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紅
【摘要】股指期貨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且已經發展成為金融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股指期貨市場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投資策略更加具有多樣化,在增強我國金融市場競爭力方面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為背景,針對股指期貨市場風險管理與策略進行了研究,旨在為我國股票指數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提供可參考的建議。
【關鍵詞】股指期貨 市場風險管理 策略
全球化證券市場的飛速發展,促使國際投資更加具有廣泛性,許多新興證券市場出于拓展金融衍生產品市場需要,大多將股指期貨作為首選品牌,我國的股票現貨市場由此獲得了新的發展,且已經發展成為較發達的現貨市場,因此,內人士加大了對股指期貨市場風險管理與策略的研究力度。可見,在股指期貨日漸完善的環境下,本文對于股指期貨市場風險管理與策略的研究有著極為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股指期貨的特征與風險種類
(一)股指期貨的特征
以股價指數作為標的物的標準化期貨合約被稱為股票指數期貨,股指期貨交易不具有當即實現性,而是以保證金,必須以現金代替,其特征主要表現如下:第一為交易費用低,股指期貨交易成本僅為股票交易成本的10%左右;第二為可提供便利的賣空交易條件,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股指期貨交易中會擁有賣空的交易頭寸;第三為較高的杠桿比率,其杠桿比率高達28.1%;第四為較高的市場流動性;第五為其屬套利工具,且套利種類多樣,除現貨與期貨市場進行的指數套利外,在不同的指數合約、不同月份取貨合約間均有產生套利交易的可能;第六為具風險管理功能。
(二)股指期貨的風險種類
股指期貨交易的風險較之于股票現貨交易,其風險性較大,一般而言,股指期貨市場風險主要包括系統性風險與非系統性風險兩方面,因其未來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將不確定性來源因素作為劃分依據,股指期貨交易的風險又被分為會計稅務風險、法律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以及操作風險等。市場中的中介機構與投資者等微觀主體均將管理個體風險(即非系統性風險)作為主要任務,此種風險不僅會傷及自身,還會因金融結構在經濟金融系統中的傳染性與核心敏感地位而導致整個金融系統出現風險,因而交易所、中介機構、投資者以及政府監管部門均應以所面臨的風險特征為依據,以建立起風險管理體系。
二、股指期貨投資的風險管理措施
就風險防范體系而言,風險防范的方式、手段以及目的存在一定的差異,如中介機構的防范體系應以控制風險投資者為主;政府監管部門與交易所則應以管理系統風險為主;投資者面臨的風險主要來源于其本身所依賴的市場投資技術、理念以及戰略等。
(一)優化期貨市場運行機制
政府監管部門應充分考慮到股票市場與股指期貨市場之間存在的傳染風險與聯動風險,因而對系統內的風險管理范圍應不僅僅局限于股指期貨市場一方面,故而應有完善的法律法規為支撐,首先應對與當下不相適應的《期貨市場管理暫行條例》進行修改,并針對股指期貨等金融期貨的結算、交易、監管以及風險控制等作出與實際相適應的法律規定;其次應致力于對完善有效證監會—交易所二級監管體系、行業自律監管體系的構建,以對股票現貨市場進行規范,實現股票現貨監管與股票指數期貨監管的聯合與協調管理,進而加強培育市場套利者,同時對證券期貨市場的分業經營起到突破作用。
(二)促使資金管理更加有效
就投資者而言,其資金是股市期貨市場中的關鍵因素,當投資者持有足夠的資金時,無論期貨市場做空或做多,均可使其在期能夠對期貨市場上取得決定性勝利,完善的資金管理尤為重要。首先,資金規模應合理設定,投資者自身對資金規模的把握除了將風險承受能力考慮其中外,還應對與投資項目本身的特性有所了解,以此來確定最佳的投資規模,且每個投資者均應對進入股指期貨市場的資金規模進行合理的控制,投資機構在經融資獲得資金時,股指期貨合約價格或會出現不利的短期調整,并以融資金來追加保證金,防止被震倉出局,由此可見單個投資者應具備合理控制資金規模的能力,以便在面臨重大虧損時也能使股指期貨交易資金總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其次應確保資金管理的合理性,股指期貨市場作為金融工具的一種,其流動性較之于現貨市場要高,因而應注意期貨市場與股票現貨市場資金分配比例。
(三)完善股指期貨風險管理制度
當前,股指期貨風險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會員資格審批制度、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限倉制度、大戶報告制度、強行平倉制度、稽查制度以及風險準備金制度,針對上述制度應不斷加以完善,以更好地防范股指期貨投資市場的風險。
(四)建立良好的操作策略
股指期貨交易中存在操作風險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電腦系統故障、人為錯誤以及欠完善的內部控制與處理步驟等,故而還應加大對市場運行規律的研究力度,以確保交易運作的科學性。首先應保證決策方向的正確性,運行機制應隨著金融市場的擴張而不斷健全,并注意其發展的時效性與階段性;其次實現對決策動態的調整,除了考慮好最初的階段外,還應考慮到后續環節;最后確保交易的計劃性,因股指期貨交易流動性強,在技術不斷細化的條件下應制定出與市場發展趨勢相符合的規程。
(五)組建有效的風險管理組織機構
機構投資者對風險的控制主要來源于基歐資機構基層與高層兩個方面,但在實際上以高層風險防范意識為主,因而有必要建立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以保證風險管理的有效性,高層管理者應對衍生工具運作、整體市場運行有全面的了解,不斷對風險指標預警體系進行完善。
三、結語
國際投資隨著全球證券市場的發展而獲得了快速發展,同時為股指期貨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使其在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結構、提高我國證券市場對國外投資者吸引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風險管理便尤為重要。只有對期貨市場的運行機制不斷完善,落實有效的資金管理與股指期貨風險管理制度,才有利于其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朝陽.股指期貨對我國A股市場的影響——由單邊市時代向雙邊市時代市場風險管理技術的轉變[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0,12(04):38-40+120.
[2]何明明.國際股指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及其借鑒[J].區域金融研究,2010,3(10):57-61.
[3]趙婉淞,孫萬貴,趙廣信.股指期貨套期保值策略在股票型開放式基金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1,14(01):28-33.
[4]陳艷,褚光磊.股指期貨套利交易的風險度量——基于滬深300股指期貨交易數據的實證分析[J].管理現代化,2014,7(04):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