脈,因穿刺靜脈可在體表直接捫及,為直視下操作而非盲穿,操作相對簡單且損傷小,成功率及安全性均較高[8]。相對而言,CVC穿刺的靜脈位置均較深,周圍組織結構復雜,不易直接捫及,且臨近重要臟器,穿刺是否成功與操作者的經驗直接相關。本研究中,CVC組血氣胸發生率為1.51%,而首次置管成功率僅為79.55%,遠遠低于PICC的96.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靜脈置管的有效性及持久性對患者的治療意義重大,大量的數據統計顯示,PICC置管時間一般可延長至患者化療結束[9],對比其他置管方式具有顯著優勢。在本研究中,PICC組置管后平均留置時間遠高于CV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國外有報道稱,PICC管最長可留置2年左右[10],因置入位置隱蔽,固定牢固,且置入管道路徑較長[11],故發生提前取管,管道自行滑脫及管道阻塞的情況較少,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對于化療患者來講,這不僅減少了反復穿刺、置管的痛苦,減少并發癥,同時極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綜上所述,PICC組在穿刺成功率、留置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方面較CVC組具有明顯的優勢。CVC置管位置較顯露,容易造成患者生活不變,加重患者心理負擔,對于需長期化療的患者,需多次置管使患者承受了更多的痛苦。而PICC組則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值得廣泛地推廣及應用。
[1]Heberlein W.Principles of tunneled cuffed catheter placement[J].Tech Vasc Interv Radiol,2011,14(4):192-197.
[2]鄒家容.PICC導管對減輕奧沙利鉑神經毒副反應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2):18-19.
[3]周瑩,劉沛.腫瘤壞死因子α增強主動脈環收縮在感染性休克中的機制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21):2457-2461.
[4]Pratt RJ,Pellowe CM,Wilson JA,et al.National evidence-basedguidelines for preventing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in NHS hospitalsin England[J].J Hosp Infect,2007,65 Suppl 1:S1-64.
[5]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Vital signs: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s-United States,2001,2008,and 2009[J].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11,60(8):243-248.
[6]Lipitz-Snyderman A,Sepkowitz KA,Elkin EB,et al.Long-term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use and risk of infection in older adults with cancer[J].J Clin Oncol,2014,32(22):2351-2356.
[7]劉鳳梅,蔡益民,李玉蓮,等.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感染的病原學及危險因素分析[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6):15-17.
[8]賈愛云.兩種靜脈置管方法在腫瘤科的應用比較[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5):40.
[9]Toh LM,Mavili E,Moineddin R,et al.Are cuffed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superior to uncuffed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A retrospective review in a tertiary pediatric center[J].J Vasc Interv Radiol,2013,24(9):1316-1322.
[10]Miller KD,Deitrick CL.Experience with PICC at 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J].J Intraven Nurs,1997,20(3):141-147.
[11]言克莉.經頸外靜脈與經肘部靜脈置入PICC的比較[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9):79-80.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5.050
B
1009-5519(2016)05-0763-02
△,E-mail:378269175@qq.com。
(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