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常理,駱霞虹,程 舟,潘曉韻,朱關林,李 珊,朱云國,唐楠楠,金關榮*(.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開發中心,浙江杭州 30;.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上海 0009)
栽培模式對大棚金線蓮生長的影響
陳常理1,駱霞虹1,程舟2,潘曉韻1,朱關林1,李 珊2,朱云國2,唐楠楠2,金關榮1*
(1.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開發中心,浙江杭州 311202;2.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上海 200092)
在連體大棚里,以不同遮陽比例、不同密度、不同基質配比和不同施肥水平對金線蓮進行栽培試驗。對金線蓮的產量和性狀進行主成分分析,結果表明,75%遮陽網2層+基質用珍珠巖∶泥炭4∶10+密度為株行距3 cm+施肥用花多多11號肥2 000倍液處理組合的總產量和單株豐產效果最好。
金線蓮;大棚;栽培模式;主成分分析
文獻著錄格式:陳常理,駱霞虹,程舟,等.栽培模式對大棚金線蓮生長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7):1069-1071.
金線蓮(Anoectochilus formosanus),別名金蠶、金線蘭、金石松、金線虎頭蕉、金線入骨消,為單子葉植物綱蘭科開唇蘭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1]。在民間,金線蓮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2],也有不錯的食用和觀賞價值。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金線蓮的需求越來越大,市場潛力巨大[3]。大棚栽培金線蓮雖已有研究,但技術還不夠完善[4]。鑒于金線蓮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5],作者對大棚種植的金線蓮的栽培技術進行研究,以期為本地區金線蓮生產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1.1材料
試驗在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開發中心下屬的園藝場連體大棚里進行。試驗用的是金線蓮新品2,從福建省南靖縣葛園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引進。使用規格為40 cm×40 cm×5 cm的塑料育苗盤栽培。
1.2處理設計
試驗采用裂區試驗(不同遮陽)和正交試驗L9(34)相結合,以不同遮陽比例因子為主區,以密度、基質、施肥因子為副區,各因子均設3水平,共有27個處理組合,每個處理組合種3盤。于2015年3月31日開始出瓶洗凈、消毒后進行不同栽培模式種植試驗。
處理組合1,珍珠巖∶泥炭為2∶10(體積比,下同),株行距為3 cm,每周施花多多11號1 000倍液1次。處理組合2,珍珠巖∶泥炭為2∶10,株行距為5 cm,每周施花多多11號1 500倍液1次。處理組合3,珍珠巖∶泥炭為2∶10,株行距為7 cm,每周施花多多11號2 000倍液1次。處理組合4,珍珠巖∶泥炭為3∶10,株行距為3 cm,每周施花多多11號1 500倍液1次。處理組合5,珍珠巖∶泥炭為3∶10,株行距為5 cm,每周施花多多11號2 000倍液1次。處理組合6,珍珠巖∶泥炭為3∶10,株行距為7 cm,每周施花多多11號1 000倍液1次。處理組合7,珍珠巖∶泥炭為4∶10,株行距為3 cm,每周施花多多11號2 000倍液1次。處理組合8,珍珠巖∶泥炭為4∶10,株行距為5 cm,每周施花多多11號1 000倍液1次。處理組合9,珍珠巖∶泥炭為4∶10,株行距為7 cm,每周施花多多11號1 500倍液1次。處理組合10—18和19—27均依次同處理組合1—9,所不同的是處理組合1—9用75%遮陽網2層+50%遮陽網1層,處理組合10—18用75%遮陽網2層,處理組合19—27用75%遮陽網3層。
1.3調查項目
8月底(種植5個月)考種調查。分別調查成活率、每盤鮮質量、每盤干質量、干鮮比及20株具有代表性植株的莖高、莖粗、葉數、單株鮮質量、單株葉鮮質量、單株莖鮮質量、單株根鮮質量、單株干質量、單株葉干質量、單株莖干質量、單株根干質量等性狀。
1.4數據處理
在各性狀測定數據方差分析差異達顯著水平的基礎上,應用SAS軟件進行主成分分析,評選出對金線蓮生長最好的處理組合。
2.1成活率、產量和干鮮比
表1表明,成活率最高的是22號處理組合,其次是16和10號處理組合;每盤鮮質量最高的是10號處理組合,其次是16號處理組合;每盤干質量最高的是16號處理組合,其次是10號處理組合;干鮮比最高的是21號處理組合,其次是12號處理組合。主成分分析結果(表2)顯示,前3個特征根累計貢獻率為99.6%,第1主成分貢獻率為53.3%。第1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的有16、10、13、4、7、17和19號處理組合,其中16號處理組合的第1主成分的特征值最大,其次為10號處理組合。說明16號處理組合是追求總產量豐產栽培的最佳環境條件。

表1 各處理組合金線蓮成活率、每盤產量和干鮮質量表現

表2 金線蓮成活率、每盤產量和干鮮質量的7個優良處理組合的主成分值
2.2單株性狀
不同處理組合金線蓮單株性狀列于表3,根據表3進行主成分分析,結果(表4)顯示,前3個特征根累計貢獻率為84.97%,第1主成分貢獻率為65.57%。第1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的有12、15、17、16、11、7、10和6號處理組合,其中12號處理組合的第1主成分的特征值最大,其次為15號。說明12號處理是追求單株豐產栽培的最佳環境條件。

表3 各處理組合金線蓮單株性狀表現

表4 金線蓮單株性狀8個優良處理組合的主成分值
試驗結果表明,16號處理組合即75%遮陽網2層+基質用珍珠巖∶泥炭4∶10+密度為株行距3 cm+施肥用花多多11號肥2 000倍液處理組合在總產量和單株豐產效果最好,在規模化生產上可推廣應用。
[1]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第5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
[2] 唐健,鄧元榮,卓儀榮.金線蓮的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海峽藥學,2008,20(12):77-79.
[3] 蔡文燕,肖華山,范秀珍.金線蓮研究進展[J].亞熱帶植物科學,2003,32(3):68-72.
[4] 黃高凌,蔡慧農,林順長,等.金線蓮的大棚栽培及其重要成分分析[J].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7(2):96-100.
[5] 許文江,陳裕,林坤瑞.藥用野生金線蓮植物資源的研究[J].福建熱作科技,2000,25(4):9-10.
(責任編輯:張才德)
S567
B
0528-9017(2016)07-1069-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735
2016-03-08
杭州市科技發展計劃(20140932H21)
陳常理(1975—),男,海南東方人,助理研究員,碩士,從事經濟作物育種、栽培技術的研究工作,E-mai1:chenchangli66@163.com。
金關榮,副研究員,從事經濟作物育種、栽培及利用的研究工作,E-mai1:jingr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