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貴榮 段勝穩 方桂華


[摘要]目的 探索分析安定聯合苯巴比妥治療小兒驚厥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驚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并實施分組治療,對照組予以安定治療,研究組聯合使用苯巴比妥進行治療。將臨床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研究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兒驚厥癥狀控制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研究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應用苯巴比妥與安定聯合使用藥物方式治療驚厥患兒,可以產生明顯效果,有利于促進患兒康復,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小兒;驚厥;苯巴比妥;安定
[中圖分類號]R720.5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12-46-03
驚厥是一種較為典型的兒科急癥,患者中,嬰幼兒占據了極大的比例。針對該病而言,其誘因較多。其主要表現為患兒神經元異常放電或其肌肉群發生不自主陣攣以及強直性收縮,患兒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識障礙,同時伴有較為明顯的神經紊亂癥狀。該類患兒具有多樣性的臨床表現,如不及時進行治療,將可能發生缺氧性腦損害、窒息以及腦水腫等,嚴重威脅患兒安全。因此,積極有效的治療是應對小兒驚厥的首要原則。采取有效措施治療疾病,對于確保患兒健康以安全具有積極意義。我院開展該項研究,取得了具有推廣價值的經驗。基本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患兒均為我院兒童急診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收治的驚厥癥患兒,共計144例。將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各72例。對照組予以安定治療,研究組則聯合使用苯巴比妥進行治療。對照組含40例男、32例女;年齡2個月~7歲,平均(6.6±1.1)歲;身體質量5.7~30kg,平均(18.4±3.5)kg;在發作次數方面,每日1次者有40例、每日2次者有20例、每日3次者有12例。研究組含42例男、30例女;年齡3個月~7歲,平均(6.4±1.0)歲:身體質量5.7-29kg,平均(17.8±3.1)kg;在發作次數方面,每日1次者有38例、每日2次者有20例、每日3次者有14例。納入標準:所有研究對象均具有明顯的典型性驚厥臨床癥狀;年齡為2個月以上、10歲以下。排除標準:排除合并有其他嚴重臟器損傷患兒。兩組患兒上述一般資料數據相對均衡(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治療方法
(1)對照組:應用安定(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H12020957)進行治療,根據患兒實際情況,選用0.2~0.3mg/kg藥物予以靜脈注射,速度為1mg/min。(2)研究組:在應用對照組相同治療方法的基礎上,聯合使用苯巴比妥(遂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H41025613)進行治療,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選用5~10mg/kg要求予以肌肉注射。準確記錄兩組患兒開始使用藥物到驚厥癥狀有效緩解和停止的時間間隔,同時進行為期30d的隨訪。隨訪期間,詳細記錄患兒的病情復發情況。
1.3療效判定
(1)顯效:使用藥物10min后,患兒的驚厥癥狀得到有效控制;(2)有效:使用藥物10~30min后,患兒的驚厥癥狀得到有效緩解;(3)無效:使用藥物30min后,患兒驚厥癥狀沒有任何改善。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獲取到的數據進行處理。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情況比較
在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方面,研究組高達94.44%,明顯超過對照組的75.00%(P<0.05)。見表1。
2.2兩組驚厥癥狀控制時間比較
對照組患兒驚厥癥狀得到控制的時間為(15.2±4.6)min,研究組患兒驚厥癥狀得到控制的時間為(11.2±2.4)min,研究組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
2.3兩組疾病復發情況比較
研究組疾病復發率為11.1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6.1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驚厥患者中,極大比例為嬰幼兒。研究顯示,嬰幼兒驚厥比例大約為5%,超過成年人的12倍。長期驚厥狀態可導致腦代謝率急劇增加,耗氧量顯著提升,形成或加劇腦水腫,導致神經兒細胞受到不可逆損害。在目前條件下,針對小兒發生驚厥的具體致病機制還不夠明確,其具體病因主要源于兩個方面。其一,該病按照年齡階段予以闡述,主要分為新生兒期(產傷、窒息、敗血癥、破傷風、腦膜炎、顱內出血等)、嬰幼兒期(高熱、驚厥、顱內感染、嬰兒痙孿癥等)、年長兒(癲癇、中毒、中毒性腦病等)。其二,按照病變的累及部位予以闡述,主要分為感染性驚厥(顱內疾病病毒感染、顱外疾病)、非感染性驚厥(顱內外疾病)。針對小兒驚厥的主要臨床表現,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1)驚厥:發病前表現為明顯的煩躁不安、神情驚恐、呼吸急促、體溫驟升等,其典型表現主要為發病突然、眼球泛白以及口吐白沫和四肢抽搐等。(2)驚厥持續狀態:患兒發病后,其驚厥狀態持續時間達到30min以上,或者多次發作,而其意識狀態無法恢復正常。這種情況屬于一累危急類型。(3)高熱驚厥:該癥狀一般在發熱早期病發,其持續時間相對短暫,一般情況下預后較好,但是復雜性高熱驚厥的預后則相對較差,可能被進展為癲癇。但是,從臨床經驗上看,導致患兒發生驚厥,較大比例是除大腦疾病之外的全身疾病,諸如高燒、中毒或者缺氧等,癲癇誘發率約為30%左右。針對癥狀性癲癇而言,其預后相對較好。但該病屬于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者潛在性全身疾病的信號,應當予以重視。因為嬰幼兒還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大腦皮質功能,其神經細胞具有較高的興奮性,無法對大腦皮質予以有效抑制,加之其神經髓鞘還不夠完善,尚不具備較好的保護功能,所以其神經容易興奮。稍微受到刺激,就可能導致其大腦運動神經發生異常放電,從而誘發驚厥。對于嬰幼兒來說,其臨床癥狀具有多樣性,較大比例的患兒表現為發熱,其年齡主要集中在3歲及以下。發生癲癇則一般為學齡兒童。其中,7歲及以下者主要表現為電解質紊亂或者腹瀉,6個月內者則主要表現為黃疸、缺血以及缺氧性腦病等。該類患兒的常見原因一般是熱性驚厥。而熱性驚厥誘因主要為呼吸道感染。在發病2d內,如果患兒具有持續存在的高熱癥狀或者其體溫驟升,則要積極預防其呼吸道發生感染,同時采取針對性措施控制體溫上升,避免因為受到高熱影響而發生抽搐現象。
患兒一旦發生驚厥后,不管其病因是否明確,均要積極為其進行氧防護,有效制止驚厥的發展,防止患兒的腦部受到損傷。針對驚厥患兒,聯合使用安定合苯巴比妥,可以取得明顯的控制效果,同時可以有效防止疾病復發。安定為苯二氮卓類藥物,其脂溶性較高,用藥起效快,可以快速達到腦內峰值。該藥完成靜脈注射后,在10s左右就能夠實現對患兒的腦癇樣放電實施抑制,其止驚時間為1~2h。所以,該藥在進行急癥處理過程中,效果明顯。但是,該藥的作用時間相對較短,一般只能維持大約為30min。分析認為,是因為該藥短時間內又會在脂肪組織以及肌肉組織中分布,導致其腦部藥物濃度快速降低。苯巴比妥是一種效果較為明顯的抗癲癇、抗驚厥、鎮靜催眠藥物,其脂溶性較低,半衰期相對較長且起效時間長,止驚時間為2-3h。該藥可對人體的中樞系統發揮作用,其給藥劑量越大,則可對中樞神經發揮越為明顯的抑制效果。一定濃度的苯巴比妥能夠有效促使谷氨酸興奮作用被減輕,而促使c-氨基丁酸的抑制效果得以提升,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多突觸、單突觸于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傳遞過程。這可以從而抑制高頻放電癲癇灶及其擴散到四周的過程。同時,該藥可同時促使患者的腦細胞代謝降低,確保腦組織的血液循環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從而實現對神經細胞充分發揮保護作用,并可有效清除自由基,以保護腦組織并有效改善腦細胞功能。苯巴比妥與安定聯合使用,其效果更優且作用時間更長。該方式能夠有效控制驚厥,同時防止疾病復發,可以降低患兒后遺癥發生率。
本研究中,對照組予以安定進行治療,研究組在實施對照組相同療法的基礎上聯合使用苯巴比妥。完成治療后,研究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4.4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在患兒的驚厥癥狀得到有效控制的時間方面,對照組是(15.2±4.6)min,而研究組患兒驚厥癥狀得到控制的時間為(11.2±2.4)min,研究組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兒疾病復發率為11.11%,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6.1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證明對于驚厥患兒實施安定聯合苯巴比妥方式進行治療,可以取得明顯的效果,能夠有效降低疾病復發率,有利于改善患兒生活質量,防止對其正常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該方法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