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國才,孫 卓,吳國華(嘉興市南湖區七星鎮農業服務中心,浙江嘉興 314002)
雜交粳稻春優84產量與穂粒重構成特點分析
陶國才,孫卓,吳國華
(嘉興市南湖區七星鎮農業服務中心,浙江嘉興 314002)
對春優84 22塊田的產量與穂粒重構成因子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其因子變異效應為有效穂>每穂總粒數>千粒重>結實率;有效穂、每穂總粒數、結實率、千粒重與產量均呈一定正相關,穂數與每穂總粒數、千粒重呈極顯著負相關,與結實率呈極顯著正相關;對產量的貢獻有效穂>每穂總粒數>千粒重>結實率,有效穂通過每穂總粒數、千粒重有減產作用,每穂總粒數通過穂數是負效應、通過粒重為正效應;有效穂、結實率與產量呈二次回歸,每穂總粒數、千粒重與產量呈正向直線回歸。栽培上應重點協調好穂數與粒數間矛盾,高產栽培決策是穩定穂數主攻大穂提高結實率爭粒重。
雜交粳稻;春優84;產量;穂粒重;構成特點;數理分析
文獻著錄格式:陶國才,孫卓,吳國華.雜交粳稻春優84產量與穂粒重構成特點分析[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7):1036-1038.
春優84是由中國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粳型雜交晚稻組合[1],于2013年通過浙江省品種審定。嘉興市南湖區于2013年始進行了較大面積的試種示范,表現穂大粒多、生育期適中、分蘗中等、繁茂性好、莖稈粗壯、株高適中、抗病性強、米質較優、高產潛力大等特點。為了探索其高產栽培規律,對高產示范的定點田塊,采用相關、回歸及通徑等分析方法[2-3],對其穂粒重構成與產量的相互關系進行了分析,以明確其構成特點和栽培主攻方向,供生產上參考。
2013—2015年,在南湖區七星鎮博山、高豐、東進等村建立春優84單季晚稻高產示范方面積343.8 hm2,定點調查22塊,面積2.713 hm2,其中采用機插秧移栽的為8塊,面積0.987 hm2,其余均為直播栽培。調查田塊的播種期在5月15日至31日(移栽與直播相仿),機插秧移栽的移栽期在6月5日至15日,塑盤育秧,秧齡15~20 d,栽植密度30 cm×20 cm,叢插1~2本,采用高產栽培管理措施。
對調查田塊定點取樣考查經濟性狀,實割測產。用Exce1進行統計分析。
表1 不同產量水平春優84的穂粒重構成
2.1產量與穂粒重構成
22個樣本田統計結果(表1)表明,春優84的667 m2平均有效穂為(15.3±2.4)萬,每穂總粒數為(234±34)粒,結實率(86.3±2.4)%,千粒重(25.6±0.9)g,產量為(788.6±75.3)kg,表現為穂數較多,穂形較大,結實率高,千粒重中等,豐產性好。性狀變異系數大小表明,有效穂(15.82)>每穂總粒數(14.54)>千粒重(3.52)>結實率(2.77),顯然,穂數與粒數在其產量構成中起主導作用。
由表1顯示,隨著春優84產量水平由低升至中,其667 m2平均有效穂由12.4萬提高至16.0萬,增加29.03%;平均每穂總粒數由240.6粒下降至216.7粒,減9.93%;平均結實率由83.6%提高至86.7%,增3.71%;平均千粒重由25.5 g略降至25.3 g。產量水平由中升至高,平均有效穂減3.75%,平均每穂總粒數增14.26%,結實率穩定,千粒重增加2.37%。春優84產量667 m2由650 kg提高至750 kg,提高穂數和結實率是關鍵;產量水平再由750 kg提高至850 kg,穩定穂數攻大穂和提高粒重是關鍵。
2.2產量與穂粒重相關性
表2表明,春優84的有效穂與每穂總粒數呈極顯著負相關(r=-0.808**),與結實率呈極顯著正相關(r=0.562**),與千粒重呈極顯著負相關(r=-0.714**),但與產量的相關性不顯著(r= 0.294)。這表明該品種在一定穂數范圍內(每667 m211.7萬~20.3萬)都可達到較高的產量水平,雖穂數增加會使每穂總粒數、千粒重下降,但結實率則會顯著提高。
表2 春優84的產量與穂粒重因子間的相關系數
每穂總粒數與結實率呈弱負相關(r=-0.381),與千粒重呈極顯著正相關(r=0.774**),與產量呈弱正相關(r=0.211)。這表明該品種雖田間穂數與粒數的自適能力較強,但攻大穂對結實率的影響相對較小,并可使千粒重顯著提高而增產。
結實率與千粒重呈顯著負相關(r=-0.489*),與產量呈顯著正相關(r=0.483*)。表明該品種結實率對產量有較大影響,提高結實率的措施有利于獲得高產。
千粒重與產量呈弱正相關(r=0.215)。雖千粒重與穂數、結實率、每穂總粒數相關復雜,但提高粒重的措施最終有利于增產。
2.3通徑分析
表3表明,通徑分析結果,春優84有效穂數對產量(y)的直接作用最大(P=1.163),每667 m2穂數增加1個標準單位(S=2.4萬)可直接使產量增加1.163個標準單位(S=75.3 kg× 1.165),但其通過每穂總粒數和千粒重的間接作用為負值,相互抵消最終表現為與產量呈弱正相關。顯然,穂數是構成產量的基礎,穂數適宜(略足)比偏少易獲得高產。
每穂總粒數對產量的直接作用居次(P= 0.857),每穂總粒數增加1個標準單位(S=34粒),即可使667 m2增產0.857個標準單位(S=75.3 kg ×0.857),但其通過穂數是一個較大的負值,通過粒重是一個中等的正值,最終表現為與產量呈弱正相關,表明攻大穂措施亦有利于該品種高產。
表3 春優84穂粒重因子對產量(y)的通徑系數
結實率對產量的直接作用略小(P=0.448),結實率提高1個標準單位(S=2.4%),667 m2可增產0.448個標準單位(S=75.3 kg×0.448),同時其通過穂數是一個較大的正值,最終表現為與產量呈顯著正相關。顯然,提高結實率的措施對于獲取高產十分重要。
千粒重對產量的直接作用居第3位(P= 0.600),千粒重提高1個標準單位(S=0.9 g),即可使667 m2增產0.6個標準單位(S=75.3 kg× 0.6)。但其通過穂數是一個較大的負值,通過每穂總粒數是一個較大的正值,最終表現為與產量呈弱正相關。顯然,提高粒重的措施有利于高產。
2.4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結果,有效穂與產量呈二次曲線關系(y=-1 652.9+303.72x-9.20x2,R2=0.549),穂數過少或過多均不利于高產,667 m2最適穂數為Xopt=16.51萬,相應最高產量為ymax=853.8 kg。每穂總粒數與產量呈線性回歸關系(y=679.18+ 0.468x,r=0.211),每穂增加1粒,667 m2增加0.468 kg。結實率與產量呈二次曲線關系(y= -26 685.0+623.49x-3.53x2,R2=0.386),曲線有1個最高點,其最適結實率為Xopt=88.3%,相應667 m2最高產量為ymax=846.2 kg。千粒重與產量呈線性回歸關系(y=329.12+17.95x,r= 0.215),千粒重每增加1 g,667 m2產量增加17.95 kg。
經對22塊春優84單季晚稻高產示范田產量與構成因子的分析,變異效應為有效穂>每穂總粒數>千粒重>結實率,其中穂數與粒數起主導作用。667 m2產量水平由650 kg提高至750 kg,提高穂數和結實率是關鍵;由750 kg提高至850 kg,穩定穂數攻大穂、提高粒重是關鍵。
有效穂、每穂總粒數、結實率、千粒重與產量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關;穂數與每穂總粒數、千粒重呈極顯著負相關,與結實率呈極顯著正相關;每穂總粒數、結實率與千粒重分別呈極顯著正相關與負相關;栽培上應注重群體與個體的合理配置,以利產量因子間的協調優化。
對產量的貢獻,有效穂>每穂總粒數>千粒重>結實率。有效穂通過每穂總粒數、千粒重有減產作用;每穂總粒數通過穂數有較大的負效應,通過粒重有正效應;結實率通過穂數為正效應,千粒重通過穂數、粒數分別有較大的負作用與正作用;栽培上應重點協調好穂數與粒數這對主要矛盾。
有效穂、結實率與產量呈二次回歸效應,曲線有1個最高點,變量過少或多均不利高產;每穂總粒數、千粒重與產量呈直線回歸,變量增加產量提高。
綜上分析認為,春優84是1個雜交優勢較強的品種,各產量構成因子對產量的影響均較大,其高產栽培決策和主攻方向應是穩定穂數[4]、主攻大穂、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理想指標是667 m2有效穂穩定在16萬~17萬,每穂總粒數達220~250粒,結實率85%~89%,千粒重25.0~26.0 g,產量850 kg左右。高產的栽培要點[5]:抓好適時早播(5月20日前后),合理密植(667 m2直播播種量1.25 kg),適量用肥(667 m2純氮18 kg,氯化鉀10 kg),應苗施氮(基苗稈穂肥比3∶3∶2∶2),應需灌水(淺水促蘗、適時擱田、活水養老),防好病蟲草害等。
[1] 禹盛苗,朱練峰,張均華,等.雜交粳稻春優84的生育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稻米,2014(3):77-79.
[2] 劉偉明.秈粳亞種間雜交水稻產量性狀與產量的相關、回歸及通徑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1):70-72.
[3] 王惠珍,羅偉雄,王蘊波.雜交水稻經濟性狀的相關分析與通徑分析[J].種子,2004,23(12):55-57.
[4] 胡谷瑯,薛占奎,閆川,等.播種期、秧齡及施氮量對雜交粳稻春優84產量及生產特性的影響[J].浙江農業學報,2014,26(3):564-569.
[5] 祝麗娟,杜佳,何躍華,等.連作晚稻春優84在婺城種植的表現及技術要點[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6):782-783.
(責任編輯:張才德)
S511
A
0528-9017(2016)07-1036-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724
2016-05-11
陶國才(1971—),男,浙江嘉興人,農藝師,從事農作物品種及栽培技術推廣工作,E-mai1:zjjxby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