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玉(巫溪縣人民醫院,重慶405800)
臨終護理繼續教育項目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黃玉(巫溪縣人民醫院,重慶405800)
目的探討對病房護士進行臨終護理繼續教育,提高護理質量,增加患者滿意度。方法選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該院腫瘤科新入院的臨終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護理,觀察組患者選用經過為期1周的臨終護理繼續教育培訓的護士進行護理。護理2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對護士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包括服務態度滿意度、護理水平滿意度、責任心滿意度、健康教育滿意度)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對護士護理工作的各項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各條目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病房護士進行臨終護理繼續教育,可以提高護理質量,增加患者滿意度。
臨終醫護;臨終病人;教育,繼續;護理工作;生活質量;病人滿意度
臨終患者是一個特殊的龐大群體,具體是指瀕臨死亡時間不超過6個月的患者[1]。隨著我國老齡化速度加快,到2050年我國超過60歲的老齡人口會占到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子女減少使臨終患者更加依賴護理工作者。雖然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已經實施,也難以改變我國老齡化進程。受傳統死亡觀等因素的影響,護士承受著較大的精神壓力[2]。雖然一直強調臨終護理的重要性,然而有研究表明,心理護理和家庭對臨終準備不足,臨終關懷的繼續教育缺乏,實現高質量的臨終護理仍然存在許多障礙[3]。因此,一個連續的臨終護理教育計劃非常重要。本研究探討了臨終護理繼續教育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以期提高護理質量,增加患者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本院腫瘤科新入院的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200例患者均經組織學診斷確診為惡性腫瘤,預期壽命在6個月以內,無嚴重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等疾病,可進行流暢的溝通交流。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選用經過為期1周的臨終護理繼續教育培訓的護士進行護理。所有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均有護士資格證。臨終護理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包括:為患者營造安靜、整潔、光線充足、良好的休息環境,配備電視、空調、鮮花,控制患者的疼痛,定時翻身按摩,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正確面對死亡,合理膳食,激發患者潛在的生存意識,給予家屬同情、關懷與幫助[4]。
1.2.2評價指標護理2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對護士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包括服務態度滿意度、護理水平滿意度、責任心滿意度、健康教育滿意度)及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生活質量評價采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制訂的生活質量調查問卷(包括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各條目評分均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狀態越好。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對護士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對護士各項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n(%)]
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條目評分比較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各條目評分明顯高于較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條目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條目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軀體功能 情緒功能 社會功能1 0 0 1 0 0 7 2 . 3 7 ± 4 . 2 8a5 1 . 4 6 ± 2 . 5 9 6 9 . 3 1 ± 3 . 9 2a4 1 . 3 5 ± 6 . 7 3 5 0 . 4 8 ± 4 . 2 2a3 1 . 7 5 ± 2 . 3 1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有些人認為死亡是一件遙遠的事情。然而,所有人將會面臨生命的終結,而且很多人在臨終時都會遭受一定痛苦[5]。2000年,美國大學護理協會(AACN)與臨終護理教育聯盟(ELNEC)展開合作,目的是教育專業護理人員如何解決患者的臨終需求[6]。ELNEC的目標是舉辦護理教員培訓會,對高等級護士進行臨終護理繼續教育培訓。ELNEC課程完成后,參加者將回到各自醫院對其他護士進行培訓,從而擴大課程影響人群。
臨終護理是建立在相信死亡的獨特需求和通過臨終關懷改變死亡過程的基礎上。臨終關懷醫療中心曾描述臨終關懷為“對于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的特殊醫學護理,這種類型的護理重點是提供減輕患者癥狀、疼痛和嚴重壓力,目標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以與其他常規治療一起配合使用,適用于任何年齡和疾病的任何階段”。臨終護理不同于其他領域的護理,其是以患者及其家庭為單位,為患者提供足夠和有效的臨終關懷。
不同于醫生,護士能夠較長時間地在患者的床旁了解患者及其家庭情況,解釋不同的治療方案,并進行健康教育。由于護士的定位和在患者護理中獨特的作用,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就已經開始研究如何對護士進行臨終護理繼續教育培訓,教導護士如何正確照顧身患絕癥的患者及其家屬[7]。世界上臨終護理教育主要集中在西歐、北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我國與其他中低收入國家一樣,臨終護理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8]。
臨終護理又可以細化為環境的護理、疼痛的控制、心理護理[9]。良好的醫療環境、住院環境會對臨終患者產生積極向上的良性刺激,將病房布置為家庭式的環境,使患者有家的感覺,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減少其不適感[10]。有資料表明,超過60%的患者在臨終時出現強烈疼痛,包括腫瘤疼痛和其他疾病導致的疼痛[11-13]。隨著疼痛程度加強與時間延長,會導致患者心理變化、性格改變。緩解疼痛有助于緩解患者焦慮的心理,在臨終護理中同樣十分重要[14-15]。心理護理分為臨終患者的心理護理與臨終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對患者及家屬正確的引導,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積極配合診斷治療,給予家屬同情、關懷與幫助,均會使其精神上得到慰藉[16]。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臨終護理繼續教育培訓后,護士更加主動去接觸患者的家庭,患者對護理工作的各項滿意度均有顯著提升,其中責任心滿意度與健康教育滿意度進步幅度更大,這正是常規護理中缺失的部分。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的進步,患者與家屬對護理要求逐漸提高,常規護理難以滿足,臨終護理繼續教育培訓填補了這一空白。總之,對病房護士進行臨終護理繼續教育,可以提高護理質量,增加患者滿意度。
[1]Wheeler C,Anstey S,Lewis M,et al.The effect of education on community nursing practice in improving the patient-carer experience at the end of life[J].Br J Community Nurs,2014,19(6):288-290.
[2]Kutney-Lee A,Brennan CW,Meterko M,et al.Organization of nursing and quality of care for veterans at the end of life[J].J Pain Symptom Manage,2015,49(3):570-577.
[3]Yoshioka S,Moriyama M.Factors and structural model related to End-of-Life nursing care in general ward in Japan[J].Am J Hosp Palliat Care,2013,30(2):146-152.
[4]呂春梅,馮青.癌癥患者的臨終護理方法及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3):442-443.
[5]Pattison N,Campbell ML.End-of-life care in critical care:where nursing can make the difference?A call for papers[J].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14,30(6):303-305.
[6]Ferrell B,Malloy P,Virani R.The End of Life Nursing Education Nursing Consortium project[J].Ann Palliat Med,2015,4(2):61-69.
[7]韓向北,孫玉紅.腫瘤生物治療患者的臨終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3,8(4):198-199.
[8]李光焰.臨終護理中護理倫理的應用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09,25(13):2050-2051.
[9]李玲.我國臨終護理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8):408-412.
[10]唐穎,李曉玲.我國臨終護理現狀及發展趨勢[J].華西醫學,2009,24(9):2475-2477.
[11]胡婭麗.如何做好老年病人的臨終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00,16(6):581-582.
[12]Friedman SL,Helm DT,Woodman AC.End-of-Life care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pediatric skilled nursing facilities[J].Am J Hosp Palliat Care,2014,31(7):765-770.
[13]李蓉,黃賽菊,于娜英.晚期腫瘤患者臨終關懷的護理效果[J].現代臨床護理,2010,9(12):28-31.
[14]強萬敏,鄭瑞雙.尊嚴療法在癌癥患者中的研究進展及對我國臨終護理的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0):949-952.
[15]劉曉琴.臨終護理中護士的心態調查[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11):1719-1720.
[16]許婷婷.臨終關懷中的人文護理模式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7.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5.055
B
1009-5519(2016)15-2413-02
(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