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熊 妹 陳敏華 陸 陽
寫作,是一種精神的攀越與展示
——記首屆“湖湘教師寫作夏令營”活動
本刊記者熊妹陳敏華陸陽

首屆“湖湘教師寫作夏令營”活動
“其實我和你們差不多。論實踐,許多教師不比我差;論思考,許多教師不比我弱;論閱讀,許多教師也不比我少。我可能僅僅比你們多寫了一些文章,多出版了一些著作而已?!?/p>
——著名教育專家李鎮西
對于一個教師而言,寫作既是他教學經驗的總結和積淀,也是他精神上的攀越與展示。
2016年7月13日上午8時30分,由湖南教育報刊集團主辦、《湖南教育》編輯部承辦的首屆“湖湘教師寫作夏令營”活動開營,來自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作家協會以及各地教育局、中小學校的專家、老師們共聚一堂,交流、切磋、探討有關教師寫作的意義、動力、體裁、內容與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湖南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與師范教育處處長,湖南教育報刊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大偉在開營儀式上致辭
在活動開幕式上,湖南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與師范教育處處長,湖南教育報刊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大偉,著名作家,中南大學教授、文學院副院長,湖南省作協副主席閻真,湖南大學教授、湖南省寫作學會會長李陽春,湖南教育報刊社原總編輯劉際雄,湖南教育報刊社副社長、副總編輯龔鵬飛,《湖南教育》編輯部主任江新軍等出席開營儀式。活動總策劃、《湖南教育》編輯部劉良初博士主持了此次活動。來自三湘四水的數百名教師朋友濟濟一堂,共聚美麗星城。
張大偉在開營儀式上致辭。他分享了自己當老師的經歷,并談了三點體會。一是提高青少年的表達能力,是一項艱巨緊要的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起文化自信,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上,他再一次強調文化自信是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這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熟悉文化,理解文化,更要表達文化,希望廣大教師能通過此次活動全面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特別是書面表達能力,進而提高青少年的表達能力,這是文化強國、推動文化復興的基礎性工作。二是湖南教育報刊集團要發揚自身的優勢,辦好《湖南教育》《高中生》《初中生》《小學生導刊》《幼兒畫刊》《愛你》等刊物,要把刊物辦成良師益友,辦成心靈伙伴,辦成精神家園,讓老師、學生等千千萬萬讀者在閱讀中享受快樂、得到進步,在閱讀中提升水平、提升能力,在閱讀中學會表達、學會寫作。三是要通過多種渠道,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打造教師培養的“十百千萬工程”,打造一批名師工作坊。其中,辦好“湖湘教師寫作夏令營”就是一項重要舉措,要著力將它打造成為湖南教育報刊集團的一個活動品牌。
開營儀式后,著名作家、首屆路遙文學獎獲得者,中南大學教授、文學院副院長,湖南省作協副主席閻真作了《文學的語言藝術》的主題講座。
“小說是語言的藝術。而對話是表現人物性格的第一核心、第一武器?!彼哉鞑┮?,妙句連連,從《史記》到《紅樓夢》,從《三國演義》到《圍城》,從自著的《曾在天涯》到《因為女人》,他分析了陳涉、林黛玉、王熙鳳、薛寶釵、曹操、方鴻漸、鮑小姐、高力偉、柳依依等人物各自的語言特點及所反映出來的人物性格。
閻真表示,一般日常語言要規范,但文學作品的語言要反叛規范,要表達陌生感、新鮮感?!拔膶W既要表現生活,但更要背叛生活的平淡、平常、平庸?!北热纭恶橊勏樽印分?,說劉四爺說話從來是一言九鼎、言出必行時,老舍并沒有用一些常用成語,而是這樣寫:“劉四爺自幼便是放屁崩坑兒的人?!比绱?,語言既有嚼頭,又讓人一下子就記住了劉四爺的形象。

閻真教授的講座妙趣橫生
此外,潛臺詞與比喻的妙用也是讓小說語言更上層樓的常用手法。如《圍城》里就有130多處妙喻,讓整個作品幽默、又充滿哲思。如寫鮑小姐,有人叫她“熟食鋪子”,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有人說“真理是赤裸裸的”,但鮑小姐并未一絲不掛,所以應修正為“局部真理”,等等。這樣獨特的比喻讓人忍俊不禁,又印象深刻。

李陽春教授講授《材料作文解題與寫作》,嚴謹、生動而又實用
湖南大學教授、湖南省寫作學會會長李陽春老師給大家帶來的是備受老師、學生、家長和社會關注的“材料作文解題與寫作”這一話題。
他從“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腳步不能到達的地方,眼光可以到達;眼光不能到達的地方,精神應當飛到”等名言警句導入,列舉了作文材料的幾種形式(如格言警句、哲思辨理、視焦議點、體驗感悟、圖像漫畫等),詳細解說材料作文的三大解題方法,分別為價值觀判斷法、關鍵詞列序法、多義性分析法。在講解這些方法時,他列舉了多年來湖南乃至全國的高考作文題作為例證,生動具體,通俗易懂,為廣大教師在教學材料作文時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在講授材料作文的寫作時,他指出:“呼應閱讀材料的思想內容,構建自我表達的思路框架,是完成應試作文過程中最富積極意義的一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一項最重要的任務是激活信息,搭建橋梁?!本蛯懽骷记啥?,材料作文的方法可以分為順承式延伸、點睛式升華、穿擊式論辯、串并式鋪敘、鏡像式切換五種。無論是當年讓我們記憶猶新的“踮起腳尖”“心在哪里,風景就在哪里”“大樹的旅行”,還是今年的漫畫作文,李陽春老師都詳盡地解析了各題的選用背景、解題方法與寫作技巧。一場講座下來,學員們不僅對材料作文命題知識有了全面系統的了解,更交給了學員們打開“材料作文寫作”這把鎖的鑰匙。

辛曉明校長講授《教師“下水文”寫作》,源于自身實踐,針對性強
長沙市雨花區黎郡小學校長、教育部“語文教師工作坊”湖南二坊主持人、湖南省“語文空間課堂”首席名師辛曉明給學員們講授了《教師“下水文”寫作》。
什么是下水文?辛曉明校長先出示他寫的一篇文章《春游植物園》,請老師們邊讀邊思考,這篇文章是否為下水文,判斷的依據是什么,從而引出他對下水文的理解?!敖處煂懴滤牡哪康氖腔谡n標與學生學情,在寫作過程中體驗、感悟寫作的規律和運筆行文的微妙,從而讓寫作指導更具針對性,更加準確有效?!?/p>
他說,下水作文是語文大師的共識,是學生作文的拐杖,是教師成長的推手。“老一輩語文教育家葉圣陶、朱自清、豐子愷等,無一不是文章能手,他們的教學藝術和文章藝術是相輔相成、水乳交融的?!?/p>
“一不給例文學生就不會寫,給了例文學生就依葫蘆畫瓢,甚至選擇的景物、寫作的角度都跟例文一樣?!毙習悦餍iL說,下水文既可以是學生作文的拐杖,也可能成為學生作文的桎梏。他提倡以淺水局部示范(句段示范)和思維導圖結合的形式教學,既提供學生作文的構思、框架,又避免學生整篇模仿、抄襲。
辛曉明校長認為,要寫好下水文一定要多閱讀、深閱讀,要從表達的角度去閱讀文本,努力發現文本在表達上的特點。“沒有深閱讀的海量閱讀意義很小,我提倡深淺閱讀結合,把打動你的、印象深的圈畫出來,寫好批注?!彼劻俗约哼^去的經驗,“我在常德澧縣一完小教書時,一星期只有6節課,我每天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圖書館度過的,借很多書看一看、讀一讀,如果某段時間不多讀、不勤動筆,自己就停滯不前了?!?/p>

湖南教育報刊社原總編輯劉際雄講授《教育新聞報道寫作》,贏得陣陣掌聲
劉際雄是湖南教育報刊社原總編輯、中國教育報湖南記者站原站長,他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投身教育新聞采編工作,現已30多年。為了這次講座,他用一支鉛筆寫下了幾十頁紙的講稿??吹脚_下熱愛寫作的教師們濟濟一堂,他的興致非常高:“教育新聞宣傳事業灼灼其華,后繼有人,豈不快哉!”他風趣幽默的講座使得現場笑聲不斷,掌聲迭起。
劉際雄說,教育宣傳是掀動教育改革發展的強大武器。它以典型宣傳引導、確立社會的價值取向和道德標桿?!耙粋€典型一盞燈。他們照亮并引領著教育人在自己心儀的事業里盡情揮灑才華,燃燒青春,也確立了教育人在社會上崇高而偉岸的形象?!?/p>
他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總結了教育新聞報道工作所需要的素養。首先要具備強烈的新聞敏感?!靶侣劽舾惺鞘裁??就是一種迅速發現和認知新聞的能力,要迅速發現、辨識新聞,并為之激動、興奮、躍起。”新聞敏感主要源于兩點:熱愛和熟知?!盁釔壑敢蛲?,熱愛培養追求,我們可以把新聞宣傳工作看作美麗可人的姑娘,滿心熱愛她,一往情深追求她?!?/p>
其次,要具備鍥而不舍的拼搏精神。他說,干新聞報道工作在一般人看來是美差,很風光,其實是件苦差?!爸袊逃龍蠛嫌浾哒局挥幸粋€專職記者,卻要負責全省大中小學教育宣傳工作,多大的工作量呀!可我們從1988年建站開始,歷時26年,年年都是優秀記者站、優秀記者,在全國形成了一道獨有的風景。我們靠的什么?就是不怕苦,敢吃苦,常吃苦?!?/p>
最后,他談到了教育新聞人需具有嫻熟的寫作能力。一是要把新聞寫短,以短小精干的樣式來表達人或事?!艾F在的報刊上真正的精品不多,文字大多干巴巴的,是信息的堆積和文字的連綴?!倍且獙W會寫標題,做好標題。標題是新聞的眼睛,題好一半文?,F在的輿論推手、網絡“標題黨”就深諳此道,抓人眼,搶人心,但我們教育新聞報道工作者既要讓新聞搶眼,又不能嘩眾取寵,要傳播正能量。

謝宗玉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親切而又樸實的話語講授《散文創作》
湖南省作協副主席、毛澤東文學院副院長、一級作家謝宗玉給學員們講授《散文創作》。
寫散文成名的謝宗玉老師帶來的是自己散文創作的經歷與思考,而他的講述也像一篇逍遙、自由,卻處處藏有機鋒的散文。
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語言密碼,有屬于自己的表達,我們最重要的就是準確地找到它、使用它。因為自己的語言樸素,創作之初他特別羨慕那些詞藻華美、詞匯量讓人目不暇接的作家,但一個人氣質天生,語言也與之相通,那些華美詞藻與他的文章氣質并不匹配。其實,“沖天大木是一種站立,狗尾巴草也是一種站立”,他鼓勵大家一定要對屬于自己的表達有信心。
對于散文寫作,謝宗玉認為有三個審美層面:道德審美層面、藝術審美層面和哲學審美層面。許多傳統散文把道德審美層面放在第一要位,導致這些作品讀起來有“假大空”之感,真正優秀的散文是將此三個層面完美結合的佳作。
談到此次教師寫作夏令營活動的意義,他認為,寫作是孤獨的,而湖湘教師寫作夏令營這個平臺可以讓有著寫作愛好的人聚在一起,“在孤獨中獲得力量,在寒冷中看到一團溫暖的火堆”,形成一個文學生態圈,互相促進,互為老師。
最后,他鼓勵大家不要框定自己的寫作范圍,一定要動手把自己的想法寫成文字:“不動手掀開那綠油油的葉子,怎么知道下面藏著這樣五彩斑斕的西瓜?”

江新軍主任講授《教育評論寫作》,生動風趣而有深度
《湖南教育》編輯部主任江新軍作了《教育評論寫作》主題講座。
江新軍主任是一位多面手。這位第三屆湖南省“雙十佳期刊編輯”、第五屆“湖南省優秀中青年期刊出版工作者”,新聞通訊、工作報告、時事評論樣樣精通。
“什么是評論?評論有哪些種類?為什么需要評論?評論有哪些要素?評論有哪些主要的論證方法?”……這些看似枯燥的理論,在江新軍主任風趣幽默的言說中,輔以大量實例,學員們心領神會,如飲甘飴。
他袒露了自己寫評論的訣竅:其一,主題一定要抓準。所謂蛇打七寸,文抓主題,一個角度新穎、立意高遠的主題就奠定了一篇評論成功的一半。其二,言說要有分寸感。一定要把握好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可以多說,什么必須少說,這個分寸感的把握往往體現出一個評論作者的敏感性和大局觀。其三,表達要簡練生動。一句話有百樣說,百樣說中選一說。要講究評論語言的通俗易懂、凝練流暢,將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復雜的事物簡單化。
“評論是燈塔,是旗幟,是匕首”,他鼓勵大家用好自己手中的筆,寫出自己的思想,寫出自己的希望,從而寫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姜野軍主任熟悉教育教學實踐,他在《教育隨筆寫作》講座中列舉案例,信手拈來
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湖南省特級教師、株洲市教師培訓中心主任姜野軍講授《教育隨筆寫作》。
“我的工作經歷比較豐富,教過小學、初中、高中,也教過職高、電大。在這個過程中,我非常深切地感到,能夠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p>
姜野軍主任說,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它的寫作題材廣泛,文章形式多樣,表現手法靈活,語言生動活潑,篇幅短小精悍。教育隨筆是談教育思想觀點的隨筆,是對當下教育領域中的事件或問題的反思。
他認為,教育隨筆具有獨特性、實踐性和反思性。“沒有教育實踐,沒有自己獨到的教育反思,是寫不出教育隨筆來的?!睂Υ?,他以自己曾寫過的一篇文章——《培養學生對書的親近》為例來予以說明。他說,這篇文章源于他對每年高考結束之后或臨近高考時學生們撕書喊樓現象的思考?!盀槭裁磳W生讀了十多年書,卻對書恨之入骨,要撕掉、一把火燒掉呢?”
姜野軍主任強調,除了要有豐富的教育實踐外,還要了解教育政策、理解教育理論、研讀教育史實、認真學習經典、開展廣泛閱讀,以此涵養教育隨筆寫作的源頭活水。
“學宜苦而行文需樂”,他勉勵老師們多讀書,扎實功底,這樣行文就能自然流暢、信手拈來。

張良田教授講授不一樣的《教師公文寫作》
湖南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碩士生導師張良田講授的是《教師公文寫作》。
“所謂公文就是俗稱的‘官樣文章’,‘官樣文章’是不是就是死板一塊呢?未必。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如何把‘官樣文章’做得鮮活有力?!?/p>
張良田教授認為公文是“易學難精的文章樣式”,“易學”是指只要知道公文的基本格式就能寫出大致的公文樣式,“難精”則是說公文難以做到無可挑剔,沒有任何敗筆、歧義,同時形象生動,讓人過目難忘。
他說,公文必定按照一定的格式來寫,“但是話怎么說,詞怎么用,如何講得簡潔明快,甚至生動活潑,這是由執筆者想辦法可以實現的”,正因為如此,公文的鮮活有力才成為可能。
那么,如何讓“官樣文章”變得鮮活有力呢?
張良田教授說,首先,要含情敘事。“公文也免不了要敘事,冷冰冰的敘事和帶著感情去敘事效果截然不同?!逼浯?,要述議結合,一邊敘述,一邊議論。第三,要圖文并茂。“很多人喜歡看雞湯文章,因為它圖文并茂,短小精悍。人同此心,因而,寫公文不能一大堆文字讓人看不下去,而要在文字中插圖片、照片、數據、表格等,這樣公文就活了,有可讀性?!钡谒?,要化繁為簡。最后要做到領異標新,即用獨特的構思、標新立異的寫法來寫。
公文難寫也難講,但張良田教授用精簡的話語與鮮活、生動的實例把“官樣文章”講得有聲有色,妙趣橫生,會場里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長沙市天心區青園中信小學曹永健老師在微信中感慨:“把‘官樣文章’講得不‘官樣’,牛!”長沙市望城區星城實驗小學王盼老師說:“張良田教授深厚的功底讓人敬仰,人格魅力更讓人折服。好一個鮮活有力的‘官樣文章’,好一場鮮活有力的講學!”

劉良初博士講授“論文寫作與專著出版”專題,針對性強,滿足了教師們的需求
《湖南教育》編輯部博士、編審、湖南省寫作學會副會長劉良初以《名師的路徑——從教育寫作角度入手》為題,講述了教師們關心的教育教學論文寫作與專著的出版。
在“教師寫作的動力”部分,他通過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引發另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國現階段鮮有教育名家、大家?他分析了幾個方面的原因,如官本位激勵機制,功利化教育觀念,“應試教育”的束縛,等等。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我們的教師們沒有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與思考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理論體系,也缺乏將它形諸文字傳播出去的意識和能力。所以,寫作,對于教師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選題與表述”部分,劉良初博士反問大家:“什么樣的選題是好選題?”他說,好的選題要有問題意識、創新意識和實用價值,要有針對性,要體現逆向思維?,F在,教育領域的專家非常多,有植根教育教學實踐、有思想、務實的真專家,也有嘩眾取寵、到處忽悠的假專家,教師們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無論專家名頭有多響、牌子有多大,都不要盲信盲從,要用自己的頭腦想一想:真是這樣的嗎?要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檢驗一下:這個理論、概念站得住腳嗎?這樣一看、一做、一想,教育領域的各式各樣的“亂花”就很難迷住你的雙眼了,這樣,你就成了一個有思想的人,你的選題、你的文章就自然而然出來了。
他還結合《湖南教育》文科版用稿情況,從教育編輯的角度對老師們的寫作提出諸多建議。
在夏令營即將結束的時候,作為這次活動的總策劃,他對在座的熱愛寫作的教師朋友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他說:“各位老師剛剛結束辛勞的教育教學工作,從四面八方,從不同的城市,從鄉鎮,從偏遠的農村,犧牲難得的休息時間,冒著酷暑和暴雨,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聚集到這兒,你們是一群有夢想、有追求的人!也是我們教育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