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魯梅 曾碧冰 袁景桃 張斌 李俊杰


[摘要]目的 探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HN)的相關發病因素及其預報模型建立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2月期間東莞市人民醫院門診和住院確診治療的帶狀皰疹患者244例,依據是否并PHN分為疼痛組(140例)和無痛組(104例),收集患者臨床資料,應用單因素分析法和Logistic回歸分析法分析PHN相關發病因素及建立其預報模型。結果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PHN的發生與性別、年齡、及發病時情緒狀態、疼痛程度有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法結果顯示,性別(OR=4.632,P<0.01)、年齡(OR=5.473,P<0.01)、發病時情緒狀態(OR=1.279,P<0.01)、疼痛程度(OR=4.231,P<0.01)是PHN發生的獨立高危因素,其預報模型公式為P=I/(1+e)。結論 對女性、高齡、及發病時情緒狀態、劇痛的帶狀皰疹患者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重視,以防治PHN的發生。
[關鍵詞]PHN;發病因素;預報模型
[中圖分類號]R752.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12-137-03
帶狀皰疹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病毒性皮膚病,隨著帶狀皰疹的病情進展,病毒所引起的炎癥反應可損傷受累神經,并發后遺神經痛,表現為持續性刀割樣或灼燒樣疼痛,進一步損害患者的身體機能。目前,帶狀皰疹呈現出明顯上升的趨勢,其治療可短時間內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治療后易并發后遺神經痛,故分析PHN的相關發病因素,為指導臨床干預提供有力證據,對提高患者身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對此,我院分析帶狀皰疹患者的臨床資料及PHN發生情況,以探討PHN的相關發病因素及建立其預報模型,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2月期間東莞市人民醫院門診和住院確診治療的帶狀皰疹患者244例,依據是否并發后遺神經痛分為疼痛組和無痛組,其中疼痛組患者140例:男41例,女99例,年齡22-73歲,平均(63.9±12.6)歲,無痛組患者104例:男64例,女40例,年齡21~72歲,平均(38.4±12.0)歲。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經臨床癥狀、水皰檢測等檢查符合《皮膚性病學》中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2)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性疾病;(2)伴有其他皮膚病;(3)有精神病病史。
1.3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進行常規臨床資料收集,即于入院當日通過本院自制入院資料等級表進行收集,收集資料主要包括患者性別、年齡、及發病時情緒狀態、皮疹始發部位、疼痛程度等,所有患者資料填寫務必完整、真實,對不完整、真實的表格進行剔除,采用視網膜疼痛評分法(VA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所有患者的疼痛程度、情緒狀態并對所有患者給予口服300mg鹽酸伐昔洛韋治療,2次/d,持續10d;治療后依據《皮膚性病學》中PHN的評定標準,觀察患者是否發生后遺神經痛,皮疹始發部位包括頭面部、軀體、四肢,收集和評估完畢后進行資料統計,并建立預報模型。
1.4評估標準
VAS評估標準:VAS總分為10分,0分為無痛,<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SAS評估標準:SAS總分為100分,其分界值為50分,<50分為正常,在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其中正常為情緒狀態良好,輕度、中度、重度焦慮為情緒狀態不良。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臨床資料中相關因素與PHN的關系采用單因素法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多組資料采用F檢驗,PHN的高危因素及其預報模型采用LogisHc回歸分析法分析和建立,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資料中相關因素與PHN的單因素分析法分析
PHN的發生與皮疹始發部位無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PHN的發生與性別、年齡、發病時情緒狀態、疼痛程度有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PHN高危因素的Logistic分析及其預報模型建立
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性別(OR=4.632,P<0.01)、年齡(OR=5.473,P<0.01)、發病時情緒狀態(OR=1.279,P<0.01)、疼痛程度(OR=4.231,P<0.01)是PHN發生的獨立高危因素,結合常數項的值得出其預報模型公式為P=I/(1+e),其中P表示PHN的發生概率,e為自然對數的底數,X1、X2、X4、X7分別代表性別、年齡、情緒狀態、疼痛程度,見表2。
3.討論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其主要表現有帶狀分布成簇的神經痛與皮疹,隨著病毒被激活,可沿神經纖維移至皮膚,使受侵犯的神經和皮膚產生激烈的炎癥,進而損傷受累神經,最終可并發后遺神經痛的發生,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PHN發生的影響因素較多,如年齡、情緒等,且其常規干預治療療效不明顯,故分析總結PHN發生的相關發病因素,對患者進行更為有效的診治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有研究顯示,PHN的發病因素較為復雜,帶狀皰疹患者的病情、年齡、疼痛程度等因素均與其發生發展有關。梁豪文等研究顯示,帶狀皰疹患者的年齡越高、病情越嚴重、發病時疼痛越劇烈等因素,其后遺神經痛的發生率越高,這些因素均可作為PHN的相關高危因素。對此,我院分析帶狀皰疹患者的臨床資料及PHN發生情況,發現PHN的發生與皮疹始發部位無關,與性別、年齡、及發病時情緒狀態、疼痛程度有關,Logistic回歸分析法結果顯示,性別、年齡、及發病時情緒狀態、疼痛程度是PHN發生的獨立高危因素,此結果提示,PHN的發生可能是由于女性患者神經較男性敏感,更易受炎癥狀態影響;而高齡帶狀皰疹患者可能由于年齡關系身體機能逐漸下降,其免疫抵抗力也隨之下降,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可更易、更快被激活并損傷皮膚及受累神經,進而引發后遺神經痛;情緒不良患者由于情緒的劇烈波動,可引起神經狀態和內分泌平衡的改變,使病毒更容易神經纖維移至皮膚,產生更劇烈的炎癥反應,導致神經損傷,從而并發后遺神經痛;疼痛劇烈患者可能表示病毒已深度損傷皮膚,反映炎癥反應程度較高,對神經也隨之造成損傷,進而更易并發后遺神經痛;而皮疹始發部位是指病毒被激活部位,具有較大的隨機性,故與PHN的發生無顯著關聯。
此外,本研究依據Logistic分析結果,結合常數項的值,得出PHN預報模型公式為P=1/(1+e),此預報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預報該疾病的發生,有利于醫師在帶狀皰疹診治中預判和辨別后遺神經痛發生的高危患者,從而有助于盡早制定預防后遺神經痛發生的治療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PHN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預報模型建立提示,對女性、高齡、及發病時情緒狀態、劇痛的帶狀皰疹患者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并制定預防后遺神經痛的相應防治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