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婉楠專家指導/遼寧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張思寧
?
孫子對你依賴過度 或許正是你想要的
文/崔婉楠
專家指導/遼寧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張思寧
現在很多年輕人由于生活節奏快,工作緊張,在無暇照看孩子的情況下,通常會把照看孩子的這份信任交給自己的父母,這一現象城市里表現更為明顯,小區樓下抱小孩的大部分是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校門口接送孩子的任務也都由老人們來承擔。部分老人是受到子女委托放棄了自己的生活承擔起這項艱巨的任務,也有一部分老人是主動要求接管。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由老人照看長大的孩子多任性、黏人,而孩子身上這些個性的養成跟老人們的遷就、順從直接“掛鉤”,張思寧說,除了孩子對老人依賴,老人對孩子的依賴心理更值得關注。

兩孩政策一放開,劉阿姨就開始催促兒媳婦要二胎:“孩子你生下來就行,剩下的事兒全都不用你操心。”如今已過花甲之年的劉阿姨對兒媳婦灌輸的觀念就是,趁著自己年輕多生兩個孩子,老了不吃虧。用兒媳婦的話來說,劉阿姨是帶孩子帶上癮了。大孫子貝貝是劉阿姨一手帶大的,2015年上的小學,孩子上學倒是沒什么不適應,反而是劉阿姨變得局促不安,無所適從了。兒媳婦說,我婆婆帶孩子都細到指甲縫里了,就算是不經意間聽見孩子咳兩聲,她也會汗毛豎起來似的盯著孩子問到底哪不舒服。每天都幫孩子換洗衣服,孩子洗臉的水永遠不涼不熱、溫度適中,總說我和孩子他爸帶孩子不行,就連周末孩子回自己家住那兩天婆婆也要千叮嚀萬囑咐。
開始帶孫子以后,劉阿姨就自動放棄了自己的生活,連街坊四鄰的阿姨們最喜歡的廣場舞她都“戒”了,一心一意撲在帶孩子這件事情上,有時候兒子看了也心疼,長假想自己帶孩子,劉阿姨都會一口回絕,你們去玩吧,孩子交給我。平靜的日子在貝貝上小學那天失去了平衡,劉阿姨的生活頃刻間失去了重心。原本一心一意做的事情戛然而止反倒有些難以適應,有時候她實在忍不住了就在午休時間,隔著學校大門欄桿給孩子送點吃的。被兒媳婦發現以后,遭到了強烈的指責,說這會對孩子的獨立成長造成重大影響,被禁止了。無奈之下,劉阿姨只好又要求兒媳婦趕緊生二胎,她繼續幫著帶。
遼寧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思寧說,傳統的中國家庭模式是主干家庭,父母、子女、孫兒都生活在一起,凡是晚輩都是自己應當庇佑的對象。現如今,主干家庭早已分割成為核心家庭和空巢家庭,老年人在退休以后,一下子離開了奮斗幾十年的事業,變成了閑人,不甘心守在自己的小家之中,就會轉變生活重心。有人重新創業,有人寄情于山水,也有像劉阿姨這樣一心“鉆研”到帶孩子事業中去的。帶孩子成了老人的一項事業,久而久之也為自己設下了多重隱性心理障礙,無法逾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孫輩依賴癥”。張思寧說,老年人要想生活質量提高,必須要把關注和期待從孩子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要記住快樂都是靠自己培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