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一步步深化,市場競爭環境進一步復雜激烈,市場風險加大,銀行業迎來更多不確定的風險,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水平面臨考驗。利率市場化下,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難度加大,利差收益面臨收窄,流動性風險進一步加大等不利因素眾多。針對這些影響,本文提出了樹立科學的資產負債管理理念,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提高風險計量水平,加強總行對分支行利率定價監管及引導作用,以及加強資產負債管理精英團隊建設等建議。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資產負債管理 利率風險
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多個發達國家先后實現了利率市場化,為經濟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與考驗。我國于1996年放開同業拆借利率,走出了利率市場化的第一步。二十年來,我國穩健而有序的逐步進行利率改革,至2013年7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已放開;2015年5月起,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提高;2015年8月,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放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在加速。2015年10月24日,央行對商業銀行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昭示著我國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
對于銀行而言,我們已迎來更多不確定的風險,如何進一步提升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水平,迎接挑戰,化解利率市場化帶來的風險,是我們急需研究的課題。
一、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現狀
(一)資產負債管理方式以比例管理為主
目前銀行業以比例管理為資產負債的主要管理方法,該方法在巴塞爾委員會、各國政府強力推行下,在世界范圍內已較為普及。比例管理增強了資本金管理,旨在保證資產合理增長、降低風險、促進穩健經營。但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一步步發展,比例管理方式顯得較為單一,其他管理方式,如利率敏感性管理、資金流動性管理、缺口管理等方法在銀行資產負債管理上的應用還不夠完善與普及。
(二)資產負債結構較為單一
在負債方面,存款占據較大比重,大部分處于被動增長狀態,其他負債方式如同業、債券等,近年來雖有一定的發展,但在總量上仍顯單薄,經營活力不足,經營風險提高。在資產方面,貸款比重較大,其他金融產品種類較少,中間業務有一定的發展,但占比較小。近年來銀行不良貸款率逐年攀升,撥備提高,銀行資產安全性及收益率降低。
(三)欠缺有效的市場風險管理
一是市場風險管理尚不能完全與全行的戰略規劃、業務決策及財務預算等經營管理活動進行有機的結合。二是業務數據系統不夠完善,不能及時識別、計量、監控市場風險。三是分支機構資產負債管理基礎薄弱,對市場風險缺乏有效的識別、計量和管理。
二、利率市場化對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影響
在我國一步步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原有的資產負債管理方式的缺點已逐漸暴露,其影響是深刻的。
(一)資產負債管理難度加大
利率市場化下,銀行利率自主權加大,利率波動幅度加大,銀行間競爭加劇,如央行2014年11月22日降息,26日各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便紛紛上浮存款利率,進行存款競爭,29日國有銀行中的建設銀行與交通銀行也采取了上浮部分存款利率的政策。利率市場化下,如何加強利率風險管理,應對市場利率風險,成為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一環。
(二)利差收益受到影響
目前利差收益仍是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利率市場化后利率風險加大,銀行利差收益不再穩定。貸款與存款是商業銀行的主要資產與負債,其利率主要取決于央行公布的利率水平,在央行對利率進行管制時,利率調整間隔時間長,幅度較小,銀行的存貸款利率波動較小,利差收益水平主要取決于產品結構與計價能力。商業銀行在這一時期更熱衷于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擴大資產負債規模。利率市場化后,利率波動性將顯著加大,從風險角度說,利差收益的穩定性將進一步下降。利率市場化后,維持穩定的利差收益不能只注重資產與負債的規模,如何對資產及負債進行定價與期限的匹配,風險與收益的匹配,極大的考驗了銀行的資產負債綜合管理能力。
(三)流動性發生變化
保持合理的流動性是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內容。如果銀行不注重流動性管理,信貸資金投放規模過大,則很容易導致“錢荒”現象。利率管制時,銀行負債定價主要靠央行利率指導,無需自主定價,國家的宏觀政策導向及經濟發展狀況決定了負債的穩定性。大額負債主要靠維護客戶關系來管理,活期存款基本不存在主動管理。利率市場化下,銀行在一定范圍內可自主對負債進行定價,其定價高低將對存款沉淀有較大影響,負債穩定性受到影響。同時,如果進繼續沿用原有的流動性管理方法,不進一步改進,可能造成差異化定價下存款沉淀率計量不準確,加大銀行流動性風險。
三、建議
美國的利率自由化與我國利率市場化不盡相同,但美國銀行在應對利率自由化的市場上給我們很好的啟示。美國銀行在這個過程中走出了各種失敗或成功的經驗,有的銀行為了緩解利差下降的壓力,經營冒進,盲目提高存貸比,導致貸款平均風險水平上升;有的銀行在資產負債管理方面采用了關注資產質量,注重信貸文化、加強負債管理、開發先進的市場風險管理工具等措施。我國銀行業面臨的利率市場化條件與美國銀行雖然不同,但加強資產負債管理以適應目前的市場環境都是重要一環。
(一)樹立科學的資產負債管理理念
利率市場化后,銀行之間、銀行與非銀行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利差下降的壓力劇增,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需加強利率風險防控,樹立科學的資產負債管理理念。
首先,總行至分支行都要加強應用資產負債管理模式的應用意識,建立良好的信貸文化,將價值最大化作為管理目標,均衡考慮資產流動、資金風險以及收益率等因素,避免一把手、一句話的放貸形勢。
其次,要注重資產負債的管理流程的執行效果,保證各個業務條線、各個環節都按照制度與流程進行運作。在銀行產品、業務越來越豐富多樣,部門間進行配合協作越來越重要的情況下,通過制度流程的協調管理,使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前中后臺部門高效協作。
(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
首先,調整資產負債結構,以適應當前市場環境。一是提高資產多樣性,信貸資產收益高、風險大,在銀行資產中占比最大,也是銀行收益的主要來源,利率風險的加大使得銀行需謹慎對待信貸業務,在源頭控制不良率的同時,提高非信貸資產占比,不失為規避風險的手段。其二存款是銀行最重要的資金來源,利率市場化使銀行存款的穩定性下降,加強主動負債管理,使非存款負債成為存款負債輔助,保證銀行資金穩定性,提高資金可控性。
其次,現階段利息收入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經營收入,中間業務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還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反過來說,銀行中間業務也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中間業務為銀行提供收益的同時,不屬于表內資產與負債,不承擔利率風險。加大中間業務發展,穩固并擴大原有中間業務市場份額,根據現階段消費者特點創新產品、針對大客戶設計專屬產品等,通過擴大中間業務收入占比來規避利率風險,獲得穩定收入。
(三)提高風險計量水平
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一環是風險的計量,現階段銀行業經營所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復雜,需要對多種風險進行綜合計量,要想盡可能準確計量市場風險,需要先進的理論及大數據信息系統的支持。但大數據信息系統的開發與建設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逐步完善,在此之前,我們可以加強現有計量方法至上而下的應用,輔助壓力測試、情景模擬、敏感性分析等,提高銀行業務市場風險的計量水平,并對未來市場狀況進行科學預測,做出應對風險的備用措施。
(四)加強總行對分支行利率定價監管引領作用
在利率市場化環境下,各地區市場環境不同,同一款產品不同地區不同客戶的定價也可能需要差異化對待,總行在一定范圍內可對一級分行進行利率放開管理,使分行針對本地區特點或客戶營銷情況進行自主定價,但在對分行利率定價權限下放的同時,也要加強監管,做到放而不松。如設置動態的市場指導利率及波動范圍,超出范圍的定價需進行報批審議。
(五)建設資產負債管理精英團隊、加強分支行培訓與指導
目前,銀行分支行的資產負債管理基礎相對薄弱,總行需加強對分支行資負人才的培訓與實踐指導,在分行層面建立優秀的資產負債管理團隊,提高其市場分析、風險管理等能力。
參考文獻
[1]彭子杰,張杰,杜劍敏等.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新挑戰[J].銀行家.2014(2):49-52.
[2]龍軍,張宏,程銳.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實務研究--兼論利率市場化的沖擊及應對[J].武漢金融.2014(1):58-60.
[3]韓冰.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4.
作者簡介:陳雪(1982-),女,大連人,碩士研究生,管理學碩士,現供職于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連西崗支行,財務管理專員,中級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