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向(LI Jing-xiang),何 青(HE Qing),王春紅(WANG Chun-hong),李雪蕾(LI Xue-lei),毛柳英MAO Liu-ying),姚興偉(YAO Xing-wei)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北京 100700)
?
清潔切口手術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干預與評價
李京向(LI Jing-xiang),何青(HE Qing),王春紅(WANG Chun-hong),李雪蕾(LI Xue-lei),毛柳英MAO Liu-ying),姚興偉(YAO Xing-wei)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北京100700)
目的探討實施抗菌藥物干預活動對清潔切口手術患者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按隨機數字表法調查某院住院患者,2012年為干預前,2014年為干預后。調查干預前后兩組病例的預防用藥率、給藥時機、用藥時長、聯合用藥及種類選擇等情況并進行比較。結果2012年調查清潔切口手術患者1 555例,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率為79.87%,2014年調查1 022例,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率為36.5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3.90,P<0.05);兩組在用藥時機、時長、聯合用藥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160.62、206.49、24.22,均P<0.05)。干預前后預防應用抗菌藥物均以第二代頭孢菌素為主,分別占66.18%、90.03%。干預后無使用第四代頭孢菌素和喹諾酮類病例。兩組在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種類構成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7.12,P<0.05)。結論通過實施抗菌藥物干預活動后,清潔切口預防應用抗菌藥物得到進一步規范。
清潔切口; 抗菌藥物; 預防用藥; 干預; 評價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是醫院感染的常見類型之一,為防止手術部位感染,臨床醫生大多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但也存在一些應用不合理或過度應用現象。為加強清潔切口手術抗菌藥物應用的管理,提高抗菌藥物應用水平,分別調查抗菌藥物干預前后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并進行評價,結果如下。
1.1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調查某院住院患者,2012年為抗菌藥物干預前,2014年為抗菌藥物干預后。
1.2研究方法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依托醫院HIS信息系統查閱病歷,對持異議病例采取醫生訪談方式,同時參考手術室提供的信息以提高信息數據的準確性。手術切口分類依據《北京地區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南》[1]。
1.3判斷標準依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辦醫政發[2004]285號)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衛辦醫政發[2009]38號)。I類切口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時間控制在術前30 min~2 h,抗菌藥物品種選擇和使用療程合理;I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率不超過30%;I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時間不超過24 h,手術時間>3 h或失血量>1 500 mL,可追加用藥1次。
2.1一般資料2012年共調查清潔切口手術患者1 555例,其中男性913例,女性642 例;2014年調查1 022例,其中男性667例,女性355例;年齡10~7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種構成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資料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清潔切口手術患者病種分布
2.2預防用藥情況2012年調查1 555例清潔切口手術患者中有1 242例(79.87%)預防使用抗菌藥物,2014年1 022例患者中374例(36.59%)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3.90,P<0.05);兩組在用藥時機、時長、聯合用藥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160.62、206.49、24.22,均P<0.05)。干預前后用藥總日數分別為2 191、463 d,平均用藥日數分別為1.76、1.24 d。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清潔切口患者預防用藥情況
2.3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種類抗菌藥物干預前后預防應用抗菌藥物均以第二代頭孢菌素為主,分別占66.18%、90.03%。 干預后無使用第四代頭孢菌素和喹諾酮類病例。兩組在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種類構成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7.12,P<0.05)。見表3。
外科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目的是預防術后切

表3 干預前后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種類分布
口感染,以及清潔-污染或污染手術后手術部位感染及術后可能發生的全身性感染[1-2]。但在臨床應用中,也會出現應用不合理現象。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抗菌藥物應用干預前,79.87%的清潔切口手術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干預前使用第三代頭孢菌素的有271例(19.80%),此外還使用了喹諾酮類、氨基糖甙類和大環內酯類;聯合用藥病例也較多,120例(9.66%)患者聯合用藥;629例(50.64%)患者在術前0.5~2 h內使用抗菌藥物;預防用藥時長>48 h的患者176例(14.17%),與王惠珍等[3]報道相似。抗菌藥物管理相關文件規定在選擇抗菌藥物時,應考慮常見病原菌、抗菌藥物抗菌譜、不良反應及抗菌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特點等[4],預防手術切口感染應以第一、二代頭孢菌素類或青霉素類藥物為主[5],與第一代頭孢菌素相比,喹諾酮類及第三、四代頭孢菌素對常見致病菌感染的清潔切口手術并不具有優勢[6]。第三代頭孢菌素為廣譜抗菌藥物,并不能減少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會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并引起二重感染[7];而喹諾酮類藥物近年來濫用現象較嚴重,應嚴格控制氟喹諾酮類藥物作為外科圍手術期預防用藥[8]。聯用指征僅限于經口咽部黏膜切口的大手術等手術部位可能出現厭氧菌感染的病例,并且只限于二聯用藥[9-10]。
針對以上問題積極與臨床醫生進行溝通,發現以下原因:(1)認為使用了抗菌藥物就能預防感染;(2)對《北京地區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南》理解不全面,重視不夠;(3)醫生的用藥習慣與理念根深蒂固,一時無法徹底改變;(4)無菌操作技術不嚴格、對消毒滅菌重視不足。為有效進行整治,醫院制訂了《清潔切口手術預防用藥管理細則》,舉辦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知識培訓,結合經濟獎罰措施,參與科室績效考核,同時進行處方點評,開展專項整治。干預后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比率、用藥時機、用藥時長、應用抗菌藥物種類均有明顯改進,預防用藥比率降至36.59%,接近國家相關指標,干預后使用第三代頭孢菌素降至5例(1.31%),聯合用藥比率從9.66%下降至1.87%,與文獻[11]報道接近。經實施抗菌藥物干預活動后,清潔切口預防應用抗菌藥物得到進一步規范。
[1]北京市衛生局.北京地區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南[M].北京: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 2007:5-6.
[2]夏國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4, 145-146.
[3]王惠珍, 呂淑容.某院清潔切口手術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2, 11(1):72-73.
[4]黎沾良.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應用[J].臨床外科雜志, 2006, 14(9):546.
[5]季敏, 陸曼婷, 奚玉鳴.我院377例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藥學實踐雜志, 2011, 29(5):387-388.
[6]林穎, 陳樹明, 李軍.我院Ⅰ、Ⅱ類切口手術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04, 4(2):97-99.
[7]May AK,Fleming SB,Carpenter RO,et a1. Influence of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 prophylaxis on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 infections and subsequent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head-injured patients[J]. Surg Infect(Larchmt),2006,7(5):409-417.
[8]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EB/OL].(2009-03-23)[2009-03-25].http://www.nhfpc.gov.cn/mohbgt/s9508/200903/39723.shtml.
[9]姚宏.各級醫院460例Ⅰ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對比分析[J].安徽醫藥, 2011, 15(12):1585-1587.
[10] 肖平田.臨床合理用藥指南[M].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16.
[11] 吳巧珍, 吳文英, 朱磊, 等.3種清潔切口手術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管理成效[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2, 11(1):32-36.
(本文編輯:陳玉華)
Intervention and evaluation on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in clean incision operation
(Dongzhim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China)
2015-08-28
李京向(1970-),男(漢族),山東省費縣人,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研究。
姚興偉E-mail:bjbjljx2011@126.com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7.023
R978.1
B
1671-9638(2016)07-05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