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綺云(廣東省東莞市人民醫院中醫康復科 東莞523000)
中醫辨證治療心臟神經癥15例臨床療效觀察
陳綺云
(廣東省東莞市人民醫院中醫康復科東莞523000)
目的:對中醫辨證治療心臟神經癥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方法:將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確診的30例心臟神經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例。觀察組采用中醫辨證方法進行治療,對照組使用常規西醫合烏靈膠囊治療,治療1個月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66.6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前的SD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評分均有所降低,但觀察組的緩解程度更大,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心臟神經癥進行中醫辨證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好,且患者接受度較高,副作用少,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
心臟神經癥;中醫辨證;臨床效果
心臟神經癥的主要臨床癥狀為心血管疾病的表現,加上此類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少見,并且缺乏特異性的實驗結果輔助診斷[1],因此,對患者進行診斷較難。對該病進行積極的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采用中醫辨證治療心臟神經癥患者,臨床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確診的30例心臟神經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例。觀察組男10例,女5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52.13±2.36)歲;對照組男10例,女5例,年齡45~73歲,平均年齡(53.36±2.4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1)符合《內科學》中心臟神經癥的診斷標準;(2)選取的研究對象為肝郁脾虛證患者,肝郁脾虛證診斷符合《中醫病癥臨床診斷標準》;(3)患者在使用研究藥物之前的2周內,未使用任何心臟神經癥和抗抑郁藥物;(4)患者無嚴重的并發癥。
1.3治療方法觀察組采用中醫辨證方法進行治療,采用的中藥湯劑為逍遙寧心方加減,包括柴胡9 g,郁金9 g,枳殼9 g,白芍12 g,厚樸9 g,茯苓9 g,白術15 g,遠志9 g,炒棗仁30 g,合歡皮30 g,若患者出現痞滿、頭暈、目眩等癥狀可加入半夏9 g,瓜萎30 g[2];若患者出現心神不寧、少眠多夢的現象可加入珍珠粉30 g,靈磁石30 g;若患者出現情緒波動明顯、喜怒明顯的現象可加入玫瑰花9 g,薰衣草9 g;若患者出現心煩氣躁、出汗明顯的現象可加入蓮心3 g,黃柏6 g,竹葉9 g。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治療,并服用烏靈膠囊(國藥準字Z19990048),3次/d,3 片/次。治療1個月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
1.4療效標準(1)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顯效:患者主要癥狀有明顯改善,發作頻率減少并且無嚴重并發癥出現;有效:患者的主要癥狀有所改善,但發作頻率未有明顯改善;無效:患者的主要癥狀、發作頻率未有改善甚至有所增加。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心臟神經癥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理抑郁狀態,該量表以53分為分界線,在分界線以上的患者隨分數的增加抑郁程度逐步加深,在分界線以下的患者無抑郁現象[3]。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66.6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兩組患者的抑郁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前的SD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評分均有所降低,但觀察組的緩解程度更大,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SDS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的SDS評分比較(分,±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P 15 15 71.26±5.27 71.65±4.99 >0.05 36.35±7.90 41.78±5.83 <0.05
心臟神經癥主要是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導致患者出現的一系列神經系統癥狀,并伴隨有循環系統的功能失調[4~5]。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加,該病的患者逐漸增加,由于患者對該病的了解甚少,并且疾病的診斷較難,需要進行綜合的分析才能確診,所以對該病的治療也成為了中醫醫院的一大熱門[6]。中醫將該病歸為“郁證”的范疇,病因主要為患者的情志受損,導致氣郁積于心而出現心悸、胸悶等臨床癥狀,且患者的情緒大多難以控制,波動起伏較大。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66.6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前的SD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評分均有所降低,但觀察組的緩解程度更大,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對心臟神經癥進行中醫辨證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好。對心臟神經癥患者進行治療的主要原則為解郁、養心,標本兼治,舒肝理氣,健脾并進。采用逍遙寧心方加減對患者進行治療[7],方中柴胡舒肝理氣;酸棗仁、遠志等可寧心安神;白芍、厚樸具有抗抑郁的作用,解郁寧心的作用較佳;郁金、厚樸等藥物對心臟神經癥的患者行氣的效果較好[8]。再根據患者的不同癥狀對方中藥物進行加減,臨床效果更好[9]。
綜上所述,對心臟神經癥進行中醫辨證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好,且患者接受度較高,副作用少,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
[1]司維.從心論治廣泛性焦慮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2014.16-21
[2]左玉靜.朱建貴辨證治療失眠經驗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2013.32-33
[3]肖怡.心臟神經癥剛柔辨證論治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2010.38
[4]孫萍.朱宗元教授心系疾病學術思想繼承及治療氣虛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臨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2
[5]韓春生.中醫辨證治療心血管神經癥41例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9):49-50
[6]張晗.天王補心湯加減治療心陰不足型廣泛性焦慮的臨床療效觀察[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4
[7]王璐.逍遙寧心方加減治療肝郁脾虛型心臟神經癥的臨床療效觀察[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4
[8]徐蓮麗,李華海.中醫辨證治療心血管神經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4,30(9):58-61
[9]楊靜娟,段浩.中醫辨證治療抑郁性神經癥43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02,24(11):811-813
R74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6.021
2016-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