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軒(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215009)
雙創背景下農民創業績效影響因素分析
——以蘇南地區為例
劉軒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215009)
內容提要:為了考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農民的創業特征以及創業績效的影響因素,本文對江蘇蘇南地區265名創業農民進行了問卷調查。統計結果發現創業績效與學歷、創業動機、風險意識、經營模式等因素存在密切的聯系,但農民創業培訓效果不盡人意,未能對創業績效產生影響。
農民創業績效創業特征影響因素蘇南地區
農民是新常態、新階段背景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人數最多、潛力最大、需求最旺的重要群體。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下,準確把握農民創業的特征和主要瓶頸,加大對農民創業的扶持力度,促進農民創業,是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目標,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邁上新臺階的重要舉措。蘇南作為江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發達地區和示范地區,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上走在了江蘇乃至全國的前列,因此把握江蘇蘇南地區農民創業特征及創業績效影響因素,對于推進農民創業,提高農民創業成功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其他地區農民創業指導和推進也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農民創業是指農民以個人、家庭、由血緣關系形成的非正式組織以及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組織為載體,通過投入一定的生產資本,依托農村資源,通過擴大原有生產規模或者從事新的生產活動,開展一項新的事業,以實現財富增加并謀求自身發展的過程(郭紅東、丁高潔,2013)。國內學術界對農民創業問題的關注近年來比較多的集中在農民的創業現狀和創業問題(例如汪浩,2011;黃敬寶等,2012),以及創業意愿和創業機會識別等方面(例如朱紅根等,2010;鐘王黎等,2010;戚迪明等,2012;蔣劍勇等,2014),也有不少學者對農民的創業績效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朱紅根等(2012)和劉影等(2014)考察了創業的外部環境以及對農民創業績效的影響。羅軍、張葉平(2012)以創業利潤率、就業帶動、自我滿意度、創業影響力4個維度作為創業績效的測量指標,考察了創業培訓、創業選擇與創業績效的關系。周菁華(2013)的研究發現:家庭與場鎮的距離、家庭男性勞動力人數、家庭成員最高文化程度、家庭擁有定居城市的親友、家庭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堅韌能力對農民創業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家庭成員擔任村鎮干部、家庭成員打工對農民創業績效有顯著負向影響。羅明忠等(2014)則從人格特質(大五人格)、創業學習等角度考察了其對農民創業績效的影響,也有學者探討了關系網絡和機會創新性方面對農民創業績效的影響(郭紅東、丁高潔,2013)。綜觀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從創業環境、家庭的社會資本、人力資本、創業培訓(學習)、人格特質等因素考察對于農民創業績效的影響,而對于農民的創業動機、風險意識、經營模式等因素缺乏必要的考量,因此本研究以蘇南地區265名創業農民為研究對象,考察人力資本(學歷)、創業動機、風險意識、經營模式、創業培訓等因素對于農民創業績效的影響,以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農民創業績效的研究內容。
現有大部分文獻都是用財務績效或主觀績效來測量創業效率(例如,周菁華,2013;丁高潔等,2013),本研究則采用農民每年的創業收益作為個體創業績效的測量指標,進一步探討學歷水平、創業動機、風險意識、經營模式、創業培訓等因素與創業績效之間的關系,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影響農民創業績效的主要因素,為農民的創業指導和創業服務提供參考。創業績效分為創業年收益在10萬以下,10-20萬,以及20萬以上三個類別。
本研究所使用的影響變量主要包括學歷、創業動機、風險意識、經營模式和創業培訓等,根據已有的研究理論和研究成果,我們對這些影響變量進行簡單說明并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1.學歷與創業績效的關系。學歷反映了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學歷越高,則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也越高,而創業活動往往對個體的知識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我們提出的假設是學歷水平與創業績效有一定的聯系,學歷越高,創業績效可能也會越高。
2.創業動機和創業績效的關系。創業動機是個體創業行為的直接動力,決定著個體創業的主動性和堅持性的程度,繼而會對創業績效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們提出的假設是不同的創業動機類型在創業績效上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創業主觀意愿越強,則創業績效越高。
3.風險意識和創業績效的關系。風險意識反映的是個體能否利用一定的渠道搜集市場信息、較好地去預判和應對市場的變化。良好的風險意識有利于個體應對市場的變化,及時做出經營管理方面的調整,獲得較好地創業收益。因此我們提出的假設是個體的風險意識越強,則創業績效會越高。
4.經營模式和創業績效的關系。經營模式反映的農民創業所采用的經營主體的類型,包括家庭獨立經營,與親戚朋友合伙經營,合作社經營以及企業化經營模式等,以家庭為單位的經營模式在人力和財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難以抵御市場風險,因此我們提出家庭獨立經營模式相對于其他經營模式而言,創業績效可能最差。
5.創業培訓和創業績效。創業培訓能夠幫助創業者學習和掌握創業方面的相關知識、創業的一般流程,有助于農民較好地應對創業中可能出現的一般問題,因此我們提出的假設是接受過創業培訓的農民能夠獲得更高的創業績效。
在當地村干部和大學生村官的協助下,本次在蘇州市區、張家港市、太倉市、常熟市等地區共調查創業農民265人,其中男性有167人,女性98人,平均年齡為39.94歲,所調查的創業農民中66.5%是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具體情況見表1。采用軟件SPSS17.0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調查采用自編的農民創業情況調查問卷。問卷第一部分包括性別、年齡、學歷水平等個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包括單選題和多選題兩種題型,調查內容主要涉及當地創業氛圍、經營管理模式、創業行業、創業動機及風險意識、創業培訓及創業績效等有關農民創業方面的問題。
(一)基于R-Q模型的蘇南農民創業特征因素分析

表1 樣本農民的基本情況
為進一步揭示蘇南地區農民創業的基本特征,應用R-Q模型對調查數據進行了定量分析。R-Q模型也稱為多重對應分析模型,該模型的優點是能將多維度、多層分類變量之間的內在關系通過因子旋轉(Factor Rotation)和降維處理方法(Dimension Reduction),形象直觀地投射在二維四象限對應圖上,研究者可以通過以圓點為中心,比較不同分類變量的象限分布以及距離遠近,從而揭示彼此緊密關系程度。從SPSS所構建的多重對應分析圖(見圖1)可以看出,所有不同的變量可以分為兩個維度,因素間的距離越近,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越為緊密。

圖1 蘇南地區農民創業特征多重對應分析圖
第一和第四象限(垂直線右側)所集聚的主要因素為:創業收益在10萬元以上;高中、以及專科以上學歷;年齡在21-40歲之間;風險意識比較強;從事非農產業;依托自己掌握的資源和技術特長或者采用政府引薦的項目創業。而第二和第三象限(垂直線左側)集聚的主要因素包括:創業收益在10萬以下;初中及以下學歷;年齡要么在20歲以下,要么在40歲以上;風險意識弱;主要依托當地的產業創業;從事農業生產。
因此整個多重對應分析圖可以反映出蘇南地區農民創業各特征因素之間的關系,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農民創業與個體的學歷、年齡、創業模式、風險意識等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創業收益高的農民具有學歷高,年富力強,風險意識良好等特點,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長、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資源進行創業。
(二)農民創業績效的影響因素分析
1.學歷水平與農民創業績效的關系
采用卡方檢驗的方法來檢驗不同學歷水平的農民在創業績效上是否存在一定的差異,統計結果表明,X2=34.546,df=8,P<0.001,不同學歷水平的農民在創業績效上存在顯著性的差異,學歷越高的農民創業績效也相對越好,見表2。
2.創業動機與農民創業績效的關系
卡方檢驗的結果表明,X2=36.581,df=6,P<0.001,不同創業動機的農民在創業績效上存在顯著性的差異,其中“發現商機”(創業機會識別)和“自己想做老板”的農民在創業績效上要顯著好于那些“被迫創業”的農民,這里也反映出創業機會識別對于創業績效的重要影響作用。創業績效較低(低于10萬)的農民當中,因迫于生計而創業的人的比例最高,見表3。

表2 學歷水平與農民創業績效的關系
3.風險意識與農民創業績效的關系
卡方檢驗的結果表明,風險意識與農民的創業績效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X2=56.47,df=4,P<0.001,創業風險意識弱的人,高創業績效的人數比例最少,而風險意識強的人,高創業績效的人數比例相對較多,見表4。

表3 創業動機與農民創業績效的關系

表4 風險意識與農民創業績效的關系
4.經營模式與農民創業績效的關系
統計結果發現農業和非農業產業創業者在創業績效上是不存在顯著性的差異(X2=1.47,df=2,P>0.05),但是我們發現經營模式與農民的創業績效存在密切的聯系,X2=16.21,df=6,P<0.05,農村合作社和企業化經營模式在創業績效上要明顯要好于家庭單獨經營的模式,見表5。

表5 經營模式和農民創業績效的關系
5.創業培訓與農民創業績效的關系
為了考察創業培訓與創業績效的關系,卡方檢驗的結果表明X2=0.889,df=2,P>0.05,參加過培訓和沒參加過創業培訓的人在最后的創業績效上并沒有達到統計學上的差異,詳細結果見表6,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創業培訓對于創業的實踐效果并沒能產生顯著的影響,創業培訓的后期效果并不理想。
通過創業績效的影響因素分析,我們發現農民的學歷水平、創業動機、風險意識以及創業經營模式等因素與創業績效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而創業培訓對農民創業績效并沒有產生顯著的影響,創業培訓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如何創新創業培訓模式,提高農民業培訓的實踐效果是有關部門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表6 創業培訓與農民創業績效的關系
(一)結論
農民創業績效與學歷、風險意識、創業動機、經營模式等因素存在密切的聯系:學歷越高、創業風險意識越強的農民創業績效也相對越好;發現商機創業和自己想做老板的農民在創業績效上要顯著好于那些被迫創業的農民;農村合作社和企業化經營模式在創業績效上要明顯要好于家庭單獨經營的模式;參加過創業培訓和沒參加過創業培訓的人在創業績效上并沒有達到顯著性的差異。
(二)對策建議
1.做好農民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工作。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是提高農民創業力,降低創業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的重要保證。調查結果顯示創業績效在創業培訓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只能說明創業培訓的效果還不盡如人意,需要進一步改進創業培訓的模式,改變傳統的理論為講授主的教學范式,建立起培訓+參觀+模擬實踐的農民創業培訓新體系,提高個體的風險意識和創業意愿;其次,創業培訓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次培訓就能解決的,需要提高培訓的分段性、系統性和長期性,提升農民的基本素質,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最后,還需要加強對農民創業的跟蹤指導,提供個性化的創業服務,幫助創業農民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把農民“扶上馬”,更需要“送一程”。
2.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可以有效推動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催生專業大戶和農村能人,能夠使組織內部經濟利益更加緊密,經營管理更加嚴密,投資收益也更加明顯。因此應當大力發展以土地、資金和技術為紐帶的專業合作組織,引導一些創業企業建立創業合作社,通過鼓勵農民參加合作社的形式鼓勵農民創業。提高農民創業的組織化水平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真正成為成員共同出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實體型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創業績效。
〔1〕郭紅東,丁高潔.關系網絡、機會創新性與農民創業績效[J].中國農村經濟,2013,8:78-87.
〔2〕汪浩,吳連翠.農民創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基于安徽省的調查與思考[J].農村經濟,2011,5:121-124.
〔3〕黃敬寶,楊同梅,劉玉鳳,郭學進.農民創業問題研究——基于106位農民創業者的實證分析[J].調研世界, 2012,1:36-39.
〔4〕朱紅根,江慧珍,康蘭媛.創業環境對農民創業績效的影響——基于DEA-Tobit模型的實證分析[J].商業研究, 2015,3:112-118.
〔5〕鐘王黎,郭紅東.農民創業意愿影響因素調查[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23-27.
〔6〕戚迪明,張廣勝,楊肖麗,等.農民創業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沈陽市119戶農民的微觀數據[J].農業經濟,2012,1:72-74.
〔7〕蔣劍勇,錢文榮,郭紅東.農民創業機會識別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968份問卷的調查[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1-58.
〔8〕劉影,魏鳳.微觀環境與農民創業績效關系研究——基于陜西省223名農民創業者的實證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14,9:167-171.
〔9〕羅軍,張葉平.農民創業培訓、創業選擇與創業績效的關系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3,12:197-201.
〔10〕周菁華.農民創業績效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366個創業農民的調查數據[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3:77-84.
〔11〕羅明忠,陳明.人格特質、創業學習與農民創業績效[J].中國農村經濟,2014,10:62-75.
〔12〕丁高潔,郭紅東.社會資本對農民創業績效的影響研究[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50-57.
【責任編輯連家明】
F812
A
1672-9544(2016)05-0042-05
2016-03-30
劉軒,人文社科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
2015年度蘇州市軟科學指令性計劃項目(項目編號:SR201560),2015年江蘇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512685012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