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誠,常丹
(湖南農業大學 東方科技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
思想政治理論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
——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為例
黃誠,常丹
(湖南農業大學 東方科技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尚未能較好地實現對學生主體性的培育、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的目標,這也是多年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不盡如人意的重要原因。思想政治理論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為例,探討了思想政治理論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及其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思想政治理論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構建;應用
與其他課程的培養目標主要在于增加學生知識和提高其能力不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培養目標在于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與塑造,在于圍繞大學生已有的理想信念、價值、道德來塑造新的認知結構和認知模式。相比較于知識拓展和能力提升,精神層面的變動和改造是一個更加復雜而艱難的過程,對學生主體性的參與程度的要求更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育者的主體性, 而更為重要的是必須尊重、開發受教育者的主體性”[1]。當前,采取大班教學是絕大多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現實選擇。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面對人數眾多、專業各異、基礎不同的學生,大部分教師從便于維持教學秩序和監控教學環境的角度現實地選擇了“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盡管在這種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中也會穿插提問、討論等互動形式,但這種體現學生作為學習活動主體的能動性的機會對于絕大多數學生而言少之又少,也就是說,對學生作為學習活動主體的主體性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所忽視。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同學人數眾多、互動參與機會又少,期末統考只需考前突擊,課程本身意識形態性強、抽象程度較高,再加上觸手可及的移動互聯網絡,由此導致部分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上不愿意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在課程講授時習慣做“低頭族”,在課堂互動討論時習慣“搭便車”,久而久之,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就變成了教師的“獨角戲”,也就是說,學生作為學習活動主體的主體性的發揮很大程度上未能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中實現。教育實質上是對人的主體性培養的過程[2],顯然,當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尚未能較好地實現對學生主體性的培育、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的目標,這也是多年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不盡如人意的關鍵性原因。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既指導教師如何教,又引導學生如何學。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育對象的主體性被嚴重忽視,是造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不強的真正根源[3]。所謂主體性就是作為現實活動主體的人為達到為我的目的而在對象性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把握、改造、規范、支配客體和表現自身的能動性[4]。教學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和灌輸為主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沒有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亦未能充分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學生主體性遭到忽視、學生主體性不足啟示我們,要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創新方向。基于主體性教育思想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學習者能主導自己的學習,也就是學習者能夠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及效果等方面進行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評價”[5]。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視學生為教學活動中的實踐主體和認識主體,認為其知識、技能、思想觀念的獲得不是通過單向的灌輸、被動的聽課就能夠形成的,必須通過學習過程中對所要認知的對象的主動把握、改造、規范和支配才能實現對認識對象的思維、情感建構。一般認為,人的主體性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系統,有多種表現特征,具體包括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4]。在近幾年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創新實踐中,筆者發現該模式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

1.1思想政治理論課自主學習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性的發展
自主性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自己行使自己的權利,自己支配自己的權利,能夠獨立、自由地對待客體,處理事務,并能隨著自己活動范圍的擴大,主體能力不斷增強,能把更深更廣的客體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4]。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中的認識主體,應該是教學活動的主人,要能夠通過自己參與和支配教學活動來獲得對認識對象的把握,并且要隨著自己對認識對象把握的不斷深入,其自主能力要不斷得到增強,從而逐漸學會如何自主地去把握認識對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確立對某個具體認識對象的學習目標,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并且自主地安排學習過程,能夠充分行使、支配自己的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能隨著學習經驗的積累不斷增強自主能力,達到即使沒有教師指導自己也能去把握更多、更深、更廣的認識客體,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實現自由學習,從而促進學生自主性發展。
1.2思想政治理論課自主學習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性的發展
主動性是自主性的延續和發展,是指主體自覺主動地從事自己的活動,對客觀的信息主動進行選擇、加工、分析和推斷,主動適應和變革客觀外在世界,不僅要做主人,而且要自覺努力地知道如何做, 為何這樣做[4]。自主性強調學生的認識活動由自己支配,不受制于教師或者其他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而主動性強調的則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是消極地、被動地接受教師或教學載體所傳遞的關于認識客體的信息、理念和情感等,而是主動地對認識客體或對象所包含的信息、理念和情感等進行選擇、加工、分析和推斷,從而建構起自己對認識對象的認識,并逐步培養出自己如何學習、為什么要這樣學習的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之下,學生不再是坐在教室里消極地、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解,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之下,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主動地讀教材、查資料、向他人論證或者辯論觀點,既包含著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或者教學材料的主動把握和建構,也包含著對學習方法、學習形式和學習載體的主動選擇和運用,實現主動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的主動性發展。
1.3思想政治理論課自主學習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創造性的發展
創造性就是指人作為主體獨立發現新事物、解決新問題的特性,是人在對象性活動中的主體性的靈魂,是人的主體性的最高表現[6],包括學習過程方法掌握與選擇的獨特性,思考問題角度與質疑內容的獨特性,解決問題方法方式的獨特性與學習結果表達的獨特性[7]。創造性強調學生在認識活動中對認識客體的獨特把握,能夠形成關于認識客體的獨特見解、方法,既不盲目肯定一切也不盲目否定一切,而是能以自己的方法、自己的角度、自己的表達來把握認識對象,對所面臨的問題或困惑能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自主學習模式之下,教師會針對一個理論、觀點或問題同時安排幾個小組進行自主學習,在小組成員內部既分工又合作,在深入查閱資料的基礎上,展開充分討論。小組之間會形成競爭關系,在一定激勵措施之下,每個小組都希望能有機會被選拔登臺展示。這樣,掌握課本規定的內容和觀點只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前提,如何闡發自己對所學習的理論和觀點的理解、采用何種方法來理解和把握所要掌握的知識和觀點,如何將自己的觀點、見解、方法以獨特的方式呈現出來,都是小組自主學習必須要考慮的。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新事物、形成新觀點和找到新方法是自主學習的必然過程,而這無疑有助于學生創造性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主要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的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系中的理論基礎部分,課程內容上理論性強、抽象程度高。該課程教學既要讓學生能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有較深入理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又要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去認識世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兼顧知識、能力和觀念三個層面的教學目標。大多數學生在中學階段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內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具備了進行自主學習的基礎,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能取得較好的教學實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均有較大提高。在筆者多年的課程教學實踐中,逐漸構建起了思想政治理論課自主學習模式,下文筆者以第一章第二節“聯系和發展的普遍性”一目為例介紹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具體如何實施。“聯系和發展的普遍性”一目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掌握聯系的內涵、外延、特點;理解“事物是普遍聯系”,在此基礎上學會如何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和解決問題;掌握發展的本質,理解“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在此基礎上學會如何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和解決問題;把握聯系概念和發展概念之間的邏輯關聯,理解“事物是自己運動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學會如何用事物是自己運動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達到上述教學目標,在本目教學中構建了如下教學模式。
2.1教學準備階段
主題凝練與動員。教師提前兩周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凝練本部分主題。首先,教師規定本次自主學習的范圍是“聯系和發展的普遍性”,并簡要介紹這一目主要內容及其在整個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中的邏輯地位。然后,學生分班分組討論提出各組擬定的主題并從中確定兩個備選主題作為本次自主學習的主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就本次自主學習活動進行動員,并明確本次活動考核方式和如何納入課程平時考核成績。
分組分工與布置任務。自主學習以小組方式進行。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一般是大班教學,由2~4個小班構成,分組方法可以視教學班級大小和教師習慣靈活確定,筆者的做法是在小班內按學號8個人為一小組,將一個小班分成3~4個小組,再由小組自行確定組長和內部任務分工。教師交代自主學習的準備工作的相關內容。
幾十年過去了,030與719早已成為孫寶國研究之路上的往事,因為在那之后,他又研制出了多種香料,毫不夸張地講,我們現在吃到的許多食品,其香味都來自于孫寶國的研究成果。這么香的味道,是如何實現的呢?其奧秘就來自于孫寶國的“味料同源”——中國特色肉味香精制造新理念。
2.2自主學習階段
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選定的主題進行課下自主學習,包括閱讀教材、搜集資料、組內討論、提煉觀點、尋找案例、撰寫講稿、制作演講課件。課下學生分組自主學習階段,有疑問的學生可以與教師面對面討論,師生也可以通過QQ、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進行交流和討論,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課堂展示與討論釋疑。首先確定上臺展示的小組,方式是先在大班中抓鬮抽取1個小班,然后再在這個小班中抓鬮抽取1個小組。然后,由被抽中的小組選派代表對本次自主學習的內容進行課堂展示,課堂展示包括學習內容講解、小組學習匯報和學習體會交流,其余學生在臺下聽講并參與互動。最后,全體學生就該小組留下的討論話題展開討論,要求其余小組至少有一名代表就討論話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可以就自己的不同觀點或者意見向主講的小組提問并要求回答。教師在學生進行課堂展示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指導學生講演和討論,維護課堂秩序、回答學生疑問、參與交流討論和指導協調。
2.3評價總結階段
評價與總結。該階段由教師主持進行。主要是兩個步驟。1)學生評價與補充:各小組派代表對主講小組的講解及答疑情況進行評價,給予等級評價或者分數,如需補充,可就相關內容進行補充或交流該小組的觀點。2)教師評價與總結:教師對主講小組的自主學習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評價,總結優點和不足,對其他小組參與課堂情況進行評價;教師根據主講小組及其他小組的補充情況,針對學生講授和討論中出現的問題做有針對性講解,釋疑解惑;對此次自主學習的內容提綱挈領地歸納,強化系統性。
3.1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是由教與學雙方共同實現的,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既不能繼續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中忽視、抹殺學生主體性的做法,也不能矯枉過正,完全放任學生“自由”學習,而是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其一,要根據課程特點在學期之初就擬定自主學習的計劃、選擇合適的自主學習的范圍,尤其是要對學生凝練的主題及其框架結構進行科學性、方向性的把關。其二,要對自主學習的各個階段進行組織、引導、監督,確保教學活動能夠既生動活潑又井然有序。其三,要適當介入學生自主學習的各個環節,實時掌握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尤其是要避免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的搭便車行為,對學生提出的疑問或者建議等及時做出反饋,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偏差進行及時引導。其四,要對自主學習的內容進行高屋建瓴的歸納和總結,梳理概念、觀點和章節之間的邏輯關系,避免學生自主學習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3.2要輔以考核評價方式改革
思想政治理論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強調學生主體性參與,也將耗用學生更多的課外時間來自主學習和進行課堂展示的準備,因此,為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考核評價要更加強化過程考核。筆者的做法是將期末筆試成績和平時考核成績的比例由原來的6∶4調整為4∶6,將更大比例的成績用來評價學生參與自主學習活動的情況,包括考核學生是否參與自主學習活動、在自主學習小組中承擔的任務及其完成情況、課堂展示環節中參與討論或者交流的情況等等。將平時成績主要作為一種激勵機制,同時也作為一種規制機制。
3.3要合理安排自主學習活動
如同不能總是采用傳統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一樣,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也不適宜多用,可以根據授課課程特點、教學小班數量等情況在一個學期內進行幾次,筆者的做法是基本上保證每個教學小班能有一次上臺進行自主學習展示的機會,一般是3~4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在主體性教育思想指導之下,開發多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如討論式教學、案例式教學、辯論式教學、發散思維訓練式教學、無領導小組討論、新聞發布會等等,再根據課程特點選用適合的教學模式,以避免學生對某一種教學模式產生審美疲勞而降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創新帶來的實效性。
[1] 劉月珍.論學生主體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構建[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69-71.
[2] 黃崴.主體性·主體性教育·社會發展[J].未來與發展,1994(4):30-33.
[3] 韓昌躍,楊櫻.論教育對象主體性視角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J].教育文化論壇,2012(4):27-30.
[4] 和學新.主體性的內涵、結構及其存在形態與主體性教育[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1):65-71.
[5] 王成光.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自主學習的實踐教育探索[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85-88.
[6] 韓昌躍,楊櫻.論教育對象主體性視角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J].教育文化論壇,2012(4):27-30.
[7] 陳德燊.主體性發展與創新精神培育[J].中國教育學刊,1999(6):14-17.
(責任校對游星雅)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7.009
20160307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改項目“主體性教育視域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創新研究”(湘教通[2015]291號);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2013年教改課題“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社會認同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XJK015BDY005)
黃誠(1975-),男,湖南寧鄉人,副教授,博士生,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少年問題研究。
G642.0
A
1674-5884(2016)07-00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