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園土壤和水分管理

1.1培土與加客土。山地楊梅園,由于土壤經常沖刷,根系容易暴露于土表,應常培土蓋住根系,保持土壤穩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擴大根系的吸收范圍,增加養分、水分的吸收數量。培土一般就地取材,常用的是山地表土、草皮泥,也有用焦泥灰、塘泥等每年補充。土層淺薄的山地,需要依賴客土來加厚土層,為果園早日進入盛果期,進行豐產優質高效生產打好基礎。
1.2改土。在黏重的果園,常誘發枝葉瘋長以及褐斑病滋生,不能良好結果,宜加沙礫土和有機質,以改良土壤的通氣性,排出過多水分,有利于控制生長,達到良好結果。對瘠薄的純砂土或礫質土,雖然能抑制徒長,結果容易,但有效礦質元素易流失,也難以獲得良好收益,應多施有機質或河泥、田土,以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楊梅產量和品質。
1.3翻耕與除草。果園的翻耕一般一年進行2次,第一次在10月份,翻耕深度在25 cm左右。在云南冬季溫度高,翻耕傷根后不會引起凍害,同時減少春季翻耕造成土壤水分蒸發。第二次翻耕宜在果實采收以后進行,由于果實采收作業中人們對果園的踐踏,使土壤板結,土壤的通氣及滲水性大受影響,通過翻耕松土,割斷土壤毛細管,可以改善通氣和滲水狀況,提高楊梅樹體抗旱能力,并有助花芽分化和發育,有利于次年的結果。這次翻耕不宜過深,深度以10~l5 cm為宜。此次翻耕可與施肥一起進行。
幼齡楊梅生長量小,競爭力弱,往往競爭不過雜草雜樹,導致生長緩慢,結果期延遲,所以種植以后要在1 m直徑范圍內鏟除雜草雜樹,并行樹塘覆蓋。但并不要求新辟果園根除所有雜草,否則會導致水土流失,以及生態環境的劇烈變化,如溫、濕度波動太大,反不利楊梅的成活、生長。適時除草確保楊梅正常生長。
果園的全園深翻是楊梅定植后,經過4~5年的生長,原有的定植穴被楊梅根系所占滿,如果根系繼續伸展,將受到原穴壁的堅實土壤所阻攔,因此,要求每隔2年左右,對種植穴外靠上坡或左右兩側的未深翻的土壤進行深翻,以利根系的伸展,經歷3~4次深翻后,可使全園土壤變成松軟狀態。
楊梅為喜濕耐陰的果樹,受栽培地區地理條件的限制,楊梅園大多依靠自然降水來維持生產,制約了質量和產量的提高。因此,做好水分管理,適時適量澆水,及時防澇排水,是楊梅優質、高產、穩產的關鍵。
2.1灌水。灌水時間應該按照楊梅樹的生理特性和需水特點,綜合土壤墑情、天氣情況確定。對水分的需求矛盾主要發生在2~5月的萌芽、開花和果實膨大期。在此期間如果久旱無雨應該及時澆水,保證楊梅正常的開花結果和生長發育。注意在現蕊期不要澆水。澆水可根據水源和蓄水情況采用澆灌、噴灌和滴灌等方式進行。
2.2防澇排水。排水在楊梅園并不突出,因為楊梅園多建在山地中,如發生洪澇情況,及時排除。674200云南省永勝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李麗芳674200云南省永勝縣生物產業技術推廣站盧紹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