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力,鄧 勇△,唐 芳,邱自輝,黃水根,李 根,邱 艷,黃友明(萍鄉市第二醫院:.感染科;.檢驗科,江西337000)
·臨床研究·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對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療效評估的意義*
辛力1,鄧勇1△,唐芳1,邱自輝1,黃水根1,李根1,邱艷1,黃友明2(萍鄉市第二醫院:1.感染科;2.檢驗科,江西337000)
目的探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與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療效果的關系。方法選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該院住院的適合使用聚乙二醇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抗病毒初始治療的丙型肝炎患者40例作為慢性丙型肝炎組,檢測患者治療前后血清Hcy水平,并隨訪至抗病毒治療結束后6個月,觀察其持續病毒學應答(SVR)情況。根據SVR情況,再將40例慢性丙型肝炎組患者分為SVR組(30例)和無SVR組(10例)。另選擇該院同期健康體檢者20例作為對照組,檢測其血清Hcy水平。結果慢性丙型肝炎組Hcy水平(22.5±5.0)μmol/L明顯高于對照組[(7.4±3.6)μ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抗病毒治療后SVR組和無SVR組患者Hcy水平均明顯下降,但SVR組血清Hcy水平[(13.5±2.5)μmol/L]明顯低于無SVR組[(17.2±4.0)μmol/L],但仍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檢測血清Hcy水平對評估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能否獲得SVR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肝炎,丙型;肝炎病毒;高半胱氨酸;抗病毒藥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甲硫氨酸代謝過程中的中間產物,是一種含硫氨基酸,其水平過高對機體有害無益。大量臨床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且其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呈正相關[1-2]。近期研究表明,Hcy可能是丙型肝炎患者發展為重癥肝炎的一個危險因素[3]。本研究對丙型肝炎患者治療前后血清Hcy水平的變化及其與持續病毒學應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的關系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適合使用聚乙二醇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抗病毒初始治療的丙型肝炎患者42例,檢測其抗病毒治療前與治療第24、48周血清Hcy水平,并隨訪至抗病毒治療結束后6個月,觀察SVR情況。42例患者中,1例因無法耐受干擾素出現不良反應,1例因療程結束后需外出務工而退出本研究,故實際納入40例(慢性丙型肝炎組),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23~54歲,平均(33.2± 9.3)歲。根據SVR情況,再將40例慢性丙型肝炎組患者分為SVR組(30例)和無SVR組(10例)。另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2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齡23~53歲,平均(34.3±10.1)歲。所有患者診斷及抗病毒治療均符合我國制定的《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標準,近3個月未接受過免疫調節劑(如胸腺肽、糖皮質激素)、保肝及抗病毒治療,排除合并藥物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心血管疾病、肝硬化、原發性肝癌及甲、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疊感染病例。本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采用化學發光法定量檢測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檢測試劑購自天津博奧賽斯公司,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學標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檢測試劑(用于入組時排除同時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購自上海華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生化儀(Dimension Rxl Max,德國西門子公司)檢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Hcy等指標。Hcy檢測試劑購自重慶中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丙型肝炎病毒RNA檢測儀器購自廈門安普利生物有限公司。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慢性丙型肝炎組和對照組患者年齡、ALT、AST及Hcy水平比較兩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慢性丙型肝炎組和對照組生化指標(ALT、AST、Hcy)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慢性丙型肝炎組和對照組患者年齡、ALT、AST 及Hcy水平比較(±s)

表1 慢性丙型肝炎組和對照組患者年齡、ALT、AST 及Hcy水平比較(±s)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對照組慢性丙型肝炎組n 年齡(歲)A L T (U / L) A S T (U / L) H c y (μ m o l / L )2 0 4 0 t P --3 4 . 8 ± 1 1 . 1 3 4 . 4 ± 8 . 2 0 . 1 2 8 0 . 8 9 9 2 1 . 9 ± 8 . 1 6 2 . 2 ± 8 . 8 3 . 2 1 8 0 . 0 0 0 2 0 . 1 ± 8 . 7 5 7 . 4 ± 9 . 7 3 . 2 6 7 0 . 0 0 2 7 . 4 ± 3 . 6 2 2 . 5 ± 5 . 0 4 . 5 6 3 0 . 0 0 0
2.2SVR組、無SVR組及對照組治療前后Hcy水平比較抗病毒治療后,SVR組和無SVR組患者Hcy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但均高于對照組,且無SVR組Hcy水平明顯低于SVR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SVR組、無SVR組及對照組血清Hcy水平比較(±s,μmol/L)

表2 SVR組、無SVR組及對照組血清Hcy水平比較(±s,μ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t=7.165、6.788,aP=0.000、0.000;與無SVR組比較,t=3.580,bP=0.001。
組別n H c y治療前 治療后S V R組無S V R組對照組3 0 1 0 2 0 2 2 . 9 ± 5 . 2 2 1 . 5 ± 4 . 8 7 . 4 ± 3 . 6 1 3 . 5 ± 2 . 5ab1 7 . 2 ± 4 . 0a7 . 4 ± 3 . 6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不同性別、年齡、種族人群均對丙型肝炎病毒易感,據WHO統計,全球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約為2.8%,約1.85億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每年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導致的死亡病例約35萬例[4]。目前,國內對丙型肝炎的治療主要還是采用聚乙二醇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進行抗病毒治療,治療有效率在70%~80%。Hcy主要通過飲食攝取的甲硫氨酸在肝臟、肌肉及其他組織中脫甲基生成。血清中有3種形式:Hcy、Hcy二硫化物和Hcy半胱氨酸。正常情況下,人體中有70%~80%的Hcy以二硫鍵形式與血清蛋白結合,20%~30%自身結合成二聚體,極少(約1%)以游離形式存在于循環中[5]。Hcy主要代謝途徑有3種:第1種途徑是在維生素B6參與下分解為丙酮酸和水;第2種途徑是在甲基轉移酶、維生素B12和葉酸的參與下重新生成甲硫氨酸,Hcy大多數在人體內的細胞中分解代謝,只有很少一部分釋放到血漿中;第3種途徑僅在肝臟中進行,以甜菜堿作為甲基供體,在甜菜堿Hcy甲基轉移酶的作用下生成甲硫氨酸。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Hcy是心血管疾病及腦卒中的風險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已被證實與心血管疾病有關[1-2]。Hcy水平升高使機體內皮更容易出現損傷,導致血管炎癥,從而可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并導致缺血性損傷。有研究發現,Hcy水平不僅與肝臟疾患診斷有密切聯系,還對于肝臟疾病治療療效的觀察具有重要意義[6]。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Hcy水平顯著升高[7];石勝等[8]也認為Hcy可作為反映肝硬化患者肝損傷程度的指標之一。本研究結果表明,慢性丙型肝炎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Schroecksnad等[9]研究發現,用刀豆蛋白等促有絲分裂劑刺激單核細胞后,上清液中Hcy水平明顯增高,而且Hcy主要來源于其中的T淋巴細胞,丙型肝炎患者存在T、B淋巴細胞功能紊亂,這可能是造成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同時,對本研究中慢性丙型肝炎組患者進行聚乙二醇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48周后,再次檢測其Hcy水平并隨訪SVR情況發現,獲得SVR組患者的Hcy水平明顯下降,且明顯低于未獲得SVR組患者水平。這可能與獲得SVR后丙型肝炎患者肝臟功能改善后Hcy代謝恢復正常,提示血清Hcy水平恢復正??赡茴A示著聚乙二醇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有著良好結局,且與SVR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監測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患者血清Hcy水平可能有助于預測抗病毒治療效果。
[1]胡曉美,王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與冠心病關系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23):3548-3549.
[2]付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聯合檢測和肽素、N末端B型利鈉肽原、同型半胱氨酸的臨床意義[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19):2970-2972.
[3]王相麟.乙型肝炎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肝功能指標的相關性[J/CD].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5,7(1):105-107.
[4]Mohd Hanafiah K,Groeger J,Flaxman AD,et al.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new estimates of age-specific antibody to HCV seroprevalence[J].Hepatology,2013,57(4):1333-1342.
[5]劉斌.同型半胱氨酸與血管相關病變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醫學,2011,35(1):25-26.
[6]張洪波.肝病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測定的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2(5):623.
[7]Mustafa M,Hussain S,Qureshi S,et al.Study of the effect of antiviral therapy on homocysteinemia in hepatitis C virus-infected patients[J].BMC Gastroenterol,2012,12:117.
[8]石勝,陳健勇,黃華興,等.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肝硬化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04,20(5):530-531.
[9]Schroecksnadel K,Frick B,Winkler C,et al.Aspirin downregulates homocysteine formation in stimulated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J].Scand J Immunol,2005,62(2):155-160.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5.035
B
1009-5519(2016)15-2374-02
江西省萍鄉市社會發展科技計劃項目(2014NS040)。
△,E-mail:490698443@qq.com。
(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