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川,劉爽,劉彬秦皇島市第二醫院呼吸科,河北秦皇島 066600
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孫川,劉爽,劉彬
秦皇島市第二醫院呼吸科,河北秦皇島066600
目的 研究風險管理對呼吸內科護理管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臨床納入36例該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期間呼吸內科工作的護理人員。其中2013年4月—2014年4月該院未實施風險管理,2014年5月起該院實施風險管理。觀察風險管理實施前后呼吸內科護理人員護理水平。另選取同期呼吸內科住院患者各80例,風險管理實施前后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情況以及風險發生情況。結果 風險管理實施后護理人員理論知識、操作水平、風險意識及應對能力均高于實施前,P<0.05。風險管理實施后患者滿意度高達97.5%,高于實施前的88.8%,P<0.05。風險管理實施后風險發生率僅為2.5%,低于實施前的10%,P<0.05。結論 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中應用效果較佳,明顯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水平和風險防范意識,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風險管理;護理管理;呼吸內科;應用效果
護理風險是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可能導致患者殘疾甚至死亡的可能性,可能存在于護理各個環節中,不僅與護士的護理水平、風險意識等因素有關,還和醫院的管理制度息息相關[1-2]。目前研究表明[3],護理過程中降低護理風險可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從而解決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的局面。呼吸內科多數為中老年患者,由于慢性疾病較多,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較大,因此良好優質的護理對此類患者幫助也較大[4]。而如何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率也是此類患者首先需要考慮的重點。本文通過對該院風險管理的探討,分析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期間呼吸內科工作的護理人員36例。其中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間未實施風險管理,2014年5月該院實行風險管理。護士情況:入選呼吸內科護士36例,年齡21~52歲,平均年齡(31.2±4.5)歲。工作年限1~12年,平均工齡(4.2±1.4)年。其中中專7例,大專16例,本科13例?;颊咔闆r:風險管理實施前后各選取呼吸內科患者80例。實施前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齡36~84歲,平均年齡(56.4±3.5)歲。包括肺炎14例,支氣管炎22例,上呼吸道感染28例,支氣管哮喘12例等,慢性阻塞性肺疾?。–OPD)4例。實施后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齡35~86歲,平均年齡(56.8±3.6)歲。包括肺炎12例,支氣管炎23例,上呼吸道感染32例,支氣管哮喘10例,COPD3例。兩組患者上述資料(性別、年齡、病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間未實施風險管理,采用常規護理管理進行護理,包括每天查房、測量體溫、遵醫囑安排患者服藥等。2014年5月起開始實施風險管理,內容包括:①建立風險管理小組:成員由呼吸內科護士長及資深護士構成,起到監督護理工作的目的。②完善規章制度:制定具體風險管理規章制度,包括常規護理措施、應急預案、護理制度及流程。對護士的護理水平進行評估,預防潛在風險。③培養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培養風險意識和服務意識,對潛在風險進行預防,提高護理人員對風險的防范意識以及應對水平。④加強護理人員素質及護理水平:定期開展護理水平及個人素質交流活動,提高護理人員整體護理水平和自身素質,有效改善護患關系。⑤建立反饋機制:每月末進行反饋總結,對出現風險事件的原因、處理過程及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和探討,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1.3觀察指標
觀察風險管理實施前后護理人員護理水平、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情況以及風險事件發生情況。護理水平根據年度考核進行評估,包括理論知識、操作水平、風險意識、應對能力,每項滿分100分。發放問卷調查評估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情況,滿意:90~100分;一般:80~89分;不滿意:<80分。
1.4統計方法
2.1護理水平
風險管理實施后護理人員理論知識、操作水平、風險意識及應對能力均高于實施前,P<0.05,見表1。
表1 風險管理實施前后護理人員護理水平情況對比(n=36,

表1 風險管理實施前后護理人員護理水平情況對比(n=36,
項目理論知識操作水平風險意識 應對能力實施前實施后t值P值82.6±5.1 93.4±4.3 9.714 <0.05 83.2±4.6 92.5±4.7 8.485 <0.05 82.1±4.8 91.7±4.3 8.938 <0.05 81.9±4.3 92.6±4.5 10.315 <0.05
2.2滿意度
風險管理實施后患者滿意度高達97.5%,高于實施前的88.8%,P<0.05,見表2。

表2 風險管理實施前后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對比(n=80,例)
2.3風險事件
風險事件包括輸液反應、摔傷及給藥事故,實施后發生率僅為2.5%,低于實施前的10%,P<0.05,見表3。

表3 風險管理實施前后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對比(n=80,例)
呼吸內科患者多數為慢性疾病,且病情嚴重、變化快,導致在護理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護理風險,包括護理人員、護理管理、患者病情甚至醫院環境都可能造成風險事件的發生[5]。這就要求對呼吸內科患者進行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及良好的護理措施。
隨著醫院對管理的不斷重視,護理管理成為影響護理措施的重要制度,對醫院護理的水平有著重要影響[6]。風險管理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護理管理模式,其根據以往風險事件的發生情況制定一系列護理措施,盡可能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情況,主要著手于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加強風險意識,避免醫療糾紛,從而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率[7]。研究認為[8],風險管理的應用可有效干預患者病情的發展,尤其是對于慢性疾病這種病程較長的患者來說效果理想,降低了風險發生情況。該文對該院呼吸內科患者進行研究,采用風險管理模式進行護理,結果發現,風險管理實施后護理人員理論知識、操作水平、風險意識及應對能力均高于實施前。風險管理實施后患者滿意度高達97.5%,高于實施前的88.8%。風險管理實施后風險發生率僅為2.5%,低于實施前的10%。結果提示,風險管理實施后有效的提高了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服務意識,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從而更加用心盡力地對患者進行護理,提高患者滿意度,從而促進疾病的恢復。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中應用效果較佳,明顯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水平和風險防范意識,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1]姜慧芬,鄭云仙.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5):67-68.
[2]李利群.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12):1440-1442.
[3]Aneta Nitsch-Osuch,Ilona Stefanska,Ernest Kuchar et al.Influence of Rapid Influenza Test on Clinical Management of Children Younger than Five with Febril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2012,755(21):237-246.
[4]楊曉容.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預防老年患者跌倒墜床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2):56-58.
[5]張曉英.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1):268-269.
[6]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四川醫學,2012,33(5):906-908.
[7]汪才俠,胡方成.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6):118-120.
[8]陳春麗,楊婉娜,張麗明,等.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3):545-547.
Observation on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Ward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SUN Chuan,LIU Shuang,LIU Bin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Second Hospital of Qinhuangdao,Qinhuangdao,Hebei Province,066600 China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Methods 36 cases of nursing staff work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May 2015 were included in clinic,the risk management was not implemen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4,and the risk management had been implemented since May,2014,and the nursing level of nursing staff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ing risk management was observed,and 80 cases of in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and the patient's satisfactory degree to nursing and occurrence of risk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ing risk manage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operation level,risk awareness and handing ability of the nursing staff after implementing the risk managem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mplementation,P<0.05,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patients after implementing risk management was as high as 97.5%,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implementation,88.8%,P<0.05,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risk after implementing risk manage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implementing risk management(2.5%vs 10%),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risk nurs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is better,which was obviously improve the nursing level of nursing staff and risk prevention awareness,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risk events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ory degree,which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Risk management;Nursing management;Respiratory medicine;Application effect
R473
A
1672-5654(2016)07(b)-0158-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0.158
孫川(1982.1-),女,河北昌黎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呼吸科護理工作。
(201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