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歌 編輯 / 吳冠宇
海上森林紅樹林
文 / 安歌 編輯 / 吳冠宇
這里一年四季都是綠色,晴天時無數樹木站在水上,綠意蔥蘢,鳥翔魚躍,直讓人感嘆天公待海南之厚;陰雨天時,雨落紅樹林,東寨港湖面,一片煙波浩淼,天地大靜中,仿佛東寨港的紅樹林便是雨的歸處。

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里無數樹木站在水上 攝影/熊一軍/ FOTOE
在海河交匯的咸淡混合之所紅樹林,惟有這天性曖昧之樹能站在???/p>
——安歌《??冢愢l人之都》
海南東寨港紅樹林,在1980年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它是中國第一個紅樹林保護區。那會兒海南還未建省。此港之所以早得盛名,是得益于它有“一港四河、四河滿綠”的地理環境。這“四河”指它東邊的演州河、南邊的三江河(又稱羅雅河)、西邊的演豐東河和西河。這四條河流在東寨港匯合后流入大海,而河水挾帶的大量泥沙,則在港內沉積,形成廣闊的東寨港灘涂沼澤。
喜歡在海河交匯處生長的“生性曖昧”之樹,扎根生長在這兒,并形成綿延50公里,面積4000多公頃的海上森林紅樹林,似乎也是天趣。
曾在雨后的東寨港觀鳥,有一只鳥兒落在面前的刺桐花上,是很小的暗綠繡眼,不知為什么,它突然抬頭可勁兒對我叫,我一動不敢動地聽它教訓,想起自稱是史努比超級粉絲的文友關于鳥兒的警告:不要得罪它們,它們可能是糊涂塌克,后臺硬著呢。
海南瓊山東寨港紅樹林后來又成為中國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七個保護區之一。這里一年四季都是綠色,晴天時無數樹木站在水上,綠意蔥蘢,鳥翔魚躍,直讓人感嘆天公待海南之厚;陰雨天時,雨落紅樹林,東寨港湖面,一片煙波浩淼,天地大靜中,仿佛東寨港的紅樹林便是雨的歸處。
能夠茂盛生長在海水和河水的交匯處,紅樹林自有奇招。如果你在過年期間潮漲潮落最厲害的時候去東寨港,那么便可以看到別名“潮汐林”的紅樹林最美的時節:漲潮之時,紅樹林只余樹冠在海面上隨波蕩漾,是20平方千米漂浮著的海上森林;落潮時分,紅樹林一換臉成了20平方千米的根雕世界,其中的每棵樹都由十幾只形態各異的根撐起,這些根有些像在屈膝,有些像圍攏的護衛拱托起主干,它們就是紅樹林世界的呼吸根、支撐根。
這片由木欖、海桑、白骨壤等植物組成的紅樹林,因生長在海邊灘涂,根部常常處在缺氧狀態,怎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氧氣呢?也許紅樹林們也思考并努力了很多年,終于決定從根部向上分裂出一些細胞,這些細胞又分化成呼吸根,努力拱出地面,貪婪地呼吸新鮮空氣。慢慢地,這拱出地面的努力過程凝結出呼吸根的根雕:呼吸根外部是疏松的木栓層,中間則是布滿間隙的大細胞,它不僅僅能用來吸取空氣,還可以把空氣貯藏在根里;這些支柱根、氣生根柔軟而富有彈性,里面是海綿般的蜂窩狀結構,可以淡化海水,紅樹林葉子上也有很多的排鹽線,它們和根合作,讓這片海上森林得以生存茂盛。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濱海泥灘上特有的常綠灌木或喬木植物群落,大部分樹種屬于紅樹科,生態學上通稱為紅樹林。沿海岸生長的珊瑚和紅樹林是熱帶海岸的標志。組成海南東寨港紅樹林的有15科25種植物,其中最高的是8 至9米的木欖。木欖也像其它紅樹林科的植物,是胎生的。這種傳宗接代方式很有趣:它們的種子在母樹上成熟后,為了避免被海水沖走,還要由母樹“懷胎”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紅樹林種子果實內部的胚軸會突破果皮向下生長,形成一支支下端尖銳的“綠色的筆”,這就是木欖們的棒狀胚軸。這種胚軸長到30厘米左右,就具備了獨立生長的能力,那會兒,它們會一個個迫不及待地往下跳,脫離母樹后用“筆尖”穩穩地插進淤泥,幾小時之后,上邊就發出新芽,同時,下邊也長出了新根。在下一次潮水到來之前,這些已生根的胚軸,已是一棵從水中升起的小樹了。另外有些種子的跳水功夫不夠好,也或者是心懷曠遠吧,它們會跳進海水,在大海里隨波逐流,遇到合適的灘泥,愿意停在這兒的,三四個小時就能扎根生長了。
紅樹林因為長在河海交匯的海灘上,潮水來時它的下半部分淹沒在水里,可減弱海浪對堤岸的沖擊,同時,紅樹林還具有改良海灘土質的作用,有紅樹林的地方,硬沙會逐漸變成肥沃的灘涂。漲潮的時候,大量喜歡在河海交匯處繁衍后代的魚、蝦、蟹都會竄到紅樹林里來;白鷺站在枝頭就可以看清水里的魚蝦,于是,這些鳥兒紛紛選擇在紅樹林里做巢;鳥類多了,樹林的病蟲害就少了,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生物鏈。
科學家稱東寨港紅樹林是我國最重要的紅樹林基因庫,他們認為這片林帶雖然具有經濟價值、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但它最重要的是生態價值。或者水椰子和科學家的想法一樣?水椰和一般的椰果一樣,椰衣有可抗海水侵蝕的海綿狀結構,這使得它能在惡風險浪中,總是浮在水面上。以前東寨港紅樹林以及整個海南都沒有水椰,但幾年前,突然發現它已躋身東寨港紅樹林中。
在水土兩界生存,一定讓紅樹林的水椰們費盡了腦子,但它們一言不發、郁郁蔥蔥地立在水上,甚至根本沒打算讓人看出它們的腦子長在哪兒,這讓人面對植物世界時,惟有感動。
每年冬春,都有科學家到這片濕地觀察越冬的水鳥。幾年前在繁多的水禽中,發現三四只稀有鳥類黑臉琵鷺選擇在紅樹林越冬(整個亞洲,目前觀察到的也只不過幾十只)——我沒聽到過這些稀有之鳥的鳴叫聲,紅樹林一定能聽懂吧,但是聽懂了它也不會說。
在紅樹林漫天的鳥鳴中,發短信給喜歡鳥類的朋友:真想單從它們的鳴叫聲中聽出是些什么鳥他說,用一些時間,用一些心,就知道了。

剛剛落地生根的紅樹林苗 攝影/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