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鋒
兩年前,王健林和馬化騰、李彥宏三大巨頭豪擲50億元打造電商平臺,他們號稱要5年投資200億元,打造全球最大的O2O電商公司。“騰百萬”的計劃最終以散伙告終。當時的豪言壯語,如今看來有些落寞。
似乎沒幾個人會想到這樣的結局,如我們所想的,三巨頭的合作,看起來很強大,不缺流量、資源和技術,更不差錢。倒是馬云當時戲稱“騰百萬”三家的合作有點像湊攏班子,他看到的是三家沒有共同的愿景,并認為這注定就是一場失敗的合作。
從“騰百萬”合作告吹可以看出,萬達電商發展至今,商業模式仍不清晰,還在摸索狀態,尤其是線下布局目標不明確,也未取得預期業績。
萬達電商已經撲騰多年,但萬達目前真正成功的,

還是傳統開發商在地產黃金十年通行的那套做法,拿土地、蓋房子和招商。但電商領域卻需要“用戶至上”的思維和理念,萬達似乎一時半會學不來。
或者說,其實不只是萬達如此。進入下半場,傳統開發商開始試圖調整,但真正能改變思路的也是極少,規模龐大的萬達也無法例外。
萬達曾經有意通過飛凡實現在O2O領域的探索和嘗試,但在實際運行中發現,幫助購物中心、實體商場擁抱互聯網,為它們提供會員管理等解決方案,是更迫切的需求。飛凡網的發展方向也轉向了做‘實體商業+互聯網場景服務運營商。萬達這次轉型對了嗎?沒人能知道,但智慧化轉型,或許是萬達電商眼下一條良好出路。
任何探索都是有成本有代價的,一次兩次失敗,也并不意味著不能從頭再來。應該說,王健林的眼光和遠見,在中國企業界是少有的,否則,不會有萬達幾次順利的轉型。在資本為王的互聯網領域,萬達確實有資本,也有實力去繼續探索。如果接下來飛凡繼續利用“實體+互聯網”模式,圍繞實體轉型而展開線上服務,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供智慧化服務,或許真能有一番新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