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羽
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是國際上通用的以控制食品安全衛生的一種先進的、科學的、預防性的管理體系,是一個評估危害并建立控制系統的工具。目前HACCP體系在食品行業應用已向食品鏈的前端(種養殖、屠宰加工等環節)擴展。本文通過對生豬屠宰過程全面危害分析(HA),確定關鍵控制點、糾偏措施和驗證方法,并建立了HACCP計劃表以有效預防影響肉品安全性的潛在危害,并將危害消除或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HACCP體系建立
生豬屠宰工藝流程。生豬接收 候宰 淋浴 麻電 刺殺放血 清洗 蒸汽燙毛 打毛;吊掛提升 燎毛 清洗拋光 頭檢 雕圈 開膛 取內臟 開邊;宰后檢疫 蓋章 沖洗 分割 金屬探測 分裝 預冷 發送
生豬屠宰加工流程的危害分析及關鍵控制點的確定。通過對生豬屠宰分割生產流程中可能出現的潛在危害進行分析評估,發現生豬接收、宰后檢疫、金屬檢測、預冷4個過程如果控制不當,會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安全,最后確定其為CCP并建立生產過程危害分析。
生豬接收過程,存在生物性危害,生豬容易攜帶病原體,是顯著的潛在危害,豬體可能帶有豬丹毒桿菌、巴氏桿菌、囊蟲、住肉孢子蟲、蠕形螨等,預防措施就是來自非疫區,生豬檢疫合格證明,對生豬進行檢疫,并將病害豬送衛生處理場無害化處理。生豬可能農藥、獸藥、重金屬殘留,是顯著的潛在危害,因為獸藥、飼料使用不當可能造成農藥、獸藥和重金屬殘留。需要查驗產地檢疫合格證明抽檢活體尿液進行預防。生豬可能攜帶金屬物,是顯著的潛在危害,可能是斷的注射針頭,需要在后道工序金屬檢測器檢測。生豬接收確定為關鍵控制點(CCP1)。
宰后檢疫過程,豬體可能帶有病原體和寄生蟲(旋毛蟲),患有人獸共患病,是顯著的潛在危害,預防措施是動檢所逐頭檢驗,不合格品強制銷毀。生豬接收確定為關鍵控制點(CCP2)。
金屬探測過程,控制金屬物,是顯著的潛在危害,可能是生豬攜帶的斷裂針頭或者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金屬物,對生豬進行金屬探測,對檢測器靈敏度每小時至少檢測一次。金屬探測確定為關鍵控制點(CCP3)。
預冷過程,處理不當容易造成生物危害,導致致病菌增殖,需要存放間或排酸間溫度維持在0℃-4℃,低溫抑制微生物繁殖,確定為關鍵控制點(CCP4)。
建立生豬屠宰加工HACCP計劃
在生豬屠宰分割的生產流程中,根據CCP制定出相應的關鍵限值,確立每個CCP的監控對象、監控方法、監控頻率及監控人員,保證CCP在監控范圍內,記錄整個監控過程,建立HACCP計劃。
CCP1生豬接收,根據檢疫合格證明,無瘦肉精承諾書(參考NYT909-2004)來控制,經動檢所確認的檢疫合格證,逐車檢驗,查驗證明、抽尿化驗,對于無帶檢疫合格證者拒收,品管部與駐廠動檢部門分別抽查豬尿液,不合格則整欄銷毀,做好記錄《檢疫證明》、《生豬驗收記錄》、《宰前檢疫情況記錄表》,品管部、動檢所對生豬抽尿送往動檢所實驗室,進一步確認有無瘦肉精殘留。
CCP2宰后檢疫,根據見檢驗指導書(參考NYT909-2004生豬屠宰檢疫規范),對豬頭、胴體、膈肌和咬肌進行監測,通過目視的方法由動檢所人員、公司質檢員對每頭生豬監測,不合格屠體送無害化處理并做好統計分析,記錄《宰后檢驗檢疫登記表》,并每周審核記錄。
CCP3金屬檢測,設定標準Fe≤Φ1.5㎜、SuS≤Φ2.5㎜,操作工對每個產品進行監測,首先測試檢測器,確保檢測器正常后,然后對產品逐塊檢測,對未通過檢測器的產品,重新拆箱,逐塊檢測,對檢測出的產品按《豬肉不合格品控制操作規程》執行,記錄《儀表、檢驗記錄表》、《不合格品處理記錄》、《糾偏措施報告》,每天審核監控與糾偏記錄,對使用中的金屬檢測器靈每小時校驗一次,檢測器的校驗按《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控制程序》執行。
CCP4預冷,溫度低于4℃(SNT3260-2012供港澳冰鮮肉檢驗檢疫規程),每4小時自動監控,操作工觀測溫度計和打印記錄 ,出現偏差時調整冷庫的溫度,確認偏離的產品批次,隔離處理。記錄《預冷庫溫度記錄》,每日審核記錄,每年檢定溫度計。
生豬屠宰加工過程中的4個關鍵控制點,對生豬屠宰分割的加工過程進行有效的質量監控,當監控發現CCP偏離關鍵限值時,應立即采取糾偏措施,減少或消除偏離關鍵限值時所導致的潛在危害。
(作者單位:華潤五豐(中國)投資有限公司)