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
民政輿情事件搜索量排名前十(2016年8月上)

說明:關鍵詞以本月被搜索頻率進行排序。以百度搜索到的相關網頁數量排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聞的傳播熱度。

輿情觀點 民政部持續公布“山寨社團”名單媒體觀點《人民日報》:傳統文化成山寨社團集中重鎮 謀短利失體面這么多打著傳統文化名號的“大忽悠”,不過是沖著一個“利”字而來。文化是最難量化的,那些借著文化之名招搖撞騙的人正是鉆了這樣的空子。以文化之名行騙卻絕對是傷及其肌體的。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幾個人、幾個“協會”謀了短利,一個民族的文化尊嚴卻失了體面,這樣的買賣真的做不得。《河南日報》:共同治理 依法除根民政部曝光就是提醒單位及個人謹防上當受騙。但曝光似乎并沒有打中“山寨社團”的“七寸”。因此除了曝光更要除根。民政部要聯合媒體、金融,以及工商、文化、公安、法院等管理執法部門,形成共同治理的合力,凍結非法社團的銀行賬號,依法取締這些非法社會組織。人民網:對“山寨社團”要曝光更要“除光”“山寨社團”是文化建設的“毒瘤”,是文明建設的“毒藥”,從這里走出來的是“虛榮文化”“金錢文化”“詐騙文化”。對山寨社團要曝光,讓其接受譴責,更要除光,讓其灰飛煙滅,徹底消失。專家觀點劉峰(國家行政學院中國領導科學院研究中心主任):由于正規社團都有嚴格的準入評審機制,門檻較高。一些人無法進入合法社團,但又愛慕虛名,山寨社團正是抓住了這部分人的心理,應運而生。馬劍銀(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講師):我國民政系統對社會團體的登記管理實行的是較嚴格的許可制度,民政部公布“山寨社團”名單,意在曝光此類社團沒有經過正當登記,但只能起到警示作用,事實上,若此類社團沒有明顯的違規行為,民政部門并沒有強有力的理由予以取締。
以上觀點不代表本刊觀點,僅供大家思考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